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推廣下,閱讀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小學生閱讀存在閱讀難、閱讀興趣低、閱讀目的不明確等問題,導致學生對閱讀缺乏重視。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創新課堂、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對策,希望能夠給小學語文教師一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6-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6.030
語文的學習是語言的學習,靠的是積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閱讀的重要性漸漸凸顯。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尤為重要。但是根據學者研究,現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諸多漏洞,無論是教師方面還是家庭方面,都存在著阻礙學生閱讀習慣培養的障礙。為了提高學生閱讀質量,形成良好閱讀習慣,我們有必要對此問題展開討論。
一、語文閱讀的定義與作用
(一)閱讀的定義
閱讀作為貫穿學生整個語文學習生涯的學習行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閱讀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要從學生小時候抓起。在高考語文卷中,閱讀題近乎占了三分之一的分數,由此可見閱讀的重要性。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非常重要,喜愛讀書的孩子更愛動腦思考問題,將來上學后學習能力也會更強。
什么是閱讀?閱讀的定義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與知識的活動。它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視覺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圖片,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第二種,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閱讀可以改變思想、獲取知識,從而可能改變命運。但是根據現在學生的學習情況、緊張程度以及閱讀情況,更多傾向于第一種,即單純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事物。小學語文閱讀的定義也更加貼近第一種,小學階段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并沒有多廣闊,所以這個時期的閱讀更多是幫助學生認識、認知這個世界的善與惡,同時借助內容積極向上的閱讀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是非觀和世界觀。
(二)閱讀的作用
1.幫助學生認識世界。針對小學生的大腦思維結構特點,閱讀是幫助學生認識世界最有效的一種行為。學生嬰兒時期對世界的認知是一張白紙,而日常生活的一些技能使他們慢慢能學會生活自理,到小學階段便到了知識發展的階段,也是初認識世界的第一階段。這個階段的閱讀可以根據學生天生的一些特性來進行文本的選擇,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所替學生選擇的文本都有可能讓學生對這個世界產生疑問或是對某件事、某個人或某物有一定的概念定義。因此家長或教師在積極為學生選擇健康的文本的同時,也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自行挑選閱讀。
2.幫助學生個性發展。擴大孩子的閱讀面可以使孩子的個性健康、順利地發展,閱讀好的書刊、作品可以陶冶一個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個人的素養和修養,開闊視野,使人的心理品質健全。現在一些家長會忽視學生本身的意愿,讓學生參加各類興趣班,卻獨獨忽視了閱讀的培養。整天埋頭題海、興趣班,容易使學生個性發展產生缺陷。閱讀的作用其實并不比興趣班的含金量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古人所云不無道理。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個性,教育者應擴大孩子的閱讀量,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
3.幫助學生提高成績。近年來,高考除了作文題難之外,高考語文的題目類型也發生了變化,不讀名著、不積累古詩文,單靠課本的閱讀量和文學常識根本應付不來,而且題量、字數也比往年有所增加。也就是說,高考語文其實是一場閱讀力的較量,閱讀的重要性漸漸凸顯。小學語文正是為學生打基礎的時候,打好基礎,學好語文,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二、語文閱讀的現狀與分析
(一)教師重視程度不足
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接觸最多的人,同時也是閱讀的引導者。教師對閱讀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由于傳統教育中的弊端,導致許多教師還處于傳統教育與新式教育的灰色銜接地帶。教師想方設法創新課堂,卻因為一些陳舊思想的限制或對新式教育倡導的學習方法沒有足夠深入的了解,沒有明白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使教師在課堂上不自知地以創新的形式上著傳統的課堂。閱讀的意義在于發現和學習,但是教師卻沒有很好地倡導這兩點。對于日常的學習和閱讀,一味追求成績和死記硬背會導致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對語文失去興趣。
