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嵐

【摘 要】互聯網融合教學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使用直播教學手段,開展線上直播教學,對全力保障教師們在網上教、學生們在網上學的實效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直播課堂;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有效教學
“互聯網+”時代,信息化融合教學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為初中數學直播教學探究提供了切入點;在信息化時代成長起來的“00后”學生為線上直播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完美的改革基礎條件。為此,居家期間的數學課堂開展直播教學,對全力保障教師們在網上教、學生們在網上學的實效具有重要意義。
一、直播課堂的內涵及特征
教學的核心就是一切以接受者為核心,結合初中年齡段的學生接受知識的特征和依賴原班老師的心理調查表明,原班任課老師直播授課更有效。本文所闡述的直播課堂是指:以原班任課老師為主導,合理有效使用網絡教學資源(微課、名師空中課堂等)、網絡直播平臺(騰訊課堂、騰訊會議等)、網絡軟件技術(手寫板、PAD手寫軟件)等新媒體手段,定制課程表,與本班學生在統一時間開展直播教學。
比較傳統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直播教學模式有以下特點:
第一,教學內容上,直播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技術可將靜態的教學內容轉變為動態的聲音、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學生可調動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過程,還可針對直播授課中的生成內容借助互聯網途徑,及時增加教學元素,有利于因材施教。
第二,教學手段上,直播課堂一方面能夠保存傳統課堂熟悉的師生間親切的“云”互動、“云”板演、“云”觀察。另一方面能打破時空限制,通過課堂回放、一對一線上答疑等方式豐富學生課后強化鞏固的形式,提高教學有效性。
第三,教學評價上,通過線上軟件,老師能有效記錄教學過程的評價結果,實現過程評價與最終評價有效結合,實現考核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以七年級數學第九章《乘法公式》為例,正確辨析完全平方和平方差公式是應用的基礎,提前準備一套線上選擇題并生成鏈接或二維碼,待該內容直播授課結束,將鏈接或二維碼發給學生,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線上檢測。教師從后臺可獲取學生答題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過程性指導。
第四,教學原則上,初中學生理解力在線上差異化更明顯,因此直播教學需要遵循學生主體原則。教學中,教師需結合本班學情,以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為出發點,合理布置分層學習任務單,不僅讓學生做到線上積極參與,還要做到線下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列舉如下九年級中考專題復習直播課《二次函數專題復習》教學設計的一部分來體現分層拓展的策略。
例:如圖,拋物線y=ax2+bx-4a經過A(-1,0)、C(0,4)兩點,與x軸交于另一點B。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2)已知點D(m,m+1)在第一象限的拋物線上,連接BD,點P為拋物線上一點,且∠DBP=45°,求點P的坐標。
變式1 連接BD,點P為拋物線上一點,且∠DBP=135°,求點P的坐標。
變式2 連接BD,點P為拋物線上一點,且tan∠DBP=2,求點P的坐標。
依據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即:理解速度快、需要更高難度思維、需要更高技術研究,提供“準備工作少”和“準備工作多”兩種分層學習任務單。“準備工作少”設計兩層,第一層:學生們會根據老師轉化條件、構造相似或全等圖形的方法,用“線段法”或“方程法”,間接解決問題;第二層:學生們會獨立找到突破題目的關鍵“角”,從而構造K型全等或相似,求解。“準備工作多”構建從“興趣中心”到“拓展活動”的遞進助推。在興趣中心組建線上研究小組,借助軟件,如:幾何畫板等,親自動手實踐符合題目45°角的動態呈現過程并分享結論。在拓展活動中,將興趣拓展到變式1和變式2,將實踐技術提高到鉆研同一類問題的更高水平,感受從構造全等到相似的變化原因,發現圖形的動態美。
二、直播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以蘇科版七年級第十章《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問題(3)》課程為例對直播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加以闡明。
(一)課前布置
教師提前整合網絡名師教學視頻《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問題(3)》,將視頻上傳到學生qq群內,課前布置自主收看視頻并完成任務單,將學習筆記、反饋練習上傳至qq老師助手。在此,老師既要關注學生的完成速度,也要關注學生的完成質量,對錯誤問題及時指出,對錯誤原因收集分類,留待直播教學過程中予以解答。
(二)教學過程
直播教學時先鞏固教學視頻中所學知識,如: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遇到“具有復雜數量關系”的實際問題可以用表格法列出已知量,根據兩個相等關系式,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問題;再針對視頻中“拓展提高”等難點和任務單中的共性問題,匯總提煉逐一講解。直播課堂的重點在于通過學生發言討論與教師點撥指導,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應用和表達能力。以本課學習任務單中的共性問題為例,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如下問題:“某旅行團到森林游樂區參觀,已知旅行團的每個人皆從這兩種方式中選擇一種,且去程有15人搭乘纜車,回程有10人搭乘纜車。去程及回程均搭乘纜車的費用為300元,單程搭乘纜車、單程步行的纜車費用為200元。若他們纜車費用的總花費為4100元,則此旅行團共有多少人?”
