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紀念館肩負著傳播文化知識的責任以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義務。與其他普通的博物館相比,紀念館更加注重空間情感的表達,它需要遵循一定的歷史依據,把相關的物證和信息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機地結合起來,向社會公眾進行展示,才能更明晰地展示敘事線索、更清楚地表達感情。本文主要對紀念館空間的情感表達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敘事學;紀念館;情感表達
紀念館是對有突出貢獻的人或重大歷史事件的紀念場所,是保存文化記憶、重構遺產價值的重要領域。近年來,隨著政府加大對紀念館的扶持,相關的紀念館層出不窮,逐步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更多優秀的設計者也投身于此,但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以及公眾對用戶體驗的重視,以文字和圖片為主的敘事形式在當今信息時代,無疑透露了紀念館情感表達的軟弱無力。
紀念館與普通博物館有很大的不同,其一是對展品的選擇,它選擇的展品不是因為其本身有多么珍貴、稀少,而是這個展品能夠聯系起當時特定的記憶,還原歷史事實,營造強烈的感性氛圍。其二是紀念館作為最具情感表達的建筑,對展覽主題情感的抒發有很強烈的表達訴求,因此紀念館不再只是簡單乏味的文字敘說,展品隨意地在空間陳列,而應該遵循一定的歷史依據,井然有序地將具有代表的展品、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圖片組織排列起來,讓觀眾進入展館仿佛聽故事一樣進行探索,接收到紀念館想表達的情感信息,進而達到紀念館的敘事目的。
一、敘事學與紀念館
敘事學最早誕生于法國,當時的結構主義敘事學的領域是文學,主要針對小說作品進行研究。后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結構主義敘事學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敘事學理論研究從經典敘事學研究轉向后經典敘事學,之后向跨學科敘事發展。因此,后經典敘事學的載體也從文本敘事擴展到繪畫、電影、舞臺戲劇、空間建筑等諸多方面。總結后經典敘事學的特點主要有多樣性、跨學科性、跨媒介性等。事實上,通過對敘事學的相關知識的學習之后,發現敘事學與紀念館空間二者在有些話語之中存在互通互譯。在敘事文本結構和敘事結構上也能夠互相借鑒,結合紀念館空間本身強烈的敘事性,選擇敘事學作為理論工具來進行研究。
在紀念館起源的問題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的繆斯神廟,是大家公認最早的博物館。紀念館是在博物館的基礎上由于展覽的主題不同而分支出來,但其紀念性要求卻比一般的博物館更高,其融入了人的相關紀念性行為,更突出參觀者的情感表達。紀念館中情感的表達多是以紀念館空間陳列以及內容為載體,因此有關情感表達的策略都需回歸到紀念館空間的陳列設計上來。在紀念館空間設計過程中,策展人需要對紀念館的空間基調有一定的把握,對敘事主題進行敘述,其中包括參觀展覽的序列、主題展廳的布置以及內容展覽的設計等一系列能引導參觀者表達紀念情感、引起紀念共鳴的空間。
二、紀念館中的情感序列表達
敘事路線是策展人按照主題規劃參觀者在參觀時所接受信息的路線,遵循一定的邏輯把人類社會或自然環境的物證和相關信息內容有序地組織串聯起來,就像寫文章一樣,把整篇文章理清楚,讓觀眾更易接收到紀念館傳達的情感。敘事路線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單線式的、環繞式的,等等。
1.單線式序列。單線式序列是根據一定的事件線索串聯起來表達的空間氛圍,而人們在參觀紀念性空間過程中的情感往往不會一成不變,其根據不同的空間片段所表達的情感也大有不同,但都與敘事的主題直接或間接地發生一些關聯。其中,以時間的發展為線索將故事展開在諸多紀念館中較為常見,這與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基本一致,策展人運用不同的表達手法分別設計好每個片段傳達的情感,根據策展人在展館內多處設置展覽路線導航標識來引導參觀者進入敘事路線,因為這種參觀順序具有極強的時間性,因此觀眾不能隨意打亂,沿著策展人設計好的路線走下去。在滿足時間敘事的同時,策展人還應該讓整個敘事的節奏符合開端—高潮—結尾的順序要求,像敘述故事一樣,有高低起伏的劇情,將參觀者帶入緊湊的劇情中,才能更好地感受紀念館的核心展示主題,進而達到策展人的預想效果。
2.環繞式序列。在敘事單線的基礎上,策展人會根據展覽主題設定一些主要的關鍵節點供參觀者環繞,著重塑造該空間片段來表達更深厚的情感。環繞是對一個事物的多次重復的觀看,策展人利用環繞的手法根據情節的需求在場館內設計一處或者多處供參觀者繞行的裝置,繞行一周后觀眾會無意識地喚起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通常周圍會設置一些展板,用相關的文字和圖片來輔助說明,豐富參觀者的視覺元素,幫助更好地理解展品背后更深層的故事。
