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輝
摘? 要:小學數學教育是以教會小學生解答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為重要目標,而數學課堂在不同情境設置之下,小學生需要解決問題的難度、能力、和對解題思維模式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了解小學生在不同教學情境下的參與情況和問題解決的情況,能夠為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提供一定參考,從而達到更加佳優質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情景;問題解決
一、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一)以實際生活為背景的問題情境
經研究,以學生生活背景為背景的情景教學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此背景下學生的課堂積極程度以及參與度是最高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提出自己對問題解決的看法,并在學習小組中相互交流。比如商店買東西一類的題目,本身就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解答更加容易,也會更有成就感。因此以實際生活為背景的問題情境能有效的激發興趣,有較高的注意水平。
(二)以數學活動為背景的問題情境
以數學活動為背景的問題情境,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加強學生小組之間的溝通、合作、交流,并強化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在此類教學情境下學生的參與程度比較高,但不能經常創設此情景。一方面是因為小學生對此產生疲勞,另一方面可能會因活動而失去對課堂的注意力,形成本末倒置。
(三)以純粹的數學知識為背景的問題情境
因特定條件,有的可能不能進行其它問題情景設置,只能以純粹的數學知識為背景設置問題情境,這種情況下的教學課堂效率相對來說不是很高,學生可形成短時間的注意,但因為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發育還沒有完全成熟,長時間的理論學習會讓小學生感覺枯燥,并失去興趣。
二、不同教學情境的解決策略
(一)采用啟發式的方式解決問題
啟發式教學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關鍵在于設置問題情境。例如,在講授“二十以內的加減法”時,設置“逛商場買東西”的情境,讓學生利用已有的購物經驗,體驗二十以內的加減法,并且還能夠擺脫理論的束縛,根據實際引入認識“元”、“角”等知識,這就是從生活中所積累的經驗,然后應用在實際的解決問題中所以采用啟發式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是一種事半功倍的方法,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二)適用課堂活動解決問題
小學數學的課堂活動許多都是豐富有趣,學生可以從動手操作中直觀感受現實與理論的聯系,從而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但是我們要注意合理安排課堂活動,不能一直以課堂活動作為單一的教學方法。畢竟理論學習還是前提和基礎。例如我們學習認識三角形時候,需要先學習使用量角器和了解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然后才進行課堂教學活動,以此來進行大大提升效率。
(三)采用思維導圖解決問題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 ,它簡單卻又很有效同時又很高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也是一種新的但很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協助學生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當課堂不方便進行其它問題情景設計的時候,我們以純粹的數學知識為背景設置問題情境,一定要注意知識的前后關聯,使得知識不是單一片面的,而是可以發散、啟發、聯系的。例如學習三角形時采用思維導圖畫出與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甚至正方形之間的聯系,無論從面積還是邊長都可以進行相關的聯系,使得一節課的內容不再單一和枯燥。
三、總結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積極引導小學生問題解決的思維和方式,從而提高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數學課堂中情境創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進行情景創設時,教師應該首先考慮到小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小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之中,小學生才能夠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切實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此基礎上,小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和思維才能夠得到有效鍛煉和發展。同時,教師需要在情境之中適當的引導,盡量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思維,使得小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和思維方式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3.
[2]李玉龍,鄧芙蓉.論小學數學情境及其有效創設[J].教學論壇,2010(02):14-16.
[3]孔凡成.情境教學研究的發展趨勢[J].教育評論,2005(01):45-48.
[4]葛芳.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5.
[5]宋乃慶,張奠宙.小學數學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