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愛勤
【摘 要】在現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要保證教育的公平性,也就是說,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還需要關注學困生這一群體,了解學困生在學習中所出現的具體問題,改善學困生的學習現狀,讓其擁有更加強烈的學習興趣,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由此,本文就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談談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困生的數學成績。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成績;策略
在小學數學階段,教師一般會在班級內進行集中授課。有的學生數學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所以他們可以快速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但有的學生吸收知識的速度較慢、理解能力不佳、學習態度也不夠端正,導致學習成績較差,這類學生就被稱為學困生。學困生的出現對于班級整體學習質量會造成明顯的不良影響。因此,在當前的數學課堂上,教師需要引起重視,結合學困生的學習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提升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提升班級學生整體數學水平。
一、學困生定義及形成原因
學困生一般指的是班級中學習成績相對落后的一類學生,他們不存在明顯的智力低下問題,但是他們卻無法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在我國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相關的教育專家號召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不同學生的成長及發展,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夠忽視學困生的存在,需要找到學生學習困難的具體原因。而經過觀察,造成學困生的原因也有多方面因素:第一點就是學生喜愛自由,學習興趣較低,他們認為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所講解的一系列知識點都尤為枯燥,很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快樂,所以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較低,他們經常在課堂上做與教學無關的事情,影響了學生的知識吸收效果;第二點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不認真,比如教師布置了數學作業之后,學困生認為自己成績較差,無法順利地完成教師所設計的作業,所以會選擇在網上抄襲數學答案,沒有認真地去鉆研,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第三點是學困生的學習方法不夠科學,比如大多數學困生認為要想學好數學,就需要不斷背誦習題和公式,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經常采用機械性的學習模式,沒有針對于教師所講的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將所有知識點進行串聯。在這種情形下,會導致學生陷入思維僵局,很難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第四點是教師和家長的影響,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下意識地偏愛成績較好的同學,忽視學困生這一群體,在長期受到漠視的情況下,很多學困生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認為自己無法得到教師的關注,所以在學習上愈發怠慢,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而且父母對學生施加了較大的壓力,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以更加消極的態度去學習。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困生數學成績
由以上可見,學困生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在當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運用更為新穎的育人觀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引導學困生不斷地突破數學學習困境,所以接下來本文將著重分析提高學困生數學成績的具體策略。
(一)巧用新穎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在之前的數學課堂上,一些教師習慣采用理論講解模式,為學生灌輸一些新的數學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下,很多學困生認為數學課堂枯燥無趣,學習欲望較低下。因此,教師要想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首先要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好奇,在課堂上能夠以積極、主動的姿態進行學習。就以“三角形的運用”這一內容為例,在教學這一圖形類知識時,教師需要規避概念講授法,需要利用新穎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目光。如教師在教學開始之前可以先搜集與三角形相關的圖片以及視頻,然后將其制作成視頻短片,在課堂上通過視頻短片引入內容,讓學生被動態的畫面內容所吸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相應的三角形實物,通過學具的應用,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直接觀察三角形的實際特點。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可以讓班級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理解來分析歸納三角形的特征。在學生對圖形有了基礎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給予學困生和優秀生同樣的表示機會,如讓學生談談生活中三角形的運用,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讓學困生也有更多自主發揮的空間,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轉換教學態度,增強學生學習自信
