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觀應
摘? 要:融合教育背景下,課程融合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將勞動教育與數學課堂相融合,拓寬數學課堂的寬度,豐富數學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勞動教育知識,使特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得到全面的發展。本文就以勞動教育與數學課堂的融合這個問題而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融合教育;勞動教育;數學課堂;融合;策略
引言
融合教育是指特殊學生融入正常學生的班級、學校、社區環境,參加學習和社會活動,或在特殊學校引入健全學生和社會志愿者,通過開展以融合為目的的行為活動。發展融合教育是現代特殊教育發展的主要潮流,讓特殊學生融入正常學生的班級、學校,參與學習、生活,是對特殊學生安置方式的界定,需要政策和社會資源等多方面的支持,這對特殊學生本身的素質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勞動素養作為特殊孩子走上社會,融入社會的必備素養,如何在學校教育中發展和提升是特教教師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落實文化課程的教學,同時還要關注勞動素質的發展,以此提升特殊孩子的勞動意識和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一、勞動教育融入數學課堂的意義
勞動教育指的是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將勞動教育滲入到課堂教學中,以便于特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勞動態度,并且不斷的培養特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同時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讓特殊學生明白勞動教育對于他們的重要性,以此來引導特殊學生發揚勞動精神,使得特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得到全面的發展。對于殘障學生來說,由于其聽力、視力或其他方面的障礙,其生存相較于普通孩子有更多的困難和不易,因而勞動教育在其教育生涯顯得尤為重要,勞動教育的實施與開展是殘障孩子自食其力走上主流社會,融入社會大集體中不可少的保障。
二、數學課堂與勞動教育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法傳統化
很多的教師在展開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采取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教師沒有讓特殊學生認清自己的定位,而教師也沒有合理的安排教學方案。比如教師不能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特殊學生的學習成績,因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課堂上教師也只會給學生傳授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而不會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導致特殊學生覺得數學這門課程是比較難學的,久而久之也無法提升特殊學生的數學成績。
(二)教師不注重將勞動教育與數學課堂相融合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使得教師們只注重特殊學生的文化成績,因而忽略了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發展。當前學校勞動教育存在畸變為技藝學習、休閑娛樂、懲罰手段等現象和問題,教師在展開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不會將勞動教育融入其中。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只會以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傳授知識,沒有重視勞動教育對于特殊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也使得特殊學生只注重自己的文化成績,因而忽略了勞動教育對他們的影響。
三、勞動教育與數學課堂相融合的策略
(一)創新教學方法,將勞動教育滲入課堂教學中
教師在展開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創新和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勞動教育對于特殊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勞動教育滲入數學課堂教學內容中,以此來不斷的提升特殊學生的勞動意識,培養特殊學生的勞動素養。比如教師在講到《多姿多彩的圖形》這節內容的時候,可以給特殊學生講一下我國古代人民所建設的一些建筑,以此來開拓他們的視野,讓他們了解我國古人的智慧,感悟勞動創造美的思想,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明白勞動教育對于他們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教師也要不斷的和學生進行互動,調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孩子們重視數學這門課程,進而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數學成績和勞動素養[1]。
(二)充分利用數學文化滲透勞動教育
在我國發展的過程中,勞動教育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推動我國的發展,同時也可以不斷的培養人們的創新能力。對此教師在展開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數學文化來滲透勞動教育,以便于特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開發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在講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這節內容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搜集與這節內容相關的資料,并且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也可以了解到我國古代數學家的智慧,以及他們的愛國情懷,并感受勞動形成知識文化的過程。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也可以不斷的培養特殊孩子的勞動素養,提升他們的愛國情懷。
(三)聯系生活實際滲透勞動教育
數學教材中的很多知識內容都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展開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以此來不斷的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教師在講到《正多邊形和圓》這節內容的時候,可以滲入勞動教育內容,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我國在建筑房屋時所采取的是哪種圖形?該圖形有何好處?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幾分鐘的時間讓他們進行思考并且回答問題,等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孩子們模擬勞動行為進行探究學習。這樣的話,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快的掌握該節的知識內容,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使得他們熱愛勞動[2]。
結束語:教師在展開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勞動教育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要合理的設置課程,使得特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明白勞動教育的作用。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與特殊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或是利用數學文化來滲透勞動教育等,以便于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熱愛勞動,并且不斷的培養自己的勞動素養。這樣的話,不僅可以不斷的提升數學成績,同時也可以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孟娟,孟霞,初中勞動實踐教育基地應用探討[J].中國教師,2018(24):33-34.
[2]高涵.各地加強中初中數學勞動教育經驗摘登[J].遼寧教育,2017(22):9-12.
[3]章振樂.基于新勞動教育理念的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設計與實施[J].教學月刊初中版(綜合),2018(04):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