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銳劍
摘 ?要:高中體育教學不僅能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還能幫助學生釋放學習壓力。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人們對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基于此,體育教師要明確新課改的背景,樹立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加強對高效教學方法的探索與應用,充分發揮自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高中體育;新課改;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3-0101-02
【Abstract】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an not only enrich students' sports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ir physical fitness,but also help students release their learning pressu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is,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must clarify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establish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strengthen the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fficient teaching methods,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guiding role for students.
【Keywords】High school physical;New curriculum reform;Interest
在新課改在指引下,高中體育教學的目標、方式、內容等都應當做出相應的改變,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目標,展現高中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然而,在當前的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參與度低、教學過程流于形式等問題仍然存在且產生著不利影響。因此,筆者結合新課改的具體內容和高中體育教學的主要項目,對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體育教學策略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得到一些可落實的教學措施,幫助廣大教師改善教學現狀。
1.高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
在高中階段,學生往往將自身的精力完全投入主要課程的學習過程,未能對體育課程形成正確的認識,導致自身在體育課堂上的參與度較低。在參與體育課程時,許多高中生仍然拿著文化課程的筆記、課本等,常常在體育課上背誦文化知識,一些學生甚至在操場上做練習題,對于他們來說,參加體育課程只是換了一個地方學習文化課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難以真正發揮體育課的教育作用,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另外,學生的這種學習方式會導致其長時間在強烈的陽光下看書,不利于其保護視力。
(2)課堂教學過程流于形式
在當前的高中體育教學中,許多教師完全放任學生,不向學生安排學習任務,導致課堂紀律混亂、教學效率低下。在進行教學時,高中體育教師習慣于先讓學生通過集體慢跑、活動關節的方式進行熱身,然后就讓學生利用籃球、排球、羽毛球等體育器材進行自主活動,導致學生的學習情況各不相同。在自由活動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坐在一起聊天,有的學生躲在僻靜的地方看書,還有的學生在追逐打鬧。這樣的體育教學過程不僅使體育教學流于形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受傷的風險,難以實現系統化、體系化的體育教學目標。
(3)體育教學的模式過于單一
教學模式單一也是高中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問題,嚴重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在當前的高中教育中,由于體育課程不是一項必考內容,所以許多教師沿用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通過口述的方式將大量的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使學生以被動學習的方式接收知識。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心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從而造成了學生難以轉變學習方式、未能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的問題。
(4)不注重情感態度的培養
高中體育課程的實踐性較強,其教學內容往往與特定的體育運動相關聯。在進行教學時,教師一般將注意力集中在體育運動的歷史背景、動作技巧等內容上,忽略了體育運動中蘊含的優秀精神,過于注重運動技能與技巧的教學,不注重德育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未能發揮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情感態度的作用。比如教師在教學武術運動時,往往只注重學生對拳法、攻防套路等內容的學習,不注重學生對武術文化、武術精神的感悟。在這種情況下,高中體育教師難以通過教學實現養成教育的效果,不利于推動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5)未能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
不論是在文化課程還是體育課程上,高中生都存在著個體差異。對于體育課程來說,一些學生的體能素質較好,而另外一些學生的體能素質就稍差一些。在此情況下,教師在教學時就需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這樣才能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教學現狀表明,大多數的高中體育教師都不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習慣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相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訓練方式,導致運動基礎稍差的同學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訓練項目。
2.基于新課改理念的高中體育教學策略
(1)培養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興趣
新課改理念彌補了傳統教學理念中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缺陷,明確要求教師將傳授知識和培養興趣結合起來,強化學生主動學習的思想觀念。相較于文化課程,高中體育課程更具開放性,教師可以將更多具有教育價值的趣味內容引入課堂,實現趣味教學的效果。因此,高中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加強對趣味體育游戲、趣味圖像等內容的應用,結合廣大高中生的興趣愛好選擇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內容,以此來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講解“球類運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花式籃球”、“花式羽毛球”的相關視頻,引導學生通過這些視頻感受球類運動的樂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播放籃球比賽或者羽毛球比賽的視頻,如“NBA季后賽決賽”的視頻、“林李大戰”的視頻,帶領學生欣賞高水平的運動技巧。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趣味性的體育游戲,如“一心二用”的游戲,讓學生一邊拍打籃球或者顛羽毛球,一邊回答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能夠激發學生對球類運動的學習興趣。