線上作業表明學生根據 “總花費4100元”,不難找到第一個相等關系,尋找第二個相等關系遇到了困難。直播課堂中,用直播軟件的“舉手”“上臺”功能,請“舉手”的學生分享思路。請兩位學生“上臺”講解,分析如下:
設旅行團有x人單程搭乘纜車、單程步行,有y人去程及回程均搭乘纜車:
學生A:“去程搭纜車,回程步行”的人數+“去程步行,回程搭纜車”的人數=“單程搭乘纜車、單程步行”的總人數,即,(15-x)+(10-x)=y;
學生B:“去程及回程均搭纜車”的人數的兩倍+“單程搭纜車,單程步行”的人數=搭乘纜車的總人次,即,2x+y=15+10。
通過問題導向、線上互動的方式注重學生間同伴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促使學生多角度、深層次挖掘題目的內涵與外延,為實現學生從“會做”到“會講”,再到“講會”,構建團體學習的真實氛圍。
(三)課堂反饋
如本節課結束后,請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解答配套練習上同為“具有復雜數量關系”的一道應用題,提交在線上作業軟件中。數據統計發現,學生的完成率100%,正確率95.6%。
三、線上直播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的不足與改進方法
(一)課前簽到
教師可用課堂軟件提供的“簽到”功能,同時請進入課堂的學生在“討論發言”欄輸學號,請課代表統計,實現人工簽到。每個學生每節課的出勤情況和聽課時長,課后可在系統后臺查看。有了以上雙重簽到的保障,可以實現課堂100%的參與。
(二)課堂管理
初中生由于自身的認知水平、知識結構、心理狀態等還不成熟,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極可能存在學生轉移注意力的現象。教師可通過實時點名請學生回答問題,也可在講解過程中隨時請學生在“討論發言”欄輸入“3”等不同的數字來報告正在聽課,表彰每次輸入最快的前5名學生等方法來提高學生聽課的專注度和積極性。
(三)后進生關注
后進生教育是教學中長期、艱巨的任務。網絡環境無法實現與后進生眼神、舉止等情感方面的交流,無法面對面、手把手的對后進生課后輔導。直播教學中,對后進生能有把握回答的問題,盡量讓他們先回答,肯定表達中的優點,若說的不完整,老師加以補充,在心理上讓后進生得到一份鼓勵。直播課堂結束后,可與后進生單獨視頻互動,若有疑惑,教師可借助攝像頭實時書寫、操作來幫助后進生慢慢探索。
四、結束語
直播教學初步實現了線上線下教學的無縫對接。直播教學后進行線下調研,92.8%的學生與傳統課堂教學結果一致,7.2%的學生產生明顯變化,其中3.6%的學生明顯進步,另3.6%的學生明顯后退。總之,事物的存在與發展具有兩面性,直播教學模式是時代背景下融教學指導思想的變革、教學內容的調整、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以及教學評價方式的更新等一體化的整體教學改革實踐,能夠初步完成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對提高師生居家期間云課堂的教學實效確有裨益。
【參考文獻】
[1]楊裕前,董林偉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下冊(第2版)[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2]夏建平主編.課時作業本數學(蘇科版)七年級下(第3版)[M].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