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體育游戲是指以各種基本動作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有規則的游戲,對幼兒的生理、心理、社會性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兒教師在設計和組織實施體育游戲時,從目標的設立,內容的選擇到活動的開展,都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特點,把運動、游戲、指導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最終達到最優的體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體育游戲;生活化;游戲化
幼兒園體育游戲是指以各種基本動作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有規則的游戲,是幼兒園體育教學中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完成體育任務的基本方法。它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對增強幼兒體質、完善幼兒個性品質以及社會性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體育游戲可增進幼兒的機體健康
幼兒體育游戲能激起幼兒高漲愉快的情緒,是一種保健手段,幼兒在體育游戲中,生理活動極其興奮,這樣能使幼兒從肌肉活動中,順利地完成某項游戲動作,激發幼兒良好的情緒,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例如游戲“貼燒餅”:大家圍成一個圈,選出一個人來抓和一個人(燒餅)來逃,抓的人要想盡辦法來抓住燒餅,逃的人可以跑到圍圈子中的任何一人后面,拍拍他的背,說“貼”,這樣那個人就變成燒餅了。在此時,每個幼兒應該注意“燒餅”者的動作,當“燒餅”者靠近自己的時候,必須迅速跑到別的小朋友身后并且拍他的后背說“貼”,當下一個“燒餅”者開始跑時,他才能安心的進行下面的游戲。這種突然變化或者對于信號迅速作出反應的要求,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鍛煉了幼兒的靈活應變能力。
二、體育游戲可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
體育游戲可以發展幼兒的注意力、理解力、想象力,促進記憶和積極的思維。游戲中,這些話語可以幫助幼兒形成最簡單的時間定位:“起初”、“從這”、“以后”、“在這以前”,“同時”。而這些話語可以幫助幼兒明確空間的定位:“前進”、“后退”、“集中”、“左右”、“上下”、“一個跟一個”等。在體育游戲活動中,要求幼兒作出更為復雜的并迅速反應空間定位的動作,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例如“給小動物喂食”游戲中,幼兒用不同的“食物”投進各種動物頭象的嘴里,他們把青菜投進兔子的嘴里,把魚投進貓嘴里等,理解小動物吃的習性。不管是游戲的內容、過程,游戲規則,都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三、體育游戲內容選擇生活化
生活是一種實踐,也是一種體驗,教育可以追隨幼兒的生活和經驗,凡是幼兒需要的、感興趣的都可以納入到活動中來,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的經驗會受到真正的重視,幼兒的的學習和他們的真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一)選擇生活中的角色
幼兒對角色扮演都特別的喜愛,因此在游戲內容的選擇上,要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選擇生活中幼兒熟悉、崇拜的角色,如在組織幼兒開展關于“爬”的游戲時,我將螃蟹、烏龜這些角色引入到活動中巧妙地解決了對動作技能的解釋。
(二)選擇生活中的材料
體育游戲的開展離不開活動材料的支撐,生活中廢舊的、常見的、新奇的材料都可以作為選擇的對象,比如,每家每戶都有報紙,而報紙有很多玩法,可以把報紙攤開,玩搶地盤的游戲;也可以把報紙卷成紙棍,搓成紙球,讓孩子練習打“高爾夫球”;更可以就給孩子們一張報紙,讓他們自己發現玩報紙的方法。
四、體育游戲方式游戲化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特有的生活方式就是游戲。體育游戲的開展總會包含著技能(動作、規則)的學習,但沒有幼兒在主觀上愿意枯燥地練習一個動作技能。當幼兒在動作技能的學習與興趣之間產生矛盾時,游戲正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以下是幾種常用的游戲情境的創設:
(一)遷移經驗的生活情境
生活中的情境豐富多彩,如果把它們遷移到幼兒園里、遷移到教室里,就會賦予更強烈的游戲性與趣味性,如考慮到幼兒都有下雨的經驗,也都見過地面上有很多小水坑,遇到這些小水坑,我們該怎么過去呢?借助幼兒的生活經驗,用大小地墊來創設小水坑的情境,可以開設體育游戲《越過小水洼》。
(二)巧問設疑的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指用語言方式,通過形象的描述而提出問題,或以活動方式設置、模擬一定環境而提出問題,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逼真感。例如營造選擇性的問題情境“你們猜猜看,用嘴巴來吹泡泡和用小腳來踢泡泡,哪種方式會讓泡泡跑得更快?”自然的把活動推向游戲。
五、重視活動前的熱身運動
眾所周知,熱身運動是一切體育運動之前必備的環節,熱身運動可以活動肢體,滑潤關節,促進循環,舒暢肌肉,使身體更好地適應接下來的主要活動。一般的熱身運動包括頭部、肩部、臂部、腰部、腿部、胯部、踝關節,腕關節的活動,有時根據需要還可以加入高抬腿,原地小跑步等動作。在具體的體育游戲中,幼兒哪個部位的關節使用頻率較高,在游戲開始之前就應增加這一部位的熱身程度,如手推車的游戲對手腕的支撐力要求較大,因此必須對手腕關節做較多的熱身,以免造成傷害。此外,熱身運動最好能配以節奏明顯且輕快的音樂,并由教師創編一些與游戲情節和內容相關的簡單動作,將能更好地吸引幼兒的積極參與。
六、在快樂的氣氛中結束游戲
以何種方式在何時結束游戲,對一節好的體育游戲活動來說也是必要的組成要素。一般來說,在全班幼兒情緒較為高漲,還未感到很累的時候結束游戲最為合適,此時結束游戲,能讓幼兒回味游戲的過程,期待下次游戲的來臨。此外,游戲結束時,教師還應引導幼兒參與器材的收拾與整理,以讓幼兒養成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在體育游戲中,教師始終扮演著觀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應能適時,適當地提供幫助與指導,能有效地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不斷尋求新的游戲方法,在提高幼兒基本運動能力的同時,促進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使幼兒喜歡運動,樂于參加運動。
參考文獻
[1]陳曉芳.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策略及案例評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3-34.
[2]王新晨.根據幼兒體育游戲特點實施幼兒體育游戲教學.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2,(1).
作者簡介:
李穎(1990.07)女,漢,江蘇南京,當前職務:教師,當前職稱:二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