三、敘事視角下紀念館空間情感表達手法
1.選用適當的象征或符號。選用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符號是紀念館設計中比較常用的手法。設計師將歷史事件的敘事主題提煉總結,結合相關的信息加以編碼成為帶有感情色彩的符號,應用到紀念館空間中,成為參觀者直接交流的媒介。紀念館接受的群體是面對大眾,來自不同年齡、不同的文化程度甚至是不同的社會階層,因此參觀者會在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接受教育程度的基礎上,對策展人編譯好的信息符號進行解碼,進而感受到策展人想傳達的情感。另外,需要對一些特殊的符號或象征,如一些群體中很常見的符號,但是對其他年齡階段的人來說是陌生的,這種情況需要給予一定的解釋,才能避免一些錯誤的解讀或主題的偏離,幫助參觀者正確解碼從而獲得信息。因此在象征和符號的選擇上,盡量避免容易產生誤解的符號,應選用大眾易接受的、易理解的符號或象征。
2.適度增加輔助性表達手段。紀念館中作為敘事載體的場景空間是直接激發參觀者紀念情感的媒介,也是一個極其富有表達的輔助性手段。其中,最能營造氛圍的展示形式是場景設計,這種形式不但能將事件發生的場景真實地還原,直接展示給觀眾,而且能讓觀眾確切地感受到真實場景帶來的震撼。經過策展人精心的設計,以直接的形象、鮮明的顏色以及強大的沖擊力,讓觀眾融入到設計的環境中,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空間氛圍,才能夠在某個瞬間引起參觀者的情感共鳴。
3.促進情感定位的升華。從心理學角度講,人們很難適應長時間處于沉重的情感之中,在心理學實驗中也表明,當人們對某一事物產生了持續的關注時,內心便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張力,形成驅使人們行動的動力,而這種張力與心理的需求大小往往成反比,這種張力會隨著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長越久而逐漸增強。而紀念館中的主題敘述以及情感表達已經引起參觀者的持續關注,人們在參觀過程已經產生了冥思的情感,長時間沉重的情感得不到釋放,在心理張力的驅使下人們需要看到該件事情的結果,來緩和參觀時產生的緊張情緒。
四、色彩敘事激發空間情感
色彩是視覺上最為敏感的形式元素之一,對紀念館來說,色彩不僅能充分呈現展品,還能將展品的魅力充分展現在觀眾的面前。在紀念館空間中,空間的展示色彩對人們的情感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也直接關系著紀念館的敘事效果,因此色彩敘事在空間展示設計中占了很重要的一席。色彩往往能直接給觀眾帶來感受,如暖色使人靠近、給人親近溫暖的感受,讓觀眾感覺呆在舒適的地方;而冷色使人遠離、給人冰冰冷冷的感受,讓觀眾感覺不舒適,想盡快走出這個片段。色彩的輕重也能給參觀者帶來不同的感受,深顏色的物體往往會給人帶來穩重、莊嚴的感覺,而淺顏色的物體會給人感覺飄忽不定。在紀念館中,色彩的運用除了運用在展板、柜臺、展品外,燈光也是色彩一個很重要的部分,設計者通過對不同場景使用不同的燈光來營造氛圍,輔助空間更好地敘述情感。
通過對紀念館的情感序列、空間情感表達以及色彩敘事等要素分析,使紀念館內的敘事話語要素積極地調動著人的感受,讓人們身處紀念館中被空間所震撼,與過去歷史相共鳴,并感受其空間衍生的情感,這樣紀念性的展館在今天才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作者簡介:黃敏,廣東工業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
參考文獻
1.(美)西摩·查特曼著、徐強譯《故事與話語 小說和電影的敘事結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高騰《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敘事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
3.蘇皓《基于敘事學的災難紀念館空間情感表達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
4.穆容冰《基于空間敘事學理論的博物館空間設計研究》[D],魯迅美術學院,2019。
5.劉露《敘事性語境下博物館展陳設計的應用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19。
6.馬辰龍《敘事學視角下的博覽建筑展陳空間設計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
7.吳娟《歷史遺址博物館空間設計中的敘事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15。
8.童毅仁《國外景觀敘事實踐手法研究》[D],中南大學,2009。
9.莊元《創傷展覽中的“繞行”敘事設計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9(02):P9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