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平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教育體制不斷深化改革,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教學形式,生活化教學作為教學方式的一種,能夠有效提升課堂質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于認知能力發展的階段,也已經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將生活化教學應用到數學教學中,能全面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存在的誤區,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本著貫徹現代化教學理念的原則,越來越多小學數學教師都開始在教學過程中找尋生活化元素,讓課堂顯得更有針對性,同時也更為科學合理,但由于生活化教學應用的時間較短,還存在很多誤區,需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正確的策略,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1.生活化教學的概念和意義
生活化教學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設定一定的生活情景,把書本上的知識和具體的生活聯系起來,把課堂生活化處理。小學年齡段的學生雖然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但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和生活經驗,主要是通過感性認知來認識世界。因此,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書本上的知識,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將生活中的案例和課本上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學生會更有代入感,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生活化的眼光看待數學問題。
如果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實行“填鴨式”教育,學生不僅無法掌握相關知識,甚至可能會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如果在數學課堂中引入了生活化教學模式,就能夠讓學生明白知識是來源于生活的,也方便教師進行講解,提升了課堂的教學質量,以分析生活實例作為數學教學手段,能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消除師生存在的天然障礙。生活化教學能夠利用具體的生活化場景展現出抽象的數學知識,輔助學生進行學習;與此同時,利用生活化教學方法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利用知識的力量去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一舉兩得。
2.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應用現狀以及存在的誤區
2.1生活化教學現狀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就目前我國小學教育事業發展現狀來看,很多教師已經充分了解了新課改的理念,也正在積極響應國家對教師的號召,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豐富教學形式,設置和學生身心發展緊密聯系的教學目標,極大程度上改善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也慢慢的把學生當成了課堂的“小主人”,一切本著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標準,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盡可能滿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項需求。但是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如果教師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不清楚小學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不明確,沒有充分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長此以往,不利于課堂教學穩定進行,就會導致生活化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無法開展,降低課堂效率,也無法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慢慢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教師容易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理念的影響,僅僅把生活化教學停留在表面,沒有落到實處,導致該教學模式不具有針對性,而且很多生活情景的創造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發展水平和認知水平進行設計,導致一些場景不具有針對性,無法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老師舉的例子和自己的生活相差甚遠,無法完全理解老師想表達的意思,教師也無法通過案例傳授知識,使課堂沒有效率。
2.2生活化教學存在的誤區
2.2.1教學觀念落后
部分教師受到落后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對生活化元素的重視程度不高,為了提升學生考試成績而單純講解理論知識,但這種單一刻板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不但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還會打擊學生學習熱情,是一種本末倒置的體現,不利于提升教學質量,也與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的初衷相違背。
2.2.2教學方法單一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扮演著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且教師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往往無法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本來就無法長時間集中,再加上教學手段枯燥,課堂質量會比較低下。
2.2.3問題中缺少生活元素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想法設法的對學生進行提問,且提問內容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勢必會提升課堂的活躍度。但是就目前小學課堂的情況來看,不管是在課上提問還是課后作業,都缺乏和生活元素有關的內容,讓學生無法將知識點和實際生活進行結合,學生無法提起學習的欲望,導致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達不到理想標準。
3.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對策
3.1引導學生在生活情景中學習數學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對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有著自己的見解和理解,設立生活化場景,也就是舉例子,通過具體的例子讓學生明白抽象的數學概念,一步一步逐層遞進,讓生活化教學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利用實際例子解決學生對知識點的困惑,也能把書本上概念中所蘊含的知識點通過生活實例更直觀的表現出來。小學數學教師也應該考慮到生活化教學的應用范圍,幫助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課本知識,在了解了上一個知識點的前提之下,再進行下一個知識點的教學,這種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發散性思維。在進行倍數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報數的游戲來引進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和重難點,讓每一個同學都代表一個數字,然后進行報數。在報到2或者2的倍數時,所有學生起立;讓報到3或者3的倍數的同學再站起來,在學生報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周圍的同學。在報數的游戲結束之后,細心的同學就可以發現,當數字是6、12、18的時候,就會出現同學重復起立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這個例子來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到公倍數的概念。有一些同學在報數的過程中站起來了兩次,其中最小的數字就是6,教師可以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讓學生了解到2和3的最小公倍數是6。這就是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通過設置特定的生活化情景,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記憶,也提升了學習的效率。
