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祝華
摘 ?要: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對基礎教育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中學生課堂管理更注重以學生為本,解放學生的個性。教師要及時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并使其發光發亮,所以在教學中對賞識尺度的把握和賞識方法的講究就顯得尤其重要。如何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實施愛的賞識教育,筆者認為其具體應用應表現為:教師贊賞與同伴贊賞相結合,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尋找賞識契機適時引導,注意賞識形式多樣化;尊重個體差異,使賞識教育恰適其人;堅持實事求是,使賞識教育恰到好處。
關鍵詞:賞識教育;中學生;和諧;恰適其人;恰到好處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5-0031-02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promote basic education,middle school students' classroom managemen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oriented,liberate students' personality. Teachers should find every student's shining point in time and make it shine,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grasp the appreciation scal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reciation method in teaching. How to implement the appreciation education of love in the process of class management,the author thinks that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 should be shown as follows: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er Appreciation and peer appreciation to create a harmonious class atmosphere;looking for appreciation opportunities,timely guidance,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appreciation forms;respect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o make appreciation education appropriate to the person;adhering to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to make appreciation education appropriate.
【Keywords】Appreciation education;Middle school students;Harmony;Appropriate person;Just right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對基礎教育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中學生課堂管理注重以學生為本,解放學生的個性。現在的初中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得到的關愛多,贊揚多,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并且他們正處在心理的叛逆期,自我意識尚未完全形成,自尊心較強。而且非常在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渴望得到別人的羨慕和好感,渴望得到長輩和同伴的尊重,賞識便成為這一年齡段的重要心理需求。當今社會學生學習壓力大,缺少的是表揚和欣賞,作為一名初中班主任,筆者深感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部分學生具有厭學、逃學、無視班規校紀等不良行為習慣。作為教師,面對中學生身心的特點和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等因素,如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挖掘自身潛能,賞識教育勢在必行。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類最高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求。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的賞識教育理念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出發點,以尊重、理解、寬容、贊揚、欣賞、鼓勵為原則,善于表揚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逐步形成燎原之勢,不斷激發學生身上的正能量,進而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過程。
賞識教育是點燃學生智慧火花的催化劑,是開啟學生智慧寶庫的金鑰匙。教師要善于及時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并使其更加發光發亮,所以在教學中對于賞識尺度的把握、賞識方法的講究就顯得尤其重要。如何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實施愛的賞識教育,筆者認為其具體應用表現為:
1.教師贊賞與同伴贊賞相結合,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人們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賞,得到社會的肯定性評價,以此來實現自我。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我能行”的觀念,讓每位學生都有“我是優秀的”的感覺,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用欣賞的眼光和語言鼓勵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上樹立信心,在生活中不斷超越自我。教師則在賞識中體味著為人師的幸福和快樂。
人們常說:“好孩子都是夸獎出來的。”“面對失敗或成功的結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勵,學生最期待教師公正的評價和積極的肯定。教師拿起表揚的武器,就能減少學生失敗后的灰心,增加學生成功后的信心。”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賞識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失敗,走向成功。