學困生的成績較差,學習態度較為敷衍,在教師心中一直都是不良形象,面對學困生的種種表現,大多數教師都會采取兩種態度:第一種是嚴厲批評學生,教師認為在自己的嚴格指責下,能夠讓學生有所悔悟;第二種是直接忽視學生,教師認為轉變學困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容易影響班級整體的教學進度,所以為了“大局”會選擇放任學困生不管。這兩種教學態度都會直接影響學困生的學習效果,雖然學困生在成績上面遠遠低于優秀學生,但是并不意味著學困生沒有上進心和自尊心,他們內心也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懷,希望自己能夠不斷進步。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增長學困生的學習自信,讓他們能夠收獲更加強烈的成就感,以更加活躍的姿態去學習數學知識。比如在考試之后,教師可以采用訪談法去和學困生溝通,了解學困生所遇到的具體困難,針對于學生所遇到的學習問題提供幾點實用的學習建議,讓學生能夠找到清晰的學習方向,同時,教師還需要以更加包容、友好的姿態去對待學困生,充分釋放愛心,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愛與關注,激起學生內心的上進欲望。
(三)家校和諧溝通,緩解學生學習壓力
經過觀察發現,某些學困生學習成績越來越差不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而是因為教師和家長所施加的壓力過大,比如學生在某次考試中出現了名次下降的狀況,這時候很多家長不會耐心地詢問學生成績下降的原因,而是一味地指責批評,認為學生不努力。在家長的批評之下,很多學生會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他們害怕經歷考試,也害怕看到家長失望的目光,在重壓之下,學生的學習焦慮感會愈發嚴重,陷入嚴重的學習恐慌之中,進一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數學教師需要理性地和家長進行交流,讓家長能夠適當地改變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方式,針對于孩子所出現的成績下降問題,不要一味地批評,可以耐心詢問,不能夠把孩子成績下降全部歸咎于孩子學習不夠努力。針對于學生的成績問題,教師可以和家長進行詳細的交流,與其商量更加合適的解決辦法,為學生制定更加精細的學習計劃,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其突破學習困境。
(四)實施類別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在之前的數學課堂上,教師習慣采用集中授課模式,在這一模式下,教師并沒有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特征,比如有的學生基礎扎實,他們可以快速吸收知識,并將教師所講的知識運用于數學實踐中,但對于學困生而言,他們很難快速跟上教學進度,也無法將所學知識在腦海中進行合理儲存、轉換。在這種情形下,就會導致班級學生的成績差異越來越大。因此,在當前的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改變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分類,針對于不同類別的學生展開分層次的授課,進一步保證教學的針對性。比如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兩種類別:第一類是優秀生,第二類是學困生。優秀生的學習速度快,知識轉換率較高,在對這類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設置更多探究性的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去挖掘知識,提升學生的獨立探索能力。而學困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弱,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耗費更多的心思,如在對學困生進行指導時,教師需要先和學生一起來回顧之前所學的知識,加深學困生的學習印象,接著引入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陪伴者的角色去輔導學生,讓其能夠主動地研究具體的數學問題,并且不斷地引導學生,讓他們能夠在腦海中轉化知識,總結規律。在課堂教學活動完成之后,教師也可以為學困生布置一些針對性的數學題目,讓學生自主思考,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針對于學生所遇到的學習瓶頸給予實用的建議,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可以讓班級學生不斷地提升自我,增強學困生的學習成效。
(五)傳授學習方法,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為學生們講授課本上的知識點之外,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傳授一些實用的數學學習方法。通過數學方法的傳授,可以讓學困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事半功倍。比如之前學困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習慣采用機械性學習法,盲目地背誦一些公式定理,并且在不同的數學題目中去套用公式。而為了進一步提升學困生的數學綜合實力,教師還可以為其講授一些實用的數學方法,如數形結合法。當學生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數量類問題時,可以轉換思路,比如把題目中的數量關系轉化成圖形直觀呈現出來,通過觀察圖像去理清題目中的關鍵點,并且順利地列出相應的算式,解決數學問題。在這種情形下,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愉悅體驗,進一步增強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成就感。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一定要落實教育面向全體的教育要求,在教學時不能只關注成績優異的學生,還需要關注學困生這一群體,在教學開始之前要綜合考慮學困生的學習進度和知識領悟能力,結合學困生的具體問題,運用更加契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能夠有更多實際的收獲,增長學習自信,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升學困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韓敏.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困生數學成績[J].語文課內外,2020,000(001):154.
[2]王燕.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轉化學困生[J].神州,2017,000(030):193-193.
[3]趙玉香.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困生學習成績[J].引文版:教育科學,2016,000(001):P.147-147.
[4]楊恩才.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轉化學困生[J].小作家選刊,2015,000(019):1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