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竟芝 衛海英



【摘 要】本文論述廣西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及對策,以廣西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通過調研發現師生對課程思政建設存在認知層面、情感層面、行為層面的問題,提出融入時政熱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結合區域特色,將廣西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專業課程中;以“創點—引線—構面”為路徑逐步推進;從教學評價制度層面保障實施效果等對策。
【關鍵詞】課程思政 高職院校 “三進”工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7-0027-03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各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要求將課程思政建設成效納入“雙高計劃”評價、教學績效考核等評價考核中。在此背景下,為了解廣西各高職院校目前課程思政在實際建設和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經過前期問卷調查、訪談、文獻查閱等多種方法,從教學管理部門、專業教師、學生等多個視角進行剖析,收集各方對進一步推進課程思政的意見和建議。
一、調研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主要以廣西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部門、專業教師和學生為對象,在2020年9月至10月,針對專業教師發放了“高校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知現狀調查”問卷,問卷共設置22題,回收問卷367份;針對學生發放了“大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現狀調查”問卷,問卷共設置17題,回收問卷5053份;針對教學管理部門主要采用了訪談方式,共訪問了45人。
(一)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現狀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60.2%)已經知曉課程思政的理念;70.32%的學生認為學校在課堂上推行課程思政是非常必要的;學生(92%)并不反對教師講授課程思政有關內容;大多數學生(80.8%)反映與之主動談論思想政治內容(如就業趨勢、時事政治、職業素養、為人處世等)的教師主要是思政教師,其次是輔導員,再次才是專業教師,如圖1所示。這些都表明學生對課程思政的實施是認可的,但是在專業課堂上課程思政的融入還不夠深入,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
(二)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知現狀
本次針對教師開展的課程思政認知現狀調查中,填寫問卷的教師有83.37%是介于25歲至45歲之間,說明廣西高職院校的教師基本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干;約68.94%的教師對課程思政比較了解;61.04%的教師認為課程思政能夠同時實現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目的;有94.82%的教師表示已經有意識地把思政的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中;但是仍然有39.24%的教師只是按照學校相關要求被動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主動去探索專業課中的融入點。專業教師認為在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原因如圖2所示,體現出部分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不夠深刻。
(三)教學管理部門對課程思政的認知現狀
通過訪談發現,各院校的教學管理部門都非常重視并積極推進課程思政的開展,如在制訂培養方案過程中,要求專業負責人把工程認證的思想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在制訂教學大綱過程中,要求專業教師列出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的結合點。但是在提到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如何,如何評價和考核方面都還沒有相關的制度,尚需要深入探討。
二、廣西高職院校推進課程思政過程中面臨的困境
(一)認知層面的困境
通過調研發現,部分專業教師和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如有16.28%的學生認為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必要在專業課上講解與思政有關的內容,這體現出部分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識不夠全面,需要專業教師深入考慮如何轉變教學方式。同時在調研結果中(如圖3所示)顯示,有31.06%的專業教師認為自己對課程思政還不夠了解,這體現出部分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也不夠深刻,需要學校繼續加大宣傳力度。
(二)情感層面的困境
在調研中發現,有部分學生和教師對推進課程思政持無所謂態度,甚至表現出反對情緒,如有7.99%的學生直接表示不喜歡專業課程中教師講授思政有關內容,甚至有4.85%的學生認為學校推進課程思政毫無意義。有部分教師認為課程思政很難實現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雙重目的,如圖4所示。這些均體現出部分教師和學生在心理上對課程思政的接受度還不高。
(三)行為層面的困境
具體到教學實踐過程中,80.8%的學生認為主要還是思政教師在課堂上主動談及時事政治、為人處世等有關內容,而只有44.19%的學生認為專業課教師提到過這些內容;49.38%的學生希望教師能夠將思政內容貫穿到專業知識點中講授;學生也表示在專業課融入課程思政內容時能夠形式多樣化、與專業結合更加緊密、師生互動更多。但是同時57.91%的學生又擔心專業課課時少,影響教學進度,或者推行時易流于形式,達不到效果等。除了課堂教學,也希望日常生活和實踐教學中多跟專業教師進行思政方面的交流。學生的這些訴求對專業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
