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圣旭
關鍵詞:金課;ERP軟件應用;課程改革
2018年6月,教育部召開了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新時代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2018年8月,教育部印發通知,提出淘汰“水課”,打造“金課”。2018年9月,召開了第一次由中央組織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認為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大會,隨后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的“新時代高教40條”。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著重指出“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可見,課程雖是教育中最微觀的問題,但它要解決的卻是教育中最根本的問題,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化、操作化和目標化,ERP軟件應用作為一門實踐陛、應用性均較突出的課程,在金課的理念下對此課程進行打造與創新勢在必行。
一、文獻綜述
國外研究方面,本研究主要參考了課程滿意度方面的文獻。Topal指出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受課前準備的影響。Cynthia Barnes研究發現年齡、專業等因素對課程的滿意度有顯著影響。國內研究方面,自從金課被提出以來,國內學者重點對金課的內涵、建設路徑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李芒等認為金課是以難度、廣度、深度等“七度”為關鍵特征的課程。江愛華等認為應從教育新理念、教學新模式和夯實教師發展新體系三方面明確金課的建設核心任務。薄蓉蓉認為應從建設主流認知、建設內生動力、轉變學習思維、形成建設合力四方面建設高校金課。余文森等認為應從課程、課堂、課外、實踐和考評等五個維度進行金課建設。張堅豪等指出了建設五類金課的具體策略。解德渤提出了建設大學“金課體系”的框架設計和制度創新。
綜上所述,國外研究側重于闡述學生對課程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國內自從2018年金課被提出之后,學者們對金課的內涵、標準、建設路徑及具體教學實踐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見解。怎么根據各高校的定位、發展特色等具體情況來建設金課,仍然是當前教育界和學界討論的熱點問題。
二、ERP軟件應用課程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ERP軟件應用課程是山東管理學院工商學院針對管理類本科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主要面向專業有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等,開設一學期,共計48課時,其中,理論課時為16課時,實踐課時為32課時,課程主要內容包括ERP系統管理、采購管理、銷售管理、庫存管理、存貨核算、期末處理等。基于人才培養方案及人才培養目標,筆者將ERP軟件應用的課程目標定為如下幾個方面。思想層面上,理解ERP的管理思想;理解ERP系統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知識層面上,理解信息系統與企業管理間的關系,掌握ERP基本原理和核心業務流程;能力層面上,掌握ERP系統中系統管理、采購管理、銷售管理、庫存管理、存貨核算、期末處理的相關業務的處理方法和系統實現;能夠運用ERP軟件處理現實工作中的具體業務;綜合素質層面上,具備較強軟件操作能力;具備用數字化解決管理問題的思維與視野。從學情上看,ERP軟件應用課程開設的時間為本科生大三上學期,此時的學生從知識上已具備了供應鏈管理、ERP原理的相關知識基礎,從能力上已理解了與本課程相關的管理信息化的一些先進理念,具備一定的軟件操作能力,具備較好的課外資料檢索和學習的能力。此時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大一、大二的學生有所減弱,更關心考研、考公務員等就業出口問題。
筆者根據近5個學期教學評價結果,找到往屆學習過ERP軟件應用課程且現已畢業的學生進行了訪談調研,又與本校講授過ERP軟件應用課程的教師及教學經驗豐富的本學科的教授進行了研究與探討,發現當前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程內容優化程度待提高
ERP軟件應用作為一門綜合性與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內容中需要將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ERP原理、供應鏈管理等先導課程的知識凝練并綜合運用于理論課時的講授中,因此,課程需要面向不同專業開設,課程內容整合與優化的難度較大。
(二)課程上機操作環節效果欠佳
ERP軟件應用課程的綜合性較強,主要涉及基礎知識、信息系統、具體業務三方面的融合,具體的業務操作中需要用到ERP原理、供應鏈管理等相關知識內容,學生在進行上機操作環節時往往因為相關知識掌握不夠牢固、不熟悉系統等原因而出現卡殼的情況,還會因為對實際工作流程缺乏理解而出現上機操作不熟練等現象。由于學生對軟件的掌握程度不同,學生操作進度各異,也帶來了上機操作中教師指導的難度。
