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敏 劉麗 周瑩
[摘 要] 實驗室安全管理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支持條件,也是高校實驗室建設的重要內容。根據認證前實驗室存在的基礎設施不完善、經費投入不足、安全教育重視程度欠佳等問題。提出了基于專業認證要求的實驗室安全建設措施,包括基礎設施、化學品安全、規章制度、實驗室環境、安全教育等幾個方面,以確保師生的人身安全和實驗室財產安全,保證本科教學實驗和科研工作順利進行。
[關鍵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實驗室安全;管理
[基金項目] 2020年度西南石油大學新能源與材料學院“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項資助項目“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形勢下的實驗室安全管理”(2020XCY-ZYRZ-011)
[作者簡介] 唐昭敏(1986—),女,四川瀘州人,博士,西南石油大學新能源與材料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生物醫用材料研究。
[中圖分類號] G4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16-0041-04? ? [收稿日期] 2020-12-18
2006年2月,按照與華盛頓協議實質等效性的原則,我國組織開展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試點工作。2013年6月,隨著中國加入《華盛頓協議》并成為該組織第21個成員,中國的工程教育質量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1-3]。截至2019年底,全國241所普通高等學校的1353個專業通過了工程教育認證。這對進一步提升學生工程教育質量以及在國際環境中的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塑造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基地,同時,也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發展空間[4,5]。但近年來,重大實驗室安全事故不斷地敲響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警鐘,時刻提醒我們要把實驗室安全放在首位。
從高校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實驗室安全管理不僅是教學科研的基礎和保障,也是衡量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要指標[6-8],更是直接關系高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學校辦學的正常運轉。隨著專業認證工作的開展,西南石油大學新能源與材料學院對實驗室的建設投入逐步加大,實驗場地面積和實驗設備數量迅速增加,實驗室安全管理表現出來的問題日益顯現。
一、實驗室管理現狀及分析
(一)基礎設施不完善
實驗室安全設施陳舊、不齊全,滅火器過期,未配備緊急噴淋裝置和洗眼器;防護措施不到位,部分實驗室未配備通風系統,導致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無法及時排放,不能保障實驗人員的安全。
(二)儀器設備利用率較低
由于管理分散,缺乏長遠的整體規劃,重復購置大量的儀器設備,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
(三)經費投入不足
學校籌措資金的渠道較為單一,不能實現多渠道經費來源,導致投入到實驗室的經費不足,無法購置先進的儀器設備,進而不能建立現代化、科學化實驗室。
(四)危化品管理存在安全風險
調查發現,多數科研實驗室存在共性問題,如藥品采購、使用制度不健全,藥品未按分類管理、存放,藥品出入庫無相關記錄或記錄不完整導致有些藥品的庫存量遠遠超于實驗所需量。化學試劑無標簽或標簽模糊。易燃易爆危險品沒有存放于防爆柜或防爆冰箱。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液等廢棄物,隨意傾倒、丟棄或堆放在某個角落,未按照分類標準存放于專門的廢液桶內,未建立危廢登記臺賬,這給后續處理增加困難。
(五)安全管理流于形式
學校和教師重視科研項目申報、論文發表以及學術交流等工作,對實驗室安全的重視程度和投入精力有限,對實驗室教師的關注度不夠。實驗室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對安全管理的執行流于形式,效果隱形[9,10 ]。部分師生安全意識淡薄,認為自己距事故很遙遠,安全管理多此一舉。發生了事故,不用承擔太多責任。一些事故原因不公開,沒有發揮警示教育的作用。許多高校都是出了事故才引起高度的重視。
(六)不重視安全教育
雖然國家法律法規要求高校實驗室實施安全教育,但由于受課時、經費、師資等多方面限制,許多高校忽略了實驗室安全知識教育,更沒有開展獨立的安全教育課程[ 11,12 ],實驗室安全宣傳教育和安全培訓工作相對缺乏,所掌握的實驗室安全知識基本上是個人的實驗經驗,缺少系統性,使實驗課程教學存在安全隱患。此外,師生的安全意識薄弱。實驗之前,學生未查明實驗藥品的物化性質和安全特性(MSDS),不熟悉實驗機理和實驗過程,以致實驗操作不規范,實驗結束后隨意處置反應廢棄物。
二、基于認證要求的實驗室安全體系建設
(一)改善實驗室安全保障體系
1.強化基礎設施及硬件建設。安全是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學生成長成才的基本保障。通過建立實驗室安全體系,給實驗室配備必要的安全設施,如通風系統、危險氣體報警系統、滅火器、噴淋洗眼裝置等安全設施,以及高溫防護服、護目鏡、防毒面具、手套、急救藥箱等安全用具,危險處張貼警示標志。學生在進行必要的實驗室相關規章制度學習和安全教育考試后,方可進入實驗室。所有準入的學生必須穿戴實驗服,不得隨便觸碰儀器設備,并遵守實驗室相關規定。