在教師層面,很多教師表現出對提升自身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能力的需求,如68.66%的教師希望學校能夠先精心遴選試點課程進行課程思政,逐步推進課程改革;大多數教師希望能夠通過教學方式方法的研討、現場觀摩優秀示范課、挖掘思政元素、專家培訓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支持專業課教學實踐;同時希望能夠加大培訓力度,強化集體備課制度,舉辦課程思政競賽等;希望制訂課程思政建設標準和考核細則,再在各個專業課程中全面推行改革。但是也有31.06%的教師表示從來沒有參加過與課程思政有關的任何培訓,這說明學校和教務管理部門還需要在培訓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三、推進課程思政的對策
針對以上調研結果反映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廣西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雖然認識到課程思政的必要性,但是如何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無縫銜接融入課程思政,尚缺乏經驗,無從下手;另一方面,教學評價效果沒有衡量的標準,動力不足。課程思政建設與推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開展“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即“三進”工作,以此為突破口,建議在教材編寫、課堂教學準備與實踐中可參考以下方式。
(一)融入時政熱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受網絡流行趨勢的影響,現代大學生對明星、網紅等十分青睞,對道德模范、科技、政治知曉甚少。專業教師在教材編寫與教學過程中,可以適時地引入時政熱點,潛移默化地開展“三進”工作。如在管理學教學實踐中,可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及廣西防控措施作為案例,融入社會責任與管理道德的章節,引發學生對生命、責任的理性思考,激發學生的社會使命感,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財務管理學實踐教學中,引入瑞幸財務造假事件案例分析,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財務人員需秉持應有的職業道德,不斷強化專業勝任能力,并自覺實踐行業的職業精神和職業規范,增強職業責任感。
(二)結合區域特色,將廣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專業課程中
廣西由于經濟落后、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在開展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大多數時候還是在借鑒我國經濟發達地區院校的成功經驗,還沒有形成有廣西特色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廣西是少數民族自治區,文化特色鮮明,廣西高職院校在推進課程思政的過程中,可以充分挖掘課程中與廣西當地文化有關的知識點,并通過教學實踐,實現課程思政與廣西當地文化、經濟的和諧發展。如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北海校區因地制宜,在開展商品展銷實訓課程中,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將各地風俗習慣融入課堂,學生切身感受到了當地的傳統文化,并積極參與到弘揚傳統文化的進程中,形成了文化、專業、實踐相融合的德育氛圍。
(三)以“創點—引線—構面”為路徑逐步推進
廣西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尚不成熟,可以以“創點—引線—構面”為路徑逐步推進。具體操作流程:首先以專業某門核心專業課為突破“點”,組織專業教研室共同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深入探討和論證專業教學中能夠與思政融合的知識點,再進行教學實踐。其次以整個專業課程為“線”,將所有專業課程和課程思政的融合點進行匯總,形成專業“課程思政”體系。最后再以整個學院或者校區為“面”,普及開來。這樣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費不足、培訓少、缺乏專家指導等難題。
(四)從教學評價制度層面保障實施效果
要把課程思政建設納入教學評價考核中。學校教學管理部門需要專門出臺“關于提升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質量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以保障課程思政全面推進效果。應明確各項課程思政考核指標、評價標準,并將其與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案、教學過程相結合,督促教師主動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促使所有專業和學科全面開展課程思政。
當然,課程思政的有效開展除了學校高層的重視、教學管理部門的制度支持,還需要通過組織師資培訓、課題申報、教學競賽、觀摩示范課、校本教材、經費支持、研討等多種方式,多舉措保障課程思政工作的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王明慧.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20.
注: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GXGZJG2019B131);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GXGZJG2020A042);2019年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課程思政”專業課項目(JGBBH202011)
【作者簡介】秦竟芝(1971— ),女,廣西臨桂人,碩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衛海英(1982—),女,河南安陽人,碩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商科、區域經濟。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