在一次以自尊自信為主題的班會課上,我面帶微笑,用信任的目光望著全班學生,說:“今天,我要讓同學們寫寫自身的閃光點,看看自己有哪些長處,學會自己贊賞自己。”同學們表現出對這一主題十分感興趣。伴隨《我相信》的音樂旋律,同學們認真地在紙上進行自我反思,多數同學把自身缺點也羅列出來。此后,筆者會定期讓學生在周記本上反思近期的自我表現情況,進行自我表揚和自我批評,提出糾正自己的錯誤的具體措施。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班級流動日志上寫下自己近期觀察到的班上的好人好事,通過言語贊賞其他同學的突出表現。通過班級流動日志和學生周記強化班級的凝聚力,使學生在相互賞識中發展友誼,增進師生間的情誼。筆者會利用每周的班會課時間,對學生的周記和班級流動日志進行總結,對班級的好人好事進行表彰。
2.尋找賞識契機適時引導,注意賞識形式多樣化
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育過程中同樣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教育方法。教師應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鼓勵學生,讓學生繼續發揚其閃光點,進而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價值。教師若能用賞識的態度對待學生,可喚醒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走向成功。
教師的賞識要及時,注意場合和時機。教師通過在適當的場合贊揚學生的優點,爭取讓學生將自己某方面的優勢轉化到其他方面。例如,對性格內向、自卑的學生,教師應當眾對其進行鼓勵,用集體的力量和教師的關愛增強學生的信心。對驕傲的學生可以采取適度的批評,一般在私底下進行可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賞識教育的方式多樣,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對全體鼓勵,也可對個體表揚。教師可通過“你真棒”、“好樣的”、“你可以做到”等鼓勵性語言激勵學生,使學生樹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而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師生之間無須用語言來交流,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一個關愛的撫摸也許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神上的獎勵不失為一筆財富,適當的物質獎勵也能讓學生感到自豪。在筆者擔任班主任的班級被評選為“優秀班級”和“文明班級”之后,我使用學校年級組獎勵的獎金購買了一批文具獎勵成績優秀、成績進步和在校表現突出的學生。教師還要保持賞識的持續性,對學生進行跟蹤教育。例如,對待后進生要認真發現他們的每一次進步,并給予及時的肯定。
3.尊重個體差異,使賞識教育恰適其人
賞識教育既是一種生命教育,又是一種關愛教育。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有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天賦較多,因而獲得教師的賞識就較多,但有的學生其他方面的天賦較好,只是教師沒有發現,因而獲得賞識則較少。教師應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前提,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習慣,因材施教,進行有針對性的賞識教育。
每個學生的先天稟賦不盡相同,有的學生在這方面有突出的天才,有的學生在那方面有驚人的成就。例如,有的學生對美有著較強的感悟能力,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顏色搭配;有的學生對音樂感悟較深,聽過一次的旋律能迅速記住并唱出來;有的學生對籃球情有獨鐘,放學時間球場是他們人生的賽場;有的學生在數理知識方面表現非凡;有的學生好奇心強,凡事想探個明白……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他們的要求不能整齊劃一。在學習進程中,教師應給予后進生更多的肯定,不斷鼓勵后進生,讓后進生在班級學習中找到歸屬感,克服自己的心理缺陷,不斷地完善自我。
4.堅持實事求是,使賞識教育恰到好處
教師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到既不吝嗇贊賞,也不濫用贊賞。要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教育規律,不斷對學生提出新的教育目標,從肯定學生開始,引領學生去體會獲得新感受、解決新問題的愉悅,達到德育的效果。
教師不能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牽強地賞識,這不僅對學生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會影響周圍的學生,讓他們感覺到賞識的一種虛偽性,同時失去對教師的信任度。同樣賞識不能過度,過度賞識,會導致學生自滿自傲,不能客觀正確地評價自我。賞識不等于吹捧,也不等于包庇與容忍,在對學生實施賞識教育的過程中,應注意表揚是對孩子積極行為與反應的肯定,但不可過于頻繁,否則會使孩子成為一個表揚成癮的人,導致所做的一切只為了得到表揚。在肯定孩子的時候,如果常說:“你是最聰明的!”“看看,誰都不如你優秀!”如此的贊美會使學生變得目中無人。當孩子發現自己并非“最好的”時,則會產生負面情緒,則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教師要堅持對事不對人的原則,不能因為學生在某件事上做錯了,就一棍子打死,將整個人都否定掉了。教師也不要總把不同學生進行橫向的比較,而應該就事論事。要給學生這樣的感覺:學生仍然是最好的學生,犯了錯不要緊,我相信你能改正。教師要適時適度指出其“美中不足”之處,讓學生在完善自我中積極進取。例如:對膽小但是好學的學生要多肯定、鼓勵,調動他學習的積極性;對調皮、好動的學生,要在適當賞識的同時提出新要求,規范他的行為,克服不良習慣。
5.結語
卡耐基說過:“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揚和鼓勵”。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要用一雙善于發現的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用一顆寬闊的胸懷去包容學生的缺點,用一顆慈愛之心多帶給學生一份信賴,用我們誠摯的賞識去塑造出一顆顆美好的靈魂。大教育者夸美紐斯說:“偉大并不在于力量,而在于技巧。”教師育人的技巧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一名優秀的老師應該大膽地運用賞識教育這一法寶,來增進師生間的關系和感情,達到育人的目的。教育孩子是愛的事業,在孩子面前豎起你的大拇指,將會幫他樹立自信,收獲的將是孩子的進步和發展。因為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參考文獻
[1]陳菲.淺談小學德育工作實施情感教育的途徑和策略[J].新課程(教研),2015(11)
[2]劉虔文.發現美,賞識美——中學英語教學中的賞識教育[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1(2)
[3]雷玉勝.滄海拾貝——賞識教育之我見[J].中學語文,2011(21)
[4]吳應存.語文教學中賞識教育之我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03)
[5]方展畫.羅杰斯“學生為中心”教育理論述評[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0:133-134
[6]王恒映.論中學德育中賞識教育的運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