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要抓住新一輪教育綜合改革釋放的“政策紅利”,站在新起點,對標新要求,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隊伍結構優化及改變作風建設、體育教材改革及知識更新、體育教學方法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動高職院校體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師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
當前,“十四五”規劃已經開局,站在新起點,對標新要求,清醒認識到高職院校辦學水平與國家政策、城市建設、市場需求及學生期望還不盡匹配;在體育教師隊伍結構優化及改變作風建設、體育教材改革及知識更新、體育教學方法方面必須加大改革力度。
一、深化體育教師隊伍方面的改革
(一)抓好隊伍建設,著力打造高素質“雙師型”教師團隊
強化體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完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深化教研室制度建設,健全評價考核激勵機制。依托校際合作和校企共育,培養行業能認可、業界有影響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建設高水平教學創新團隊和科技服務團隊,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二)加強教師隊伍作風建設
要堅持發揚民主作風、堅持實事求是、堅持正確價值觀,為學生樹立榜樣,要求教師能夠隨時發現和修正自己錯誤。例如: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的教學中,如果教師對攻球技術的動作要領、技術的重點、難點理解得不清楚,就會影響到學生技術動作的正確性,對動作技術掌握不到位,影響技術的提高,降低了教學的質量;在教學中出現錯誤引導,教師要本著謙虛好學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及時發現、及時說明、及時糾錯,對學生做到知錯即改,相同錯誤就不會重復地犯,同時也提高了教師個人權威和威信。
(三)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強自身師德師風建設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要通過參加學習黨史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把握好黨的體育教育方針政策, 正確解讀并貫徹執行黨的政策文件, 堅持用正確的意識形態引導學生。師德師風建設中,體育教師要為人師表, 愛崗敬業, 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 自覺規范言行, 樹立良好的人民教師形象[1]。
二、深化體育教材改革及知識更新方面。
(一)推動教材改革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德技并修、育訓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對標行業最新技術技能標準、世賽和國賽標準,深化體育教材改革,以學校精品課程建設作為抓手,做好“體育課程”體系的優化及教材輔材改革,適應新時期培養需求,根據自身特點,編制適合我院的體育教材,如:運動減肥基本常識,頸、腰椎保健操編制等。
(二)動態知識更新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必須堅持終身學習理念, 提升知識自我更新能力,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借助于學習強國app等各種平臺、論壇及培訓,了解體育學科及相關時勢政治、德育知識、教育心理學、運動心理、運動醫學等前沿動態;利用好網絡工具,收集國內外大賽(奧運會、全運會、國內外體育教學音像片)等最新運動素材,按照國內外相關賽事、深入淺出將興趣點及知識點相對系統地傳授給每一位學生,幫助其培養終身鍛煉的理論思維及練習習慣。
(三)做好思政相融
在體育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方法,把體育教學專業與思政內容相結合,要借助強國學習平臺、官方網站及公眾號等,精心為同學們講授體育強國建設愿景、奧林匹克故事,如“女排、田徑、體操全能王”、新中國體育記憶,例如“女排名片郎平、欄王劉翔、綠茵女王孫雯、不敗女王高敏和乒乓球女王-鄧亞萍”等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及職業情操。精心策劃設計一個熱門話題、熱點賽事及時尚項目吸引同學們學習興趣,引導同學們參與互動和討論,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愛國熱情,增強四個自信。
三、深化體育課程教法改革
(一)持續改進體育教學方式,提升體育課程設計及教學能力
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推動教學方法創新,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游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綜合運用。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編寫好教學計劃、課程標準、單元設計。例如: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熟練運用理論知識指導教學實踐,采用“個性化”教學,把學生分層教學,分為“肢體動作提高組”、“音樂節奏加強組”、“身體素質提升組”,不同層次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增強學生運動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課堂
堅持游戲化思維及內容為王的教學理念,加強線上教學課前策劃、課中實施及課后總結的全流程創新;在線上教學中,要通過講理論、放視頻、舉案例、列人物、分動作、打比方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快速地掌握主要知識點及動作要領,使大學生們不受時間、條件和地點局限,進行項目難點練習的答疑和互動交流,使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甚至同學親友之間互動,真正形成“教學相長”“娛教相合”“知識融合”的線上線下一體化課堂,提高體育教學質量[2]。
(三)推動互動式研討教學方法
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組織過程中,要發揮體育特有的鼓勵式教學、發揮好課堂小先生作用、小組討論式教學、情境教學、互幫教學、啟發式教學,真正做到教學相長;例如,在健美操課程教學中采用“以優帶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分成N個小組,充分發揮小組長的組織能力帶動組員進行創編,采用分工合作方式,共同完成表演動作,在提高優秀學生創編能力的同時也加強了團隊凝聚力,達到教學的目的,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們互幫互學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有趣。
四、結束語
當前,“十四五”規劃已經開局,抓住新一輪教育綜合改革釋放的“政策紅利”,在體育教師隊伍及教師作風建設、體育教材改革及知識更新、體育教學方法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及鍛煉意識,服務上海城市發展大局中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為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博等.“大思政”視域下的高校體育課程育人路徑探究,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 年第19卷第22期.
[2]熊鷹.論疫情期間體育課程線上教學的組織及實施要點,新一代(理論版),2020(第十三期).
作者簡介:
熊鷹(1962—),女,江西豐城人,上海城建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及社區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