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娟,梁瓊文,胡慧,貝桂平,韋麗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東人民醫院產科,廣西 梧州 543000)
瘢痕子宮再次行剖宮產手術后會增加子宮收縮乏力發生率,增加患者術后出血的發生風險,嚴重威脅產婦生命安全,縮宮素是臨床上用于術后增強子宮收縮力的傳統藥物,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強宮縮力以達到預防及減少術后出血風險,但宮縮素為九肽類激素,藥物用量達到一定限度后,藥效降低,起效慢[1-2]。馬來酸麥角新堿也可作用于子宮平滑肌引起子宮收縮,對子宮具有高度選擇性,直接作用于子宮[3]。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瘢痕子宮剖宮產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馬來酸麥角新堿注射液治療瘢痕子宮剖宮產后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瘢痕子宮剖宮產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3 例。對照組平均年齡(29.36±2.25)歲;平均妊娠時間(38.76±1.39)周;距離上次剖宮產平均時間(3.55±1.29)年。實驗組平均年齡(29.38±2.28)歲;妊娠時間(38.71±1.46)周;距上次剖宮產平均時間(3.45±1.25)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均為瘢痕子宮再次妊娠,且須再次行剖宮產手術;②年齡18~45 歲;③入院后常規檢查肝腎功、凝血四項、心電圖等未見明顯異常。排除標準:①對縮宮素及馬來酸麥角新堿過敏者;②合并卵巢囊腫、子宮肌瘤需在手術中行其他手術者;③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者;④合并盆腔感染或子宮內膜炎者;⑤羊水過多者。
1.2 方法 對照組在胎兒娩出后立即于宮體注射縮宮素注射液(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850,規格:1 mL/10單位)20單位,同時,給予乳酸鈉林格液500 mL加縮宮素20單位靜滴,出手術室后予以10單位縮宮素肌注,每天2次,用藥3 d。實驗組予以宮體注射馬來酸麥角新堿注射液(成都倍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4526,規格:0.2 mg/支)0.2 mg,同時,給予乳酸鈉林格液500 mL 加縮宮素20 單位靜滴,出手術室后予以0.2 mg肌注,每天1次,用藥3 d。兩組如有用藥物止血效果不佳者,加用欣母沛或動脈結扎等處理。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2、24 h 出血量及止血時間,惡露持續時間,治療前后血紅蛋白(HGB)及心率水平。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20 min 后患者宮縮增強,出血明顯減少;有效,40 min后出血減少,宮縮加強;無效,仍明顯出血。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25%(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2、24 h出血量及止血時間比較 實驗組2、24 h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止血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2、24 h出血量及止血時間比較()

表2 兩組2、24 h出血量及止血時間比較()
組別對照組(n=53)實驗組(n=53)t值P值2 h出血量(mL)344.12±50.04 221.55±42.22 13.629<0.05 24 h出血量(mL)658.75±52.24 528.50±52.22 12.838<0.05止血時間(min)56.24±15.87 34.54±12.24 7.882<0.05
2.3 兩組惡露持續時間比較 實驗組惡露持續時間為(28.90±9.54)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37.23±10.48)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治療前后HGB、心率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HGB、心率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實驗組HGB水平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心率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HGB、心率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HGB、心率水平比較()
注:HGB,血紅蛋白
組別對照組(n=53)實驗組(n=53)t值P值HGB(mg/L)心率(次/min)治療后89.24±4.52 80.25±4.50 10.261<0.05治療前91.25±3.25 92.21±3.20 1.532 0.128治療后82.56±2.98 86.52±3.04 6.722<0.05治療前71.24±3.14 71.80±3.21 0.908 0.366
瘢痕子宮再次妊娠行剖宮產術者子宮纖維受損后產生的瘢痕可明顯削弱術后子宮的收縮力,進一步增加產后出血發生風險,臨床上一般選擇增加子宮收縮力藥物預防產后出血,宮縮素作為常規藥物,起效時間為2~7 min,劑量達到飽和后藥效降低,但產后出血的發生速度較快,可嚴重威脅產婦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搶救過程中藥效發揮時間尤為關鍵[4-6]。
人體內部縮宮素是一種由垂體后葉分泌的九肽類激素,人工合成的縮宮素可作用于子宮肌上的縮宮素受體發揮收縮子宮作用,子宮收縮導致局部血管被子宮肌肉纖維壓迫痙攣,啟動凝血機制進而減少出血,對子宮體興奮作用強,但對子宮下段及宮頸興奮作用弱[7-8]。馬來酸麥角新堿是半合成麥角生物堿,對子宮體及子宮頸均有興奮效應,對于子宮肌肉纖維有高度選擇性,高度選擇收縮子宮的下段,引起下段血管痙攣產生止血效果,對于子宮下段的血管痙攣效果最佳,剖宮產切口位置通常在子宮下段,子宮下段收縮能更好地使局部血管痙攣,達到止血目的[9-10]。馬來酸麥角新堿可產生內皮素1,對于一氧化氮有抑制作用,內皮素1具有收縮血管作用,一氧化氮有舒張血管作用。在收縮子宮的同時啟動局部凝血機制,形成局部纖維蛋白原,內源性及外源性凝血機制的進一步啟動,從各個方面加強凝血途徑。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25%(P<0.05)。表明馬來酸麥角新堿對于剖宮產術后出血的治療臨床效果明顯優于縮宮素,縮短惡露持續時間,分析原因為,馬來酸麥角新堿作用時間更長、不易達到飽和,可明顯增強宮縮力量,子宮下段及宮頸收縮使切口的損傷血管進一步收縮,在短時間內明顯減少出血量。
術后2 h 是剖宮產術后最易發生出血時間,臨床上均會觀察術后2 h出血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2、24 h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止血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惡露持續時間為(28.90±9.54)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37.23±10.48)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馬來酸麥角新堿對于瘢痕子宮術后的止血效果更好。產后惡露是指產后隨子宮蛻膜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若子宮復舊不全可導致惡露增多、持續時間長,易引起貧血、感染等并發癥,危害產婦的身體健康。
術后檢測HGB水平是常規操作,因HGB水平是貧血指標,HGB 具有攜帶氧氣及二氧化碳的功能,HGB 越低說明貧血越嚴重,為代償氧氣不足,增快心率是機體的有效代償,HGB水平越低,心率次數越快,孕婦HGB正常范圍為110~150 g/L,術后檢測血紅蛋白可體現患者術后出血情況及是否有內部出血。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實驗組HGB 水平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心率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可能原因是實驗組失血量明顯減少后,血液中HGB 水平降低不明顯,導致缺氧癥狀不明顯,心率次數低于對照組,從側面證明實驗組貧血癥狀輕于對照組,術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馬來酸麥角新堿可提高臨床療效,減少術后出血量,對預防瘢痕子宮剖宮產患者產后出血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