


基金項目:西安財經大學2019年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9YCZ12)
摘 要:以系統動力學為基礎,研究企業核心競爭力影響因素,分別構建持續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以及發展規模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因果關系圖,并以此進行全過程動力分析。結果表明,持續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以及發展規模對企業核心競爭力起著正向作用。提出加大創新投入,提升組織管理能力,擴大企業發展規模,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核心競爭力;系統動力學;動力電池行業
一、引言
當前,環境污染嚴重,自然資源不斷枯竭,開發風能、水能、太陽能已是大勢所趨,而且世界各國的目光也逐漸聚焦在新能源利用上。動力電池作為“清潔經濟”的一個重要部分,對于傳統制造業的優化升級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當前的我國經濟轉型中處于重要位置,發展前景一片大好。世界各國都在倡導低碳經濟、清潔能源、技術創新,而且能源清潔以及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等工作做出戰略性部署。由于傳統汽車行業存在的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凸顯,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成為各國發展的朝陽產業、戰略性產業,并且不斷加大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我國的“十五”和“十一五”規劃中明確規定將電動汽車作為重大科技項目,在“十二五”規劃中,我國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優化汽車產業升級。電動汽車的大力發展,首先解決的一個問題便是能源問題,動力電池作為汽車的關鍵部位、核心裝備,也因此擁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傳統汽車行業中,使用的電池多是鉛酸蓄電池、鎳鎘蓄電池、鎳氫蓄電池、鋰電池和燃料電池,我們明顯地看到了這些電池所存在的缺陷。動力鋰電池具有高能量存儲、可循環使用壽命超長、不存在記憶效應、安全為危害、充放電時間快并且無污染等優點,在汽車市場廣受歡迎。電動汽車的大力發展,創造了對于動力電池的巨大需求量,推動了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進程。但是動力電池的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量巨大且我國研發經驗少等原因,限制了發展的腳步,直至目前并未得到廣泛的應用與發展。動力鋰電池產業作為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具有高新技術企業所存在的風險因素,前期投入高、研發風險大、行業滲透性強而且知識密集性強等,只有形成完備的產業鏈,行業中各企業協同創新、協同發展、共享資源,才能保證動力電池產業的整體進步。目前,我國的動力鋰電池行業在黑暗中不斷探索了十幾年之久,已初具規模,在基礎研究方面也掌握了些許經驗,行業中也出現了規模較大的企業,前期成果顯著,但是在整個世界范圍內來看,與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當前我國的首要任務依然是重視動力電池產業的向前發展,不斷提升行業競爭力以及國際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的定義源于普拉哈拉德與哈默爾,他們首次提出核心競爭力這一概念,并且他們認為核心競爭的作用方面有三點:第一,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可以在不同的行業內存在發展,幫助企業擴大發展規模,開辟新業務新市場;第二,企業為顧客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所擁有的核心競爭力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根本源泉;第三,核心競爭力作為企業的秘密武器,為企業專有,難以被競爭者模仿。
李繼承、李娜利用互聯網思維進行核心競爭力特征分析,制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因素、相關機制,并構建了概念模型。張立恒從績效、財務風險、規模三方面對河南省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進行因子分析,并構建核心競爭因子分析模型。劉曉東提出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核心競爭力有加強作用并提出相應強化策略。
綜觀現有文獻,學者們對核心競爭力的探討主要集中在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機理或者傳輸路徑等方面,拘泥于對核心競爭力的直觀描述,缺乏系統性地對企業核心競爭力決定因素之間動態的因果關系研究,考慮到企業核心競爭力影響過程是一個龐大且復雜的系統性過程。因此,本文基于系統動力學的理論方法,分析了持續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發展規模之間的動態關系,構建了系統動力學模型,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機制進行深入研究。
二、系統動力學模型構建
1.假設條件
