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青 廖小紅 董一冰
摘 要:思想政治課是開展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育中學生文化自信的使命。文章簡述中學生思想政治課文化自信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中學生思想政治課文化自信教育面臨的挑戰,并從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思想政治課,合理利用互聯網文化的優勢等方面,探討中學生思想政治課文化自信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中學生;思想政治課;文化自信教育;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6-0014-02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向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要通過思想政治課文化自信教育,幫助中學生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鮮明的文化認知、正確的文化態度,并能積極進行文化實踐。“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對本國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認同。中學生對我國文化價值充分肯定并積極踐行先進文化,未來才能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積極貢獻。文化自信教育是培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課是開展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育中學生文化自信的使命。下面從幾個方面對中學生思想政治課文化自信教育進行研究。
一、中學生思想政治課文化自信教育的必要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中學生正處于成長發展、學習認識事物的關鍵階段,學校通過思想政治課文化自信教育能夠幫助中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增強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自豪感,提高中學生文化辨別力,激發中學生文化創新意識。
二、中學生思想政治課文化自信教育面臨的挑戰
中學生思想政治課文化自信教育面臨的挑戰是多元的。“應試教育”造成的影響輻射至整個社會,而多元文化的世界背景、互聯網文化的快速發展也對思想政治課文化自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1.“應試教育”對文化自信教育的削弱
社會對高學歷的重視,使得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應試教育”仍然占有一定地位,這也使得學校、教師乃至家長對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視程度降低。調查發現,很多學校過于重視升學率,教師過于重視考試成績,家長過于重視分數。學校的大多數教學活動圍繞考試科目進行,忽視所謂副科;教師的教學目標圍繞每節課的教學任務,而教學任務的安排以學生的成績反饋為依據;家長的后勤服務圍繞孩子每天的學習狀態,服務質量取決于每一次考試分數。這一系列的行為,使得部分學生也不重視文化自信教育,為思想政治課文化自信教育帶來極大的挑戰。
2.多元文化對文化自信教育的沖擊
多元文化以不同內容及不同形式存在,其包含著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而不同的文化觀念會形成文化交流之間的沖突。一方面,思想政治課必須通過文化自信教育宣傳我國的主流文化,引導中學生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防止中學生在多元文化浪潮中迷失自我,盲目遵從非主流文化。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課必須通過文化自信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多元文化、利用多元文化,而不是一味排斥或全盤接受多元文化。要在開闊中學生文化視野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大局意識、文化創新意識,這對思想政治課文化自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互聯網文化對文化自信教育的挑戰
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代中學生接觸各種信息最便捷的途徑,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伴隨其發展的各種互聯網文化孕育而生。互聯網文化的開放性和自由性,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等特點,為中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其虛擬性、價值多元性、弱規范性也為思想政治課文化自信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不夠成熟,面對復雜的互聯網文化時很容易被其中一些不良文化包含的錯誤價值觀所誤導,形成錯誤的文化價值觀念,并與思政教師開展的文化自信教育產生觀念上的沖突。
三、中學生思想政治課文化自信教育的對策
基于上述面臨的挑戰,學校要立足于“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并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思想政治課,然后合理利用互聯網文化的優勢發展文化自信教育。
1.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為文化自信教育保駕護航
素質教育是一種著眼于學生全面健康發展、著力于為學生成長成才打基礎的教育,強調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有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與審美素質。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實施素質教育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想要開展文化自信教育,首先就要更新教育理念,根據立德樹人的要求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要通過持續強化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為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助力導航。
2.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多元文化的海洋中揚中華之帆
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和民族是立不起來的。在多元文化格局下,學校一定要通過有效的方式樹立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是檢驗文化思想性的重要價值標準,體現了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因此,學校必須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思想政治課教學全過程,通過引導學生關注、談論、分析時事熱點等文化實踐活動,拓展中學生的文化視野,引導中學生運用社會主義價值觀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要在知、情、意、行等多方面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確保中學生在多元文化環境中堅定主流文化方向。
3.合理利用互聯網文化的優勢,引導文化自信之風
互聯網文化對中學生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因此需要各個領域的有效把控。首先,政府相關部門要掌控文化風向,做好網絡文化監管工作,為中學生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其次,互聯網媒體要創造優秀的文化產品。互聯網文化產品包含的價值觀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中學生的文化價值觀,這就需要文化產品的制造者遵守互聯網秩序,積極創作健康向上的文化產品。最后,學校教師要及時地進行教育引導。作為新時代思政課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認知特點,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形式,不斷增強思想政治課文化自信教育的親和力與針對性,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好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先鋒隊,2016(22).
[2]洪向華.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N].光明日報,2014-06-06.
[3]習近平.儒學:世界和平與發展——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J].孔學堂,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