(二)家長培養程度不足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個榜樣,原生家庭對學生是有著決定性作用的。閱讀是一種行為習慣,應該讓孩子看到家長共同參與的一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能夠自覺形成閱讀習慣,對于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培養是有很大好處的。教育并不只是學校和教師的事情,孩子的教育應該是一個鐵三角關系——學校、家庭、社會,其中在小學階段學校與家庭的比例幾乎是相同的,所以家長對閱讀的重視程度,決定了孩子對閱讀的看重程度。
(三)學生自覺程度不足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普及,學生擁有許多充滿誘惑力的“玩具”,手機就是其中一個,小學生的手機擁有量也不容小覷。學生經常用手機打游戲,上網聊天,卻很少利用手機進行閱讀。不僅如此,在閱讀課上有些學生也不會態度認真地抱著書本深入閱讀,而在家更是完成作業后就開始玩,基本不會有課外閱讀的時間。
(四)學生閱讀范圍窄小
小學生的閱讀文本基本由教師或是家長決定。而教師和家長在決定文本的時候,往往不會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和思維特點來選擇。甚至存在一種情況,部分家長或教師根本沒有讓學生閱讀的想法,一味追求成績高低。其實小學生閱讀文本可以有多方向選擇,只要遵循健康、學生感興趣兩個條件就可以。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經典、童話故事或是寓言故事都是很好的選擇,只有讓學生有更多文本選擇,才可以拓寬其知識量。
(五)學生閱讀興趣不高
對于學生本身而言,興趣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由于小學生缺乏自主意識,加之教師與家長沒有及時進行正確引導,導致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高。現在小學課本改版后,新收錄了小說、古詩等更多名篇,可見閱讀越來越重要。但是許多教師還是使用一言堂的授課方式去講閱讀,學生沒有辦法理解文本帶來的感情,無法產生共鳴,因此難以對閱讀產生興趣。
(六)學生閱讀目的不明確
小學生看書一般需要圖文并茂,對于十分枯燥的純文字純理論書籍會感到閱讀困難。同時部分學生的閱讀目的不明確,只是一味看書,怕教師抽查便死記硬背文本情節,這樣對學生三觀的建立毫無幫助。
三、語文閱讀的創新與策略
(一)明確閱讀目的
作為一名教師,教學目的是一節課的根本,如果目的不明確,會導致整個課堂松散,學生不知所云。當安排閱讀課的時候,教師要明確閱讀課能給學生帶來什么,這本書能給學生帶來什么。只有明確這兩個問題,閱讀才有意義。學生應該積極跟隨教師的腳步,帶著興趣閱讀,帶著熱情閱讀。家長要積極給孩子灌輸閱讀的正確目的,并給予多重鼓勵,讓孩子步入閱讀的世界。閱讀的重要性,在于能夠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和是非觀。明確閱讀目的,給孩子一個閱讀的新世界。
(二)創新閱讀課堂
新式教育的核心就是創新,過去傳統的閱讀課,多數都是教師把學生帶去圖書室,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但是這種方式容易導致學生難以自覺閱讀。一門課程的開設,一定有所意義,而一堂課的重點是教師如何授課、學生聽懂了多少。靈活的教學方式總是能得到學生最大的接受和寬容。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必須摒棄過去死記硬背的觀念,引導學生去理解文本產生的感情。
(三)加強課外閱讀
語文閱讀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閱讀一般是指完成課本內課文的學習,即是完成了課內閱讀的任務。而課外閱讀容量大,書籍繁多,種類繁多,和課內閱讀雖然有很大的相似點,但是選擇上會有更多可能性。正因為這個可能性,會讓學生拓寬視野。當一個學生飽讀詩書的時候,也正是氣自華的時候。如果學生對課內閱讀有一定的厭惡情緒,教師可以首先從課外閱讀入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本,待到學生對文本熟悉了,對閱讀不抵觸了,再引導學生進入課內閱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閱讀。
四、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性
隨著語文重要性的凸顯,語文閱讀在未來的發展中勢必越來越重要。從中考、高考閱讀的占分比來看,閱讀已經有了壓倒性優勢,而在將來閱讀也必將成為貫穿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一種學習行為。另外在當今世界的發展形勢下,漢語漸漸占領了一席之地,所以教育者必須要認識到漢語的發展性。而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語文閱讀教學也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或許在將來的課堂里,學生會把閱讀放在首位,深入體會閱讀的快樂。
五、結語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是一個特殊的生命體驗過程,是一種心靈的交流,精神的對話。而在進行閱讀文本的選擇時,師生不僅要重視課內閱讀,也要重視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有著不可替代的幫助,因此要精選課外閱讀文本作為學生閱讀教學的補充。而課堂的創新對提高學生成績也有著重要意義,教師應該為此積極提高自己的教學基本功。目前,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語文教師應該著重研究的課題,語文教師對于閱讀的重視度不僅會影響學生的成績,還會影響語文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對閱讀的認識,加大閱讀教學的力度。
參考文獻:
[1]張卓.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2]唐雪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4.
[3]周玉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黃石市兩所小學為例[D].湖北師范大學,2017.
[4]李明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進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