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菊
摘 要:政治課程的內容源于生活,源于理也源于情。所以教授政治課其實在于教會學生明事理,會做人,會處事。這就要求政治教師不僅有深厚的理論素養奠定基礎,還需要有一顆感悟生活的心。把呆板的課堂變成感悟生活、真理的園地,讓學生不僅會用這些知識答題,更會把這些道理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政治課模式;特征;教學形式
一、處理好提高學生成績與提高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
一直以來,學生的成績備受老師關注,或許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老師們早已把本應該生動有趣的政治課堂變成了學生的 “煉獄”,單一的講授模式的教學手段,向學生灌輸大量的知識原理,然后把學生扔進題海里。或許成績出來了,但這種單一乏味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的是痛苦和折磨。讓教與學的關系變得緊張,學生變成一個會考試的機器,也失去了一種作為人該有的體悟生活美好的心態。并不能把理論的知識融入到生活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相反,學生學習的目的并不只為考學,僅此而已,而是為了讓自己把學到的知識內化成自己品德素質,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要達到此目的,需要政治教師在選擇教學模式時,不能脫離生活實際,把學生帶回現實生活中去感悟內化政治原理。從而讓學生既不覺得枯燥、抽象,也覺得親切、形象、有趣。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課堂氣氛融洽,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和運用知識。
二、理想的政治課堂應該具有以下的特征
(一)有理有據。思想政治課需要有理、講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真理,是理論,政治課講授這些真理,應當是最講理的課程。
(二)學以致用。思想政治課需要有用、能用。政治課要吸引學生,需要讓學生感覺到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有用的,并且也是能夠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的。因此要增強我們課堂理論的對現實的解釋能力,要引導學生形成建設美好生活的意識和愿望。
(三)情理交融。思想政治課需要有情、動情。沒有激情的課堂是能以吸引學生的。政治教師需要帶著激情進課堂,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以情激趣,以情動情,以情育人應當成為政治教師一種課堂境界。
(四)民主親和。尊重主體,發揮主導,充分互動,關系親和。在課堂中有很多時候關系決定教學效果,因此建立民主的、親和的師生關系、課堂氛圍是成功課堂的必要的前提。
(五)嚴謹和諧。思想政治課要以邏輯引領思維;求真、善、美的統一。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是政治課的重要任務,引領學生思維需要有嚴謹的理論邏輯和生活邏輯,并且要實現理論邏輯和生活邏輯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的統一。課堂要能達到審美化,就應該追求真善美的統一,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
三、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探究
(一)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傳統教學是“滿堂灌”,讓學生被動的聽,被動的寫。學生處于被動從屬地位,而在新課標下,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角,主體,老師是引導,要以學生為本。所以“滿堂灌”與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是相悖的。采取這種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而不是處于被動的接受地位。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已經解決的問題老師沒必要再花被大量時間講述,略提一下即可,老師針對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答疑解惑,這樣課堂效率既高,也讓學生參與到了教學環節中去了。最后有針對性的練題,鞏固學生的知識,做到 “堂堂清”。
(二)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是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對課程內容的設置中,圍繞“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出了許多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這些活動建議開展教學活動,對于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同時還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視頻、實例啟發式教學
實效性是網絡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衡量一節課好壞的標準。指出:”要重視和充分利用網絡技術,使思想政治課教學提高實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網絡教學集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內容于一體,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性、增加學生的可選擇性,又能體現因材施教原則。使一些抽象、難懂、枯燥的理論變得具體、形象、生動,從而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給傳統的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增強了政治課教學的趣味性、實效性。思想政治課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論聯系實際,而傳統教學手段難以把大量鮮活的正在發生的現象呈現給學生,而網絡教學則可利用互連網的優勢解決這一問題。通過網絡及時把一些熱點現實材料下載給學生或學生自己上網瀏覽,讓學生分析、討論,達到理論與現實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統一。既提高了政治課的時效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幽默教學模式使用法
教師把幽默帶進課堂,融合于教學過程之中,就有了教學幽默。我認為,教學幽默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的幽默感,是教師運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長的表現手段進行教學的富有藝術性的行為方式。教學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密切相關。教師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會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無味的學習變成一種精神享受。思想政治課教學是一項身心緊張的活動,課堂上出現疲勞現象是正常現象。尤其是許多學校將思想政治課大多安排在上午第3、4節或下午第1、2節,學生的疲勞現象就更為突出。在教學中,教師恰當地運用教學幽默,則能消除疲勞,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精神振奮狀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運用幽默的話語或事例進行教學,可以給緊張、沉悶、呆板的課堂注入興奮劑,形成寬松、愉悅、和諧的教學氣氛。法國演講家雷曼麥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容易讓人接受。”思想政治課講授的正是“嚴肅的真理”,但這并不意味著幽默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無緣。實踐證明,如果在敘述概念時列舉一個幽默的事例,然后再解釋概念,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顯著提高。由幽默引起的笑聲能填平師生之間地位的差異,縮短師生之間心理上的距離,消除師生之間情感上的隔膜,建立起親密、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四、總結
我相信,積極有益的教學模式多種多樣,但都要以學生為本,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能力水平的提高,這些教學模式會在我自己今后的教學工作以及向各位前輩同仁的學習中逐漸去探索發掘。從而使自己在教學工作中做的更好,立志成為一名用心育人的教育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