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紅
摘 要:數學在初中教學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數學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直觀想象、數據分析、邏輯推理等數學核心素養。但就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來說,無論是教材內容還是教師教學方式,都只重視學生數學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能夠重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數學教學活動逐漸減少。邏輯思維作為數學核心素養中的重要內容,初中數學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實施可以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基于此,本篇文章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對策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邏輯思維能力;對策
數學作為一門在人們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的基礎性學科,其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較高要求。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初中階段這一培養學生形成嚴謹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學習需求,采取形式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思維空間進行有效拓展,促使學生敢于質疑和表達自我認知,從而為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構建一個創新平臺,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養成積極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促進其學科素養的綜合提升。
一、初中課堂教學的現存問題
(一)教學形式單一
現階段,社會各個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教育行業要求培養現代化的綜合性人才,我國也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但我國部分地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關注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口頭講述數學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為被動,在課堂上經常走神,加上教師與學生極少溝通,導致課堂氛圍較為乏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提升,形成機械性的思維,阻礙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
(二)過分注重測試分數
把分數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這一現象仍舊普遍存在,久而久之,不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把課堂的側重點放在學習成績的提升上,甚至會采用一些不科學、不合理的方法開展課堂教學,學生可能會采用文科死記硬背的方法記憶數學公式甚至習題,而不注重鍛煉邏輯思維,舍本逐末。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對策
(一)創新教學方法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知識點融合強度較高,教師在培養初中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時,應當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使傳統教學的弊端逐漸消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避免將教學內容強行灌輸給學生。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可利用問題教學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幫助學生對知識深刻理解,在數學問題提出后,學生著重觀察思維的能動過程。比如,在正多邊形內容學習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四條邊都相等的圖形是否為正四邊形,若學生回答是,教師再次提問:菱形是否是正四邊形,學生此時會發現問題,并進行思考。教師繼續提問:四個角相等的圖形是不是四邊形?學生會根據上提問的方法聯想到矩形。經過以上的教學流程,學生的思維能力會得到明顯改善,避免了不經思考直接回答問題,在這種學習環境下,能掌握正多邊形的相關概念,從而形成邏輯思維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強化數學思維訓練
現代信息技術近年了得到了快速發展,并在教學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對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創造了便捷條件。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可以有效地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點由繁雜變得簡潔,由抽象變得具體,對于豐富學生空間想象力和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優勢,并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起來,進行學生數學思維的強化訓練。例如,在豐富的圖形世界——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展示生活中與正方體、長方體等圖形相關的物體,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教師可啟發學生仔細觀察所呈現的物體,找出其共性及不同點,如,正方體的六個面相等、這些立體圖形的角的大小相等、正方體的十二條邊相等、長方體長大于寬和高等較明顯的特征,也為下一步深入教學奠定了基礎。學生思考這些概念間的內在邏輯關聯,拓展自己分析事物的角度及面對不同問題的解決方法,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訓練。
(三)借助生活實際,轉變數學形式
教師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中發揮著輔助作用。數學教學中常常出現很多題干較難理解的生活類數學題目,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指導。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能夠將晦澀難懂的題干嘗試轉變成已經見過并且熟悉的數學問題。將關于實際生活類的題目轉換成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內容,是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內容。比如,教師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識過程中,教師可利用生活中的知識解答數學問題,比如“小明的爺爺過生日,爺爺的年齡是小明的5倍,十二年后,爺爺的年齡是小明的3倍,請問小明和爺爺各多少歲?”教師將此問題作為例題,讓學生先進行思考,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引導,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思維,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該問題,在解題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會得到鍛煉,并深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識。
(四)鼓勵學生要敢于質疑表達發展其邏輯思維
傳統數學教學中主要采用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地聽講和吸收,師生間缺乏良好的教學互動。同時,學生沒有養成大膽質疑的意識,他們學習數學更多的是死記硬背,也不善于發現問題,表達質疑。這種情況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力,學生難以在學習中進行舉一反三。而教師對這種現象缺乏重視,不利于學生邏輯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善于思考并大膽表達自我見解。例如,教師在講解用尺規作圖作一個角的角平分線時,有學生追問:老師這個解法是如何想到的?教師告訴他,可以借助全等三角形的模型,同時結合尺規特點進行構造。這時學生的靈感被激發,在后面的教學中,學生連續想出了3種構造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潛在的創造力。
初中數學課堂效率的提升需要數學教師在新時期課程改革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地探索。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緊緊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手段、教學理念方面做出改進,著重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構建高效率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李建斌.探析初中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途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69.
[2]鄧舒予.論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核心素養[J].中國農村教育,2019(20):244.
[3]惠導毅.探析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