(三)教學方法手段需要改革創新
在ERP軟件應用課程的講授中,需要理論講解與上機操作兩個環節的順暢銜接。在教學中,學生往往對上機操作環節的熱情更高,對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較低,這樣就出現了理論講解與上機操作兩個教學環節不能有效銜接的問題,這就需要從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與創新。
(四)考核方式不能緊跟時代變化
在企業與行業的高速發展下,ERP軟件在不斷更新,與之對應的課程考核方式也應隨之更新。但目前絕大多數高校還未能實現ERP軟件應用課程隨機抽題、無紙化考試。
三、“金課”理念下ERP軟件應用課程改革思路
ERP軟件應用課程改革要對照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要求,本著問題導向的原則,主要從教學過程和結果評價兩方面進行改革。教學過程的改革以優化教學內容為主軸,突出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課程內容更加體現時代性、先進性和探究性等;結果評價的改革以改革課程考試內容為主軸,合理增加考核難度、深度及挑戰度。從理念上看,要將“教師教,學生學”變為“教師教會學生學習”,從內容上看,要將原來的教材變為“學材”,從標準上看,要體現金課的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
四、ERP軟件應用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
(一)課程內容優化與更新
筆者在課程開設前調研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對ERP軟件應用課程的相關知識進行了梳理與概括,并建立了相應的學習資源包上傳至教學平臺,通過課前學生預習、課上精講提問、課后擴展閱讀三個環節夯實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根據行業和企業發展前沿,不斷更新理論知識和學習資源包的內容,形成了對教學內容的持續優化與更新。
(二)改善上機操作環節的學習效果
以ERP軟件應用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定位與該課程的課程目標來看,該課程的教材至少應具備以下特點。一是因該課程注重軟件的實際操作更適合項目式教學;二是教材中必須有相關原理與背景知識以及相應的操作解析;三是教材中要有較為詳細的步驟截圖供學生參照。基于此,筆者編寫了項目任務制的教材,配以詳細的操作步驟和截圖參照,對于那些上機操作進度較慢的同學來說,更容易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上機操作來突破課上操作時間不足的限制,有助于學生跟進上機操作進度,不致于“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三)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
ERP軟件應用課程改革嘗試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根據翻轉課堂“先學后教”的特征,結合山東管理學院工商學院實際情況,對課程進行了教學設計,將其劃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首先,教師根據教學日歷制定每周教學任務表,教學任務表上標明下周課程的主要內容及學生的課前和課后任務;課堂上重點測查學生對理論知識及上機操作的掌握程度,針對重點及難點問題進行重點講解,上機操作除普遍問題進行集中講解外,教師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巡場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個別指導;課后習題和擴展資源包都會提前發放至教學平臺,教師通過在線教育綜合平臺查看并批閱作業,根據學生作業的反饋情況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案和教學資源。
(四)課程考核改革
課程考核需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過程性考核精細化,過程性考核方式在學期初上傳至教務系統,主要包括日常考勤、實驗作業、綜合操作測試、期中小論文等多種方式,每一種過程性考核標明具體的評價標準,使過程考核更加明晰;二是期末考核無紙化,期末考試采用上機操作題庫試題,學生隨機抽題、無紙化考試,系統當場出具分數。
五、研究展望
在ERP軟件應用課程的教學創新中,還存在以下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一是當前的ERP軟件的教學版滯后于企業版,在社會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如何保證教學軟件與教學內容的持續更新是任課教師需要面臨的一大問題;二是打造期末考試上機操作題庫并保持題庫的不斷更新是校方與軟件廠商需要持續溝通與改進的一項工作;三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如何將企業移動辦公的相關工作場景應用于課堂教學中是教師需要關注和思考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