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敏
【摘要】如今,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已成為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將對基于“思維可視化”重構小學英語課堂的方法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學生英語思維的提高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英語教學;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孫敏,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斜塘學校。
前言
思維可視化就是將思維以更加形象的方式進行展現,這樣就可以更好地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通過對SOLO分類評價法進行一定的利用,教師就可以根據相應的教學目標來對思維層次進行確定,進而就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實現教學環節的設計。本文將以SOLO分類標準為依據,從提問、寫作、表演以及評價等方面來進行思維可視化的教學探索。
一、 問題驅動,用口頭表達讓學生的思維可視化
由于思維是內在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在對學生的語言思維進行探尋時,就可以使用以問題為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口語表達來對其思維進行闡述。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引導時還要對問題的引出方法予以重視,這是因為不是所有類型的問題都可以實現學生思維的體現,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啟發學生,讓其自主提出問題,如此一來,學生在認知平衡與認知失衡之間才能夠獲得思維的內在動力,并實現言語表達空間的拓展。
學生提出問題前必然會將教師所講解的文本知識與自己的學習經驗進行結合,進而才能夠提出與知識點相關并有深度、有邏輯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能夠通過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來確定學生思維所處的層次。根據SOLO分類標準就可以將提問水平分為以下層次:第一層次,前結構水平。學生只找到一個問題,其問題內容與文章有關,但表達模糊。第二層次,單點結構水平。能提出5個W以(Who,What,Where,When,How)等較為常規的問題,表達清楚。第三層次,多點結構水平。在5個W以外,還能提出其他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問題,并且問題具有邏輯,表達清楚。第四層次,關聯結構水平,在5個W外,能以問題鏈的方式提出其他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問題,邏輯明確,表達流暢。第五層次,拓展抽象水平。能提出具有發散性、開放性或者批判性問題,問題內容與文章中心聯系緊密,邏輯清楚,表述精準。
比如,在對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這一內容進行教學時,如果教師不清楚學生的知識水平并在教學一開始就提出了“What are we going to do today?”這樣的問題,就很容易出現沒有學生舉手的情況,進而使課堂陷入冷場,如此一來,教師就無法探知學生思維的活動痕跡。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就是學生并沒有對“be going to...”這一句型進行學習,進而無法使用其進行相關表達。因此教師在對這一內容進行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問題鏈來引導學生對該句型進行練習。例如,在進行這一句型一般將來時表達形式的練習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北京、上海、香港、青島、倫敦等城市,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問答活動,這樣學生在生動的對話過程中就能夠實現思維的有效調動。下面為兩位學生就此展開的對話:
A:Where will you go for the holiday?
B:I'll go to Qingdao.
A:How will you go there?
B:I'll go by plane.
A:Will you go to the sandy beach?
B:Yes, I will.
A:Will you go to the Qingdao Museum?
B:No, I won't.
這一對話就實現了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充分融合,而且在口語表達的過程中,學生的內在思維得到體現并且其思維的流動性也得以凸顯,進而教師就能夠根據學生問題的設置來對學生的英語思維情況進行了解。
二、 英語作文,用書面表達讓學生的思維可視化
學生通過英語寫作可以有效實現英語思維的具象化,但是如今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時普遍不樂意寫英語作文。這一問題的出現不僅僅是因為學生不具備相應的英語思維,語法錯誤多、表達不通順以及詞匯匱乏等也是導致這一現狀的重要原因,這些問題給其英語寫作設置了阻礙。而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作文水平,使其寫作水平能夠達到第五層次,也就是拓展抽象水平,教師就可以對思維導圖、英語繪本以及朗讀等進行綜合運用,以此來實現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對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Drawing in the park”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一方面,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some flowers、a tree、some children、a river、a boat、a lake、see something in the park等英語單詞與詞組,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就能夠產生一個寫作的清晰思路,進而實現其英語表達方式的拓展。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在教室內營造一個公園的場景,進而讓學生在情景的影響下實現自身情感的激發,從而保證其英語寫作順利進行。而學生在多媒體工具所呈現的a tree、some flowers、a boat on the river等情景中,其思維得到有效的激發,進而能夠對教學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在對場景的描述過程中實現單詞、句式以及框架的使用以及構建。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后還可以鼓勵學生對學習心得以及讀后感進行記錄,如此一來,學生的理解就能夠得到深化,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進而讓學生在感悟和思考的過程中體會到英語寫作的魅力,并實現其英語寫作學習能動性以及積極性的調動。