(2)注重設計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教學過程包括備課、講解知識、教學評價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的開展效率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整體的教學效率。針對體育教學流于形式的問題,高中體育教師要結合新課改在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的具體要求,認真設計各個教學環節的內容,完善備課工作,確定教學方式,發揮教學評價與反思的積極作用。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組織與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參與集體運動。通過優化各個教學環節,教師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
比如在講解“田徑運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跑步、跳遠、跳高等內容,完善備課工作,設計科學合理的訓練內容。以“跑步”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制定“了解蹲踞式起跑與起跑后加速跑的動作要點”、“體驗蹬擺動作,克服起跑時上體過早抬起的問題”等教學目標;確定“10米往返跑”、“4×100接力跑”等教學內容;設計跑步比賽的教學方案。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依據自己設計的內容,有序展開教學活動,向學生講解跑步運動中的起跑動作、擺臂動作等內容。
(3)加強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對于高中生來說,新鮮感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的潛在動力,能夠保持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減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枯燥感,豐富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情感體驗。因此,高中體育教師應當結合新課改理念,加強合作教學、競賽教學、信息化教學、分層教學等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運動能力。這樣有利于教師改變教學模式單一的現狀,營造出積極熱情的體育教學氛圍。
比如在講解“武術運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解某些武術運動的發展歷程、演示規范的武術動作,然后選出對武術動作掌握較好的一些同學,讓其各自帶領一個小組的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如兩名學生進行武術攻防套路的練習、小組學生共同進行武術動作表演練習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各個小組開展武術表演比賽,通過課堂比賽的方式考查學生的武術動作是否規范、是否整齊、是否優美。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夠豐富武術教學的內容,煥發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技精神,實現德育教育和體育教學的有機統一。
(4)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鍛煉思想
體育與德育的結合有利于教師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形成積極陽光的人生態度和健康積極的精神面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師開展體育教學活動需要樹立德育教育與體育教學相結合的理念,結合具體的體育運動向學生傳揚堅持不懈、拼搏奮進的體育精神,強化學生對鍛煉運動的重要性的正確認識,促使學生樹立終身鍛煉的思想,以此來間接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通過滲透終身鍛煉思想,教師有利于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比如在講解“體操類運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體操運動的起源和發展”等知識,幫助學生了解體操運動的社會價值和人文價值,然后向學生講授“跳馬、高低杠、平衡木”等專業知識,加強學生對體操運動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借助體操運動相關的圖片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思想意識,如借助“我國體操運動員奪冠時刻”的照片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強化學生的愛國意識,調動學生自主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另外,教師可以在講解“體操運動”的知識的過程中告訴學生“終身鍛煉有利于我們增強身體素質和精神素質,能夠幫助我們創造美好的人生”,以此來強化學生對終身鍛煉重要性的認同感。
(5)通過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分層教學法是教師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充分考慮學生的各方面個體因素,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學習內容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充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具有很高的運用價值。因此,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應當運用分層教學的方法,設計多種訓練方案,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以此來提升所有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效率。
比如在講解“游泳運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制定“掌握基本的游泳動作”、“能夠運用多種游泳方法”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去實現相應的學習目標。另外,在訓練內容方面,教師可以制定“游20米”、“游50米”、“游100”等幾種訓練方案,然后結合學生的體能狀況和對游泳動作的掌握程度,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訓練方案,以此來提升全班學生的游泳能力,實現推動學生共同進步的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在高中教育中,體育課程是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康的體魄。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引下,高中體育教師應當深度探究科學高效的教學開展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的體育教學能力,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努力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和運動能力,以此來保證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勝瑜.芻議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J].西部皮革,2017(12)
[2]劉鵬.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現狀和對策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7(07)
[3]許鋒.淺談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運動表象訓練[J].當代體育科技,2016(35)
[4]徐文水.新課改后高中體育課程有效教學措施研究[J].戲劇之家,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