(1)提高企業持續創新能力,掌握產業核心技術,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2)企業的目的是通過組織管理實現收益,組織管理水平是檢驗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3)企業發展規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企業的競爭能力。
2.系統動力學因果關系模型
企業核心競爭力影響因素是一個復雜系統,非線性的巨系統,單一進行各因素之間的線性分析是遠遠不夠的,本文從持續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以及發展規模三個子系統分析其對企業核心競爭的作用機制及具體過程。
(1)持續創新能力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機制分析
持續創新能力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源動力,劉峰通過開展創新活動,提高創新能力已被廣泛認為是決定企業績效和競爭優勢的關鍵。對于動力電池行業來說,當前國內市場是處于飽和的狀態,產量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國動力電池的質量堪憂,真正高質量的電池還是新能源汽車企業非常需要的,就目前形勢企業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掌握最前沿的核心技術,提升電池質量,才能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持續創新能力主要是通過擁有專利數量、持續創新投入比重、企業利潤率等衡量。企業擁有的專利數量越多,說明企業的創新能力越強。企業應充分認識研發投入對企業的重要性,積極構建和實施相應的創新戰略,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進而提高企業總體核心競爭力。企業持續創新投入比重越大,說明對持續創新越支持。企業利潤率通過客觀數據直觀反映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
從持續創新能力因果圖可以看出,企業核心競爭力會影響市場份額,核心競爭力越強,享有的市場份額會越大,企業的產值也會隨之提高,企業高管收入提高,在持續的利益驅動下,企業管理層會增加企業創新投入,以維持企業利潤的不斷提高,以此激勵企業高管維持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進而增強核心競爭力。
(2)組織管理能力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機制分析
企業的組織管理能力像企業的靈魂,控制著企業發展的命脈。尤其是對組織結構龐大的企業來說,巨大的組織結構及繁多的企業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會分散企業管理層的管理能力,從而管理的深度會降低,一些信息不能及時傳達。因此聘請能力強的管理者,以增強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保證企業整體高效運轉。企業的組織管理能力受經營環境、企業家管理意識、組織戰略目標等因素影響。企業所出的經營環境越穩定,組織管理能力也會較穩定。企業家的管理意識增強,積極改進企業組織管理,會提高整個企業的組織管理能力。戰略目標與組織結構管理之間存在著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相互影響。
從組織管理能力因果圖可以看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會增加企業的產值,企業家從中獲得的收益也會提高,在利益驅動下,會激發企業家管理意識,管理意識越強,企業整體的組織管理能力越強,企業家意識也會促進組織結構的改進和升級,不斷契合企業的發展布局,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企業組織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發展規模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機制分析
發展規模像一個企業的體格,支撐起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對于動力電池行業來說,小企業難以掌握行業核心技術,很難生存發展;反之,規模龐大的企業不斷吸收合并,控制核心技術,優化產能結構,占據行業的半壁江山。根據科斯的交易費用理論,企業和市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當企業的規模在該領域不斷擴大時,本質上實現了企業的外部交易內部化。企業規模的擴大,也相當程度上降低企業的交易費用,提高核心競爭力。企業發展規模主要反映在生產投入量、企業員工數量、企業總產值等要素。企業核心競爭力越強,會提高企業的收益,促使企業生產投入加大以及吸引更多的員工加入,從而不斷壯大企業規模。總產值是企業發展規模的直觀反映。生產投入增多,員工加入,總產值的增加進一步促進企業發展規模的增強。
從發展規模因果圖可以看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提高直接影響企業的產值的提升,產值增加會反映出工業增加值,隨著產業增加值的增加,企業受利益驅動,從業人數不斷增加,企業也會加大生產投入,隨著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增加,企業規模不斷壯大,進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企業核心競爭力影響因素全過程動力分析