三、 角色扮演,用肢體動作讓學生的思維可視化
在實現學生思維可視化時,教師除了可以通過聽、說、讀、寫等途徑外,還可以對角色扮演這一游戲進行一定的利用,讓學生通過肢體動作對其思維進行表達。角色扮演這一種教學模式與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興趣愛好較為契合,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對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如此一來就可以促進學生書面表達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在進行教學活動的組織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劇本的編寫,接下來讓學生根據劇本進行分角色表演,角色扮演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活動的過程進行反思。在角色扮演的活動中,學生的角色思維得到有效的發展。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能夠進行更多的互動,學生的溝通能力、互動能力就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
例如,在對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中的“The lion and the mouse”進行教學時,教學就可以使用以下問題帶領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梳理:“Why wasn't the lion able to make a big hole with his sharp teeth?Why did the lion believe the mouse could help him and let it go?”在對以上問題的思考以及解決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較為輕松地找到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并對獅子的心理、性格以及其所處的境遇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更迅速地發現文章中所表述的“獅子雖然有尖銳的牙齒,但是卻無法咬破網”以及“獅子雖然輕視老鼠,但是卻仍然期待著其可以解救自己”這一矛盾點。在學生對文本的矛盾點進行認識后,教師就可以以三人為一小組將學生進行分組,并讓小組中的三個學生自主的進行老鼠、獅子以及旁白的角色分配,接下來學生就可以在分角色扮演中進行故事的再現。在這一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對語言的應用方法進行體會,故事的邏輯以及故事的思維就可以實現可視化。
通過進行分角色扮演,學生可以將口語、表情以及肢體動作融為一體,其思維就得到了更加立體的展現。所以說,通過角色扮演,教師能夠更加及時地得到學生學習信息方面的反饋。與此同時,在小組合作表演以及個人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往往進行了大量的聽說讀寫方面的練習,進而其語言表達能力就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高,有利于其語言創造能力以及應用能力的發展。
四、評價引導,用情感表達讓學生的思維可視化
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其通過對經驗性思維進行一定的運用,往往就可以有效地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其只是單純地依靠慣性思維來進行思考,那么其必然會產生思維定勢,而這就會對其思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如今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英語題目的作答時,往往以標準答案作為思維發展的主要方向,如此一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就無法得到有效的培養。為此,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善于引導學生,讓其進行思維的發散,以此來提高其自身的批判能力。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使用“I agree with... because... /I think... because... ”“I choose... because... ”“I disagree with... because...”等句式來進行自身觀點的表述,學生在進行自身觀點表達的過程中能夠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實現對探究精神的培養,長此以往,其在面對問題時就能夠展開更加深入的思考,其批判性思維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培養。比如,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這一文章來引導學生對國王的性格、外貌、特點展開分析,讓學生對國王的形象進行描述并說一說為什么喜歡他或不喜歡他。此外,教師還可以對那些給出開放式結尾的文章進行一定的利用,讓學生以作者的口吻來為其進行結尾的續寫,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作文進行互換,進而來實現作文的評改等。通過對以上這些方法的運用,學生就能夠在活動的過程中更加積極地進行思考,并將自身的觀點以及情感用英語進行表達,從而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升。
五、結語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思維可視化這一工具的根本目的并非單純地讓學生的思維能夠看得見,而是要通過這種方式讓教師通過可視化教學來了解學生的英語思維狀態。如此一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實現對學生思維發展的指導,學生便可以強化對英語知識的掌握,不斷實現英語表達能力以及英語思維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韋姍姍,王永貴.思維可視化在小學英語課堂Free talk環節中的運用探究[J].英語教師,2020,20(7):41-43.
[2]曹愛霞.運用可視化思維工具,促進小學英語自主學習[J].中學生英語,2020(2):93.
[3]卿小霞.依托思維可視化架起小學生英語寫作的橋梁[J].校園英語,2019(30):106-107.
[4]孫芊芊.小學數學思維可視化課堂教學的調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