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冬妹
摘 要:在培智生活數學課堂中,有效應用“班班通”現代化教學設備,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教師要利用班班通,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利用班班通,調動學生感官參與;利用班班通,延長學生學習注意時間;利用班班通,促進學生有效練習。
關鍵詞:數學教學;班班通;學習興趣;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76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8-0038-02
特殊教育一直受到黨和國家重點關注,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特殊教育學生這個弱勢群體的關心與重視,并且黨和國家也對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各地方政府加大了對特殊教育設施設備的投入,如“班班通”等設備走進了特殊教育學校的每一個教室,它成了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也是學生課堂學習方式之一。班級有了班班通,就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做好了準備。但是如何把班班通恰到好處地用于培智數學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一、利用班班通,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魔法棒,“班班通”是魔法源,對智障學生來說更是如此。筆者利用“班班通”的豐富學習資源,收集學生喜歡的動態(tài)圖像制作成課件,根據教學的需要讓學生用眼睛觀察畫面,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一樣多”一課時,筆者先利用課件依次呈現5個蘿卜,再依次呈現5個籃子,并用連線把蘿卜和籃子一一對應起來,讓學生感知“蘿卜和籃子數量一樣多”。這時可能還有一些學生不理解,筆者利用動畫繼續(xù)進行演示,把蘿卜一一放進相應的籃子里,剛好1個籃子放1個,并再次強調“籃子和蘿卜”的數量一樣多。為了理解一樣多的含義,筆者接著依次呈現5只小白兔,用連線把兔子和籃子對應起來,引導學生說出“兔子與籃子一樣多”。最后筆者再用動畫演示每只兔子分別從籃子拿起1個蘿卜,剛好拿完,告訴學生“每只兔子吃1個蘿卜,這說明兔子的數量和蘿卜的個數一樣多”。(盡量引導學生觀察說出兔子的數量和蘿卜的個數一樣多)為了在練習中利用反例加深學生的理解,筆者利用動畫再呈現1只兔子,問學生:“現在這只兔子有蘿卜吃嗎?”學生回答:“沒有。”筆者總結:“現在有1只兔子沒有蘿卜吃了,說明兔子的數量沒有和蘿卜一樣多了,現在兔子多,蘿卜少。”這樣的教學符合智障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受知覺、注意力及認知等方面的限制,學習能力比正常的學生弱一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為這些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枯燥的抽象知識趣味化、具體化。
二、利用班班通,調動學生感官參與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盡管培智學校的生活數學知識比較淺顯,但在實際教學中仍具有很大的難度。這主要是由智力障礙學生的特性所決定的。目前在培智學校就讀的多數為中度和重度智力障礙學生,教師實施生活數學教學,必須掌握他們的學習特征,充分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與知識水平,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能夠激發(fā)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生活經驗的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玩中學數學,有效地增加他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
例如,在教學“5以內數字的認識”一課時,在認識了“1~4”后,筆者為學生播放了提前為他們設計的關于動物賽跑的課件,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類化學習內容。首先設置了4個跑道,4只動物分別站在起跑線上,第一、第二跑道已經標注,讓學生為剩下的2只動物寫上相應的跑道(課件旁邊有1~4四個數字,供不會書寫的學生選擇),進而讓他們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然后比賽開始,筆者讓學生注意觀察比賽結果。在比賽結束后,筆者讓學生說出比賽結果,并在領獎臺上寫出相應的名次。最后是領獎環(huán)節(jié),筆者讓學生為動物們選擇相應的獎品,第一名4個蘋果,第二名3個蘋果,第三名2個蘋果,第四名1個蘋果。這樣,通過運用“班班通”的功能刺激智力障礙學生多感官參與,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能促進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利用班班通,延長學生學習注意時間
智力障礙學生不能長時間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某一對象或事物身上,但他們對于一些比較直觀、色彩艷麗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視覺媒體的優(yōu)勢,用形象的畫面、艷麗的色彩,吸引智力障礙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的大腦皮層能興奮起來,讓他們的注意力能較長時間地保持在學習上。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筆者對使用班班通進行教學與傳統教學做了比較,發(fā)現可延時低年級A類6分鐘~8分鐘、B類4分鐘~6分鐘、C類2分鐘~5分鐘,中年級A類7分鐘~10分鐘、B類4分鐘~8分鐘、C類3分鐘~6分鐘,高年級A類10分鐘~12分鐘、B類7分鐘~10分鐘、C類5分鐘~8分鐘。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認識”一課時,筆者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先給他們欣賞了一些常見的事物,讓他們分辨一下這些事物的形狀。接著筆者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長方形。然后筆者利用動畫功能取出長(寬)邊以及四個角橫著比、豎著比,都相同,也說明相等。最后筆者讓學生動手操作折紙驗證結論是否正確,鞏固他們對長方形特征的理解。整節(jié)課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時間長,學習效果非常好。
四、利用班班通,促進學生有效練習
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練習,有效的練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舉措,它涉及練習的難易、練習的排序、練習量的適中、練習的形式等問題。這就對傳統教學中的“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的方式提出了挑戰(zhàn)。以前的練習,教師只能利用課余時間在黑板上抄寫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形式單一,數量有限,效果相對較差。現在有了“班班通”,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預先設計好形式多樣、全方位、多角度的循序漸進的練習課件,以達到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讓學生通過練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目的。
例如,教學“比較數的大小”一課時,筆者先制作了含有A、B兩層練習題的課件。A層:基本題,B層:變式練習。這一練習是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擴展和延伸,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準備的。在每一層練習中都設有提示和幫助兩個按鈕,點擊“提示按鈕”將會告訴學生如何利用鍵盤和鼠標操作每一層練習題;點擊“幫助按鈕”將會為遇到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學習幫助。在分層練習中,教師不給學生畫出界線,而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自主選擇練習題進行操作。這樣,學生每做完一層練習題,計算機都會給出相應的成績。當學生做完一層練習題之后,還可以根據練習情況,自由選擇其他層次的練習題。這樣的設計,抓住了學生喜歡自主選擇、勇于挑戰(zhàn)的心理,使他們在愉悅的練習中理解了知識。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培智生活數學課堂中,要在35分鐘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需要教師不僅要傳承傳統教學的優(yōu)點,還要結合教學內容,熟練地應用各種教輔工具,特別是應用“班班通”來激發(fā)智障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感官參與,延長他們的學習注意時間,促進他們的有效練習。這樣,才能讓智障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在創(chuàng)新思維的啟蒙與發(fā)展中,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數學課程標準(2016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劉全禮.實用培智學校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陳云英.智力落后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