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公民享受教育的權利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在黨的十九大之后,提出了優先發展教育的理念,全民教育已經成為一種現實。面對教育發展的這一機遇,推動殘疾兒童的教育顯得非常適時,探討加強小學隨班就讀教學管理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殘疾兒童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隨班就讀;教學管理
隨班就讀是新時代背景下的一種教育方式,它能夠有效提高殘疾兒童受教育的權利。黨的十九大之后,提出了優先發展教育的理念,在這個大時代背景下,讓每個孩子都得到受教育的權利,對于提升全民素養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隨班就讀應運而生,如何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提高管理效率,對于隨班就讀教育的成敗起決定性的作用。這就要求老師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修養,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探究課堂教學管理的策略,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一、強化教師教育能力,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
隨班就讀的學生與普通學生有很明顯的差別,換句話說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與正常孩子有較大的差別,作為老師要能認可并發現學生的差異性,才能很好地施教。這就要求老師具備一些特殊教育的專業技能,方能應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具體教學中力求讓那些隨班就讀的學生不要感覺到自己與他人有區別。老師要嘗試運用多種方式去跟學生做好溝通和交流,充分了解他們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生活習慣,以便給他們提供有力的幫助,讓這些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溫暖。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意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與其他同學進行溝通和交際的能力,這對于他們今后的發展意義重大。同時,在教學中老師要隨時考慮教學進度,縮小普通學生與隨班就讀學生之間的差距,要正確認知課堂中這些學生身上發生的“教學事故”,用愛心和技巧感化和校正他們的錯誤,從而幫助隨班就讀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提升班級教學的效率。
另外,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因為隨班就讀學生的能力差異,有些小組活動中可能會出現排斥他們的問題,導致這些學生在心理方面出現問題,因為他們對環境本身就非常敏感,所以隨時關注并讓他們融入教學活動環節中顯得非常重要。目前,相關研究表明,在小學階段,同伴的幫助對于隨班就讀學生能力的提升作用很大,所以讓普通學生與隨班就讀學生形成有機融合,從而幫助這些隨班就讀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樹立學習的信心,提高同學之間的交際能力,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和愛心。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有針對性地營造一種和諧的環境氛圍,盡量讓隨班就讀的學生融入學習環境,讓普通學生給予隨班就讀學生更多的愛心和幫助。長此以往,將會極大地改善這些學生的焦慮心理,對學習充滿欲望,從而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培養師生間的默契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老師要培養隨班就讀學生與老師之間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形成相互間默契的專門信號通道,老師一開始就要對隨班就讀生進行針對性訓練,使他們認真觀察老師的神態和表情變化,從心理理解這些變化代表的內涵和要求。通過有序訓練讓學生明白老師的舉動,從而形成師生間的默契和配合。當然這樣的訓練過程具有持續長久性,非一時半會就能見效果,所以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學生對老師的這一套指令有了明確的認知之后,課堂管理就會高效。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礎上時,它才會成為一種現實的力量,如果對孩子缺乏信心,不信任他,那么所有的教育智謀,所有教學和教育方法手段就都將像紙牌搭的小房子一樣,非常容易倒塌。”可見學生對于老師的信任是建立在相互認可的基礎上的。例如,當老師發現隨班就讀學生有小動作時,可輕輕走到這位學生跟前,用手指敲打一下桌子,并摸一下學生的頭,這樣學生就會明白老師在制止他的課堂違紀行為。
三、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新課標理念倡導差異化教學,對隨班就讀學生更顯得突出。為了讓這些學生能夠與普通學生有相同的教學進度,要求老師在平常教學中實施有差異化的教學,針對隨班就讀生做好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從而體現教學的層次性。尤其在教學目標上要能體現區別,對于隨班就讀生而言,目標要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切忌拔高和隨意,要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設計教學目標,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隨時有學習的成就感,產生學習動力。因此,作為老師要了解這些學生的水平,以此確定將要教給他們什么內容。當老師真正把握了隨班就讀生的優缺點之后,教學的針對性就會變得很強,且高效。
在目前的隨班就讀生教育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隨著學習的推進,隨班就讀生的認知能力會出現跳躍式發展,有一段時間他們的認知水平就會出現瓶頸,這時老師要改變教學策略,幫助他們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比如,運用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在小學隨班就讀生的教學中,老師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以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建立學習自信,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云英.中國特殊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華國棟.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師資培訓用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
[3]梁斌言.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理論與實踐[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4]莫琳琳,傅王倩,肖非.隨班就讀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基于德爾菲法的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