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艷
【摘 要】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優化,教育部門對語文教師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典誦讀作為語文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要立足學生發展需求,依托經典誦讀的優勢,深度剖析文章情感,設計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全面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強化其情感認知能力的同時,改善課堂教學氛圍,推進語文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經典誦讀;高中語文;人文素養;路徑探究
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經典誦讀旨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教師通過對經典文章的深度解讀,設計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視角進行賞析,把握文章蘊含情感的同時,品味其背后的“韻、雅”,拓寬學生語文視野的同時,豐富自身閱歷,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人文素養對高中生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語言掌控能力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古人在學習時將“讀”“解”作為誦讀之本,對于一篇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通讀,并抓住文章的“根”,以此為文章主線,借助不同的視角對文章整體框架、情節進行分析,梳理各個線索之間的聯系,進而把握作者創作基調,這也是誦讀的第一步。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再是以“知識的傳授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而是要充當“文化的引領者”,通過情境創設,使學生沉浸在這出神入化的景物描寫、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畫中,品味時代發展的韻律、歷史歲月的滄桑,促進自身人文素養提升的同時,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自身語言表述能力。
(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提高學生精神力量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物質層面的滿足趨近于峰值,致使他們對精神層面的需求與日俱增。教師作為學生前進路上的“指明燈”,不僅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將其蘊含的文化情感設計成多種形式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促使其成為優秀文化的傳承者。不僅如此,學生在對文章進行誦讀時,教師可以設計多種問題進行引導,使其進一步挖掘文章背后蘊含的文化,增強自身對中華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同時,提高自身情操,進而以更加廣闊的視野來探究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強化學生辯證意識,樹立正確人生目標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信息技術作為時代發展的產物,其豐富的教學資源深受師生青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教學效率。但從目前高中生情感認知來看,年紀尚小的他們,缺乏良好的辯證能力,容易被網絡上形形色色的信息所影響,加之主觀意識的缺乏,致使身心發展出現斷點。經典誦讀,能夠有效激發高中學生的文化自豪感,使其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并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讀《水調歌頭·游泳》,能夠從中感受祖國山河波瀾壯闊的豪邁氣概,感受中國人民堅韌不屈的優秀品質;誦讀《勸學》,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使其學會珍惜時間、把握機會,努力拼搏,去追求自己的未來,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來面對日后的學習、成長。
二、淺析經典誦讀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具體策略
(一)立足經典詩詞,激發學生誦讀興趣
經典誦讀的核心在于“誦”,古人倡導“臨文為誦”。不同于閱讀,經典誦讀決不可放任自流,而是要細讀、巧讀,對文章每句話、每個詞進行品味,思考其在文章中的巧妙之處。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注重經典誦讀在課堂中的作用,通過對教學內容、課程標準的深度剖析,設計多種形式的誦讀情境,使學生感受文章魅力的同時,全面調動學生誦讀興趣,從而提高教學工作的有效性。
以《行路難》一詩為例,該詩篇幅精巧,格局獨特,用詞不僅精確而且十分巧妙,形象地表達了作者李白內心從愁苦、煩悶再到重拾信心的起伏變化,展現了其倔強樂觀的人生態度。學生在誦讀時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作者,本該大展宏圖,卻因為身邊人的排擠,被迫遠離。這樣一來,學生誦讀時就會準確把握作者情感基調,對詩詞含義理解得更加透徹。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借助圖片、影像等資料對詩詞、句進行分析,進一步揣摩作者的情感,以此提高自身文化素養。隨后,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同類型的詩詞,并讓其以同樣的方式進行誦讀,以此強化他們的記憶。這樣一來,從初識到感悟,從感悟到內化,系統性的學習全面激發了學生學習誦讀興趣,也為他們后續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創設誦讀氛圍,強化學生情感認知
