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質 李鵬
【摘 要】隨著應試教育的改革,我國對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尤其是對決定學生后續學習和發展的高中階段而言,高效的教學是核心。物理一直都是高中階段的重難點科目,由于學科的復雜和知識體系的抽象,導致許多學生的學習難度較高,難以對知識進行實際的運用,甚至導致部分學生出現嚴重的偏科現象。信息化教學是我國現階段大力推行的教學手段之一,它改變了傳統的板書教學,以更加直觀立體的方式展示學科,使學生在創新學習的形式中,強化自身的學科學習和理解。本文將重點從信息化教學的重要價值出發,提出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學策略
信息化教學是根據現代化教學環境中信息的傳遞方式和學生們對知識信息加工的心理過程,充分利用和發揮多媒體設備和技術的優勢,以它們為支撐調用教學媒體、信息資源、展示形式,從而為學科開展構建了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一、信息化教學的重要價值
(一)便于多維資源的獲取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信息化教學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獲取平臺。對于教師而言,教師最重要的工作是高效率地完成教學工作,包括備課、課堂開展、學生作業和總結回顧等多個環節,各個環節都需要資源的支撐。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資源獲取主要來源于教材、輔助資料和書籍等等,資源量小且相對局限,而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在網絡上獲取大量的資源供給教學。對于學生而言,信息化為學生提供了查漏補缺和個性化進步的機會,學生可以在手機和電腦上觀看教學視頻、學習資料和教師上傳的課堂錄像等,從而針對性自主學習。
(二)便于學習內容的靈動
物理對學生的邏輯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要求較高,許多的學習內容都基于此展開,而傳統教學只能依賴于教師的講解和黑板的板書,這導致了物理學科難以展現其特點的同時,也消極的加深了學生理解的難度。而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圖片和微課技術去直觀還原知識,使學生在更加立體的視角下感知知識,從而進一步理解和思考。
(三)便于物理學科的進步
信息化教學是對傳統模式的直接沖擊,無論是它的理念、方式,還是它的優勢和特點,都是在傳統教學上的一次革新。同時,信息化教學能將傳統物理教學中對于現象、問題和定理使用文字表達所帶來的抽象化以及表達不具體等問題一一解決,從而有效保證學科的教學,為學科注入新的動力。
二、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學的策略
(一)創建學科信息化教學模式
信息化教學可以作為課堂的整體框架,也可以作為課堂的穿插和輔助,教師需要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需求進行合理有效的選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萬有引力與航天》為例,以信息化模式為框架,教師可以制作課堂的課件,將章節內容以要點的形式進行呈現,組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完善和得出課件中包含的分要點,從而以整體和部分的形式完成學習。以信息化模式為穿插,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索視頻、微課、圖片和音頻等資源,從而在加深記憶的同時強化理解。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必須合理選擇信息化開展的形式和內容,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二)創建學科信息化豐富拓展
信息化教學的資源廣泛和獲取便捷是它的關鍵優勢,也是傳統教學模式所不具備的,尤其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國家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學科的豐富和拓展不僅僅是學科質量提升的關鍵,更是學生穩定進步的途徑。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為例,在章節中,學生主要會了解到定律的定理、內容和公式,卻沒有涉及到定理在生活和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網絡的搜索,組織學生共同探究運動定律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從而幫助學生拓展的同時強化知識理解。
(三)創建學科信息化作業平臺
作業一直以來都是學生不想面臨的環節,但作業的作用和價值又是不可忽略的,因此,教師可以搭建信息化作業平臺以創新作業形式,改變作業的死板沉重。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6節《實驗: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網絡平臺實驗作業,在網絡平臺中,學生可以克服實驗器材的缺失問題,以更加簡便和高效的方式進行和完成實驗,同時,由于實驗材料的電子媒體化,它能為實驗帶來更加準確的數值,從而提升實驗的效率。
三、結束語
信息化教學是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出發點和關鍵渠道,教師應重視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完善和積累,以更加有效的形式融合學科,使學生在科學、高效的教學環境和氛圍中學習,從而積累學科的學習熱情,為自身日后的發展和進一步成長奠定基礎。最后,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馬濤.高中物理深度學習與信息化教學融合的探索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9(60):167.
[2]袁志杰.信息化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9(02):46-47.
[3]黃樂新.淺談新時代背景下中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高考,2019(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