3.2設置生活化場景
對于小學年齡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無法依靠自主學習來學習書本上關于數學概念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通過設置生活化的場景,在課堂上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幫助學生認識到知識的來源,并且告知學生要利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明白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方面能夠加強學生生活經驗的培養,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從生活實例中掌握數學知識,可謂是一舉兩得。教師在設置生活化情景的時候,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并且設置的生活場景要以學生的生活為主,而不是教師自己的生活,生活場景的引入一定要貼合學生的生活,才能夠最大程度上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在陽光明媚的周末,小明的爸爸帶著小明,還有小明的同學,小紅和小李去公園玩耍,當時中午很熱,每個人都口干舌燥,氣喘吁吁,小明的爸爸準備給大家買水來喝,準備給每個人都買一瓶水,但是水的價格都不相同,有一塊的、兩塊的、三塊的、五塊的,但是小明爸爸身上只帶了十塊錢,那么請問同學們,一共有多少種買水的方案呢,如果用十塊錢全部都買一種水,可以買幾瓶呢?還差多少錢或者還剩多少錢?”在這種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情況下,設置生活化的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加減乘除運算法則去計算老師提出的問題,利用數學的方式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3.3強化數學問題的理解
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無法充分理解數學問題,通過生活化教學的形式,能強化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理解、掌握數學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概念,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來讓這個過程變得更加簡單,把復雜難懂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加強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通過引入合適的生活場景,可以幫助學生最快進入學習的狀態,小學年齡段的學生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好動,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的集中注意力,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解答問題。
比如說在學習“認識時間”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小李同學一天的生活”的視頻動畫,該視頻中可以包含“小李起床、洗漱、吃早飯、上學、下課、回家、睡覺等時間安排”的內容,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問題設置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比如:“(1)小李同學幾點吃早飯?幾點下課?……(2)小李同學洗漱用了多長時間?”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觀察視頻中的計時工具,把計時工具列出來讓學生認識和理解。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中,要設置和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化場景和學生熟悉的事物,教師起到引導作用,幫助學生理解,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4活躍課堂氛圍
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活躍課堂的氛圍,特別是在一節課剛開始的時候,課堂導入就像是演奏的前奏,對整節課的開始有著拋磚引玉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學情景,教師應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數學場景入手,不斷培養學生的興趣。利用生活化教學,設置生活化的場景,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書本上枯燥難懂的理論知識,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了解和記憶。比如說在講解“平均數”這個概念的時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書本上的概念進行講解,想必學生很快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設立生活場景,比如說準備四個棒棒糖,分發給隨機抽取的兩名學生,首先給張同學一個棒棒糖,給劉同學三個棒棒糖,此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這種分配棒棒糖的方式合理嗎?”學生回答不合理,因為劉同學比張同學多了兩個棒棒糖,這是不公平的。隨后,教師從劉同學手上拿出一個棒棒糖分給張同學,此時再向學生進行提問:“這種分配方式合理嗎?”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平均數”這個概念,通過對棒棒糖的分發,讓學生明白了平均數就是用總數除以需要分配的人數。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充分意識到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后,需要將數學知識點和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加強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要本著“生活元素就是最好教學資源”的原則,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設計符合學生發展的生活化場景,讓學生對生活和知識點都能夠有更多感悟,提升其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成沖.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分析[J].教育革新,2020(05):44.
[2]王樂.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誤區及對策研究[J].華夏教師,2020(13):69-70.
[3]余學平.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J].教育觀察,2020,9(15):104-105.
[4]施瓊英.論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N].巴中日報,2020-04-01(004).
[5]胡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探究[J].中國農村教育,2020(03):69-70.
[6]戴春艷.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J].中國農村教育,2019(23):105-106.
[7]王爽.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和對策[J].才智,2018(2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