2.加強儀器設備的管理與維護。為保證儀器設備保持良好的性能和精度,并處于完善可用的狀態,學校建立了實驗設備登記卡,對實驗儀器的名稱、生產日期、出廠編號、購入日期、管理員、存放位置等信息進行了登記。貴重、精密儀器在使用前要向實驗室管理人員申請,在持有自主操作證后方能獨立使用。實驗室管理人員定期對儀器設備進行檢查、維護,做到發現故障及時檢修。
3.實現安全檢查常態化。學校、學院和實驗中心定期或不定期針對危化品、儀器設備、水電等進行安全檢查,形成了實驗中心常規自查、學院定期檢查、學校不定期抽查的安全檢查機制。每次檢查結束后,梳理發現的問題和安全隱患,并對整改結果進行跟蹤和復查。
4.提供舒適的實驗環境。根據實驗室功能科學區分儀器設備,合理利用實驗資源,優化實驗室空間,實行物品定點擺放,規范物品標識內容,形成整潔、干凈的實驗環境。實驗結束后,清點、檢查儀器設備,及時清理實驗場所,持續維持良好的實驗環境。
5.集中處置廢棄物。對實驗產生的廢棄物分類收集,學校承擔大部分廢液處置支出,避免廢液集中存放帶來的安全隱患,同時還可培養師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有利于實施綠色化學教育。
(二)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機制和管理制度
根據“誰主管、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了學院—實驗中心二級管理制度,實行分管院長領導下的責任制,落實分級安全管理制度。為了保證實驗室安全,學院建立了適合專業特色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應急預案等文件,如《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化學類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放射裝置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通宵實驗的管理規定》《安全檢查及隱患整改暫行管理辦法》等。
(三)深入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嚴格落實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
學校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參加“教育部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研修班”;印發“西南石油大學實驗室安全手冊”,使學生對實驗室內通識性的安全知識有所了解和掌握;舉辦危化品基礎知識講座以及實驗室安全知識圖片展(見圖1)。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建立“實驗室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并組織全校師生參加“危險化學品泄漏”(見圖2)、“119消防宣傳月”等突發事故應急疏散演練(見圖3)。
2018年9月學校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啟用了實驗室安全培訓與考試系統,要求新進本科生和研究生參加學院組織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掌握通識、化學藥品、電氣、消防、特種設備、網絡等相關領域的安全知識,讓學生在進入實驗室前熟悉實驗室安全注意事項。考試成績合格視為具有實驗室準入資格,未取得準入資格的學生禁止進入實驗室,同時限制實驗課的選課人數以及實驗室儀器設備的預約使用。每年組織新進教職工(包括外籍教師)參加安全教育通識考試,強化教職工的安全與環保意識,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和應急救援處置能力。
(四)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提升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
1.搭建試劑耗材采購系統。我校搭建了試劑耗材線上采購平臺。購買試劑耗材之前,在系統上提出申購計劃,包括名稱、數量、規格、廠家等。經過學院以及相關職能部門批準后實施采購。通過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創建,對試劑采購管理、臺賬管理、安全管理實現多方位的監控。
2.啟動實驗室開放管理系統。學校大力推進實驗室開放管理系統,作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平臺,為學生提供畢業設計、開放實驗、第二課堂以及大型儀器設備培訓等所需的實驗場所,使實驗室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3.安裝實驗室監控管理系統。我院安裝了可視化實驗室監控系統,對實驗室內部實行24小時全天候監控,覆蓋面積高達100%,可隨時調閱監控記錄,實時掌握實驗室運行狀態,對各種突發狀況起到及時糾偏的作用。
4.開通實驗室微信公眾號。我院開通實驗室微信公眾號“西油新材實驗中心”,不定期推送實驗室安全教育,提供實驗室在線安全考試以及設備預約等服務。
(五)加強實驗室專項資金投入
學院轉變“重科研、輕安防”的不當理念,加強防火、防爆、防毒、防輻射等安全設施的投資力度,升級必要的防護設備,預防和減少危險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思考和實踐
在思想上應不斷強化師生的安全環保理念,將安全教育貫穿實驗教學的始終,通過實際行動減少安全隱患、避免事故發生。盡量做到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培訓,包括領導、教師、學生,不同學科以及所有實驗室。培訓內容要多樣化,包括相關法律法規、安全制度、操作規程以及緊急自救常識等。構建學校—學院—實驗室三級安全體系,細化責任分工,將責任落實到人。建立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以信息化手段助力推進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有序開展,提升管理效率。建立基于“一卡通”的實驗室準入制度,重點加強對學生及外來人員等流動性較強人員的監管,保證進出實驗室的相關人員具備較高的安全防護能力。