結合以上各動力子系統的分析,應用Vensim軟件進行全過程動力分析。該模型分析與傳統的模擬方法顯著不同,它可以用一個清晰明了的因果關系圖表示復雜的變量關系,更加直觀地認識整體系統。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需要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以及企業規模三要素在很大程度上的協同作用,相互影響,成為一個環環相扣、不可分割的整體。本文以產值為中間變量,分析整個系統的變化情況。總產值增加一方面使企業利潤增加,進而促進企業持續創新投入的增加,提高持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企業家的收益,驅動企業家管理意識的提高,設立科學合理的戰略目標,提升組織管理能力,增加企業工業增加值,提高企業生產投入量,不斷壯大企業發展規模。從持續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發展規模這三個維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結論與建議
就目前現狀來說,我國動力電池行業正處于一個更新換代的風口浪尖處,大部分的企業正處于進退兩難的維谷中,如何在行業中脫穎而出、順勢發展,結合本文結論,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首先,企業要繼續加大創新投入。雖然我國的動力電池企業經過了初創期,擁有了一定的技術經驗和研發能力,但科技創新能力仍待提升,目前在基礎研發、前沿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管理、質量管理體系、工藝提升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動力電池一致性與可靠性較差,生產管理、質量控制能力相對較弱,基本的研發創新能力總體上不高,研發前期的相關準備工作能力有所欠缺,動力電池材料研發、體系構建能力偏弱,尤其在核心技術和高精尖技術掌握欠缺。
一方面,企業要重視創新的作用,加大創新投入,鼓勵研發部門積極創新,只有不斷的技術革新,掌握先進的技術,才能在愈加激烈的淘汰中脫穎而出,在激烈的行業競爭洪流中順勢發展。創新是企業的原動力,企業家要具備創新頭腦,積極鼓勵創新。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大力支持,動力電池行業與新能源汽車行業息息相關,在大力普及新能源汽車的當下,更應該支持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給予足夠的創新經費,最大限度降低稅費,政府是行業發展最明顯的風向標,因此政府應該發揮其作用。
其次,提升組織管理能力。組織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前提,沒有良好的組織管理,企業寸步難行。提升組織管理能力要求企業管理人員具備遠見卓識,認識到組織管理的優勢與不足,對于優勢大力發揚并不斷改進,對于不足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企業家應該結合企業內部與外部環境,制定合適的企業發展戰略,尋求企業的不斷發展。
最后,擴大企業發展規模。從當前現狀來看,大規模的企業發展良好,具有大量的合作伙伴,促使企業的良性發展;而一些較小型的企業,由于資金不足、技術落后等特征,在發展的浪潮中被淘汰。因此,企業的發展規模也是動力電池行業的一大影響因素。我們應該鼓勵企業合并,企業的不斷聯合,技術的相互幫助更有助于小企業的發展。
當前我國的產業鏈資源優勢未能有效整合,我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包含整車、動力電池、關鍵原材料、研發檢測等,具備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各環節資源優勢,但是整個環節的配合上未能體現較好的優勢。我國的動力電池尚未形成高效的產業鏈,各企業之間的協作能力不足,資源共享尚未形成緊密的戰略協作關系,缺少共性技術聯合投入,核心競爭力較低,難以進入產業高端供應鏈。亟待進行資源整合,從技術研發、成本控制和產業拓展上加快形成合力,共同謀求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繼承,李娜.互聯網思維下制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機理研究[J].科技與管理,2019,21(2):50-56.
[2]張立恒.基于財務視角的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實證研究—以河南省上市公司為例[J].商業會計,2019,9:59-63.
[3]劉曉東.企業文化建設對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作用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7:190.
[4]劉峰.新興技術生命周期中的“峽谷跨越”.[J].科學學研究,2011(1):64-71.
[5]朱斌,歐文強.基于系統動力學的企業主流與新流創新動態演進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34(1):66-74.5
[6]陳吉清,翁楚濱,蘭鳳崇,陳詩成.政策影響下的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J].科技管理研究,2019,9:148-157.
[7]蘇文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分析[J].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18,31(4):73-77.
作者簡介:陳雪(1996.12- ),女,漢族,山東淄博人,西安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工商管理專業,研究方向:企業創新、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