情境創設作為高中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其方式多樣、靈活性強,能夠根據文章作品情感的不同靈活變化。教師在開展經典誦讀教學時要立足學生人文素養發展所需,合理創設誦讀情境,進而起到推波助瀾的教學成效。
例如教師可以以“四季”為主題開展詩詞誦讀大會,鼓勵學生自行確定詩詞體裁、風格,而教師可以以季節為主線設計不同的誦讀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國學經典的魅力。學生誦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圖片、音樂等教學工具作輔助,進一步強化學生情感認知。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對學生誦讀情感、語調、誦讀流利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打分,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利用信息技術針對其薄弱項制定專項訓練,并通過定期、不定期的考察來判斷學生是否完全掌握,以此提高其誦讀技巧,加速人文素養的提升。
(三)依托多元藝術,彰顯經典誦讀魅力
以景傳情、以物托志。古人在表達自己情感時絕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將情感藏于景色,依托細節引導,使讀者豁然開朗。對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經典誦讀時可以借助多種形式的藝術表現手法,幫助學生多角度地分析文章情感,讓經典在藝術美中綻放其獨特的魅力。例如教師在講解《行路難》一詩時,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多種繪畫風格的蜀山,并讓其用語文思維進行賞析,從作品布局到細節刻畫,多角度地分析促使學生對其有一個初步印象。隨后,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通過誦讀探討作者情感的變化,并通過情感、停頓、音調等變化來表明此時作者的心情。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對詩中的蜀山進行刻畫,結合自身想法進行創作,可以凸顯蜀山的陡峭,也可以以景促情,借助孤松、孤鳥等景色表現出作者惆悵。這樣一來,多種形式的誦讀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詩詞情感,其對作者的人生態度也愈發清楚,促進自身人文素養培育的同時,進一步凸顯了誦讀之魅力。
(四)豐富教學體系,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思想品質的方式有很多,單純依靠教材內容是遠遠不夠的。為此,高中語文教師要跳出傳統的教學思維,加強知識拓展,拓寬學生語文視野的同時,將中華傳統文化內涵扎根于學生心中,提高學生參與誦讀活動的積極性的同時,促使其道德品質得到進一步發展。例如教師可以依托傳統節日開展誦讀活動,讓學生利用多種途徑搜集了關于傳統節日的一些詩詞、文章,并讓其深入探究詩文的內在情感。而后,學生可以上臺誦讀所找的經典詩文,并對其中某一句子進行賞析,揣摩作者情感,最后再對他們進行評價。由此可見,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營造不同的誦讀氛圍,對他們的發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五)加強德育滲透,開發特色誦讀課程
誦讀的本質在于文化的傳承。現階段高中生道德情感、思想品行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在此時期開展德育教育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德行的雙向發展,而且多種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動,大大降低了教師教學壓力。不僅如此,在經典誦讀中滲透德育教育還能加速校園文化的建設,提高師生整體素質,為高中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奠定扎實基礎。為此,新時期背景下,教師要想提高高中生人文價值,就要注重德育教育與語文課堂的有效融合,立足學生發展需求,努力開發多種形式的特色誦讀課程,加強德育、文化的協同作用,使學生行為、品行得到多元化的發展。
特色誦讀課程的構建要依托多種形式的誦讀主題以及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來拉近其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對此,高中語文教師可以以“經、史、子、集”為誦讀主題,也可以以唐詩、宋詞為主題、以誦讀技巧為主題等。開展主題鮮明的課程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并在此過程中展現自己對誦讀文化的熱愛,促進自身人文素養的培育。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加快構建經典誦讀校本課程,高中語文教師還要加強與優秀教師、大學教授的聯系,定期聘請一些專業人士到校開展“誦讀大講堂”,將誦讀的文化、意義以講座、活動等形式傳授于學生,強化傳統文化學習氛圍的同時,提高學生人文底蘊。
三、結束語
由此可見,經典誦讀在學生人文素養、德育情感的培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合理借助經典誦讀的優勢,改善傳統“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深度探究文章情感,并借助圖片、影像等教學工具幫助學生梳理文章情感,使其獲得良好課堂體驗感的同時,強化自身情感,促進自身人文素養提升的同時,為日后深入學習、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傅熠彤.論經典誦讀在高中生人文素養培養中的價值[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1):123+125.
[2]王暢.“經典誦讀”在提升高中生人文素養中的價值追問與反思[D].湖南師范大學,2015.
[3]仲生芬.通過經典誦讀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1):58.
[4]國學經典誦讀 一部正經就是一件護身符[J].家教世界,202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