四、結語
實驗室安全管理是一個系統性極強的工作,管理內容廣、專業知識需求高對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機制提出了巨大的考驗。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形勢下,實驗室安全管理面臨新的挑戰,應以此為契機,不斷優化實驗室結構,穩定實驗室隊伍,提高整體素質,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理念,持續優化實驗室管理模式,加強安全演練的強度和力度,提升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從根本上保障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學校正常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專業認證提供堅實基礎與可靠保證。
參考文獻
[1]余天佐,劉少雪.從外部評估轉向自我改進——美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EC2000的變革及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28-34.
[2]湯化偉,段體蘭,鄧苗苗.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高校基礎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9):
291-293.
[3]王燕,殷馨,孫學芹,等.國際認證背景下基礎化學實驗教學安全體系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2):208-211.
[4]張海峰.“雙一流”背景下的一流實驗室建設研究[J].實驗技術管理,2017,34(12):6-10.
[5]李光明,康傳紅,秦川麗,等.新形勢下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3):
289-292.
[6]張毅,薛世峰,Ben Jar,等.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啟示[J].實驗科學與技術,2020,18(2):153-156.
[7]賀占魁,黃濤.綜合治理視角下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1):4-7.
[8]王大剛,曾玉祥,潘成軍,等.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和建設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7):296-299.
[9]戴文彬,許四杰,王文俊,等.“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實驗室安全績效初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1):303-306.
[10]王丹鳳,焦順山.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價值內涵與路徑探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9,17(2):156-160.
[11]胡昱.高校化學實驗安全教育方式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6):212-214.
[12]查國清,徐亞妮,秦夷飛.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10):
271-277+283.
Safety Management of Laborator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NG Zhao-min, LIU Li, ZHOU Ying
(School of New Energy and Materials,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ina)
Abstract: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is the supporting condi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before certification, including the inadequate infrastructure, the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and the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safety educ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laboratory safety construction measures based 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including infrastructure, chemical safety, rules and regulations, laboratory environment, safety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safety of laboratory property, and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xperiment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