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瑩
摘要:隨著近些年來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會計信息失信這種現象層見疊出,而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既與復雜的會計事務本身息息相關,又與會計從業者自身亟待提升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基于此,高校在開設會計專業課程的實際過程中,不僅要教育學生充分掌握專業技能,還要注重正確引導學生自身思想素養,促進青年大學生自身職業道德素養共同進步和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課程思政視域下,分析高校會計教學的現狀,并提出相應有效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會計;教學改革;實踐策略
引言:課程思政這種新型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重視提升和發展學生思想素養,又要提升學生專業水平。在我國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中,專業課教師更加注重培訓學生的會計技能,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深遠影響,在教學時往往會忽視正確引導學生的職業素養,這十分不利于學生未來就業發展。在新課改背景下,對高校教師提出明確要求,應當將培養學生道德水平和提升會計技能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以此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會計教學現狀
(一)專業教師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足
在高校會計專業的師資隊伍中,絕大多數專業教師都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意愿不足的問題。從一方面來看,在思政教育方面,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意識嚴重不足。大部分專業教師在教學時更注重教授專業知識和培訓學生專業技能,認為二者是高校培養學生的重要關鍵。但是,專業課教師并未充分意識到,若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則意味著其無法形成正確價值觀念,最終導致學生難以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從另一方面來看,少數專業教師亟待提升自身思政育人能力。現階段,我國高校招聘專業教師的學歷起點相對較高,但僅局限在本專業,而且這部分教師卻不甚了解教育學和心理學等諸多方面內容,因此無法綜合全面的教育學生。
(二)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分工”,卻并不注重協同
對于各高校會計專業來說,以設置作為切入點,在思政教育中,更加注重分工,從而忽視協同。在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校課程設計當中,不僅包括會計專業的課程設計,還包括思政課程設計。在高校中,少數教師認為培訓學生專業技能更加重要,并不注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學生的專業課程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始終處于分開狀態,教師僅做到分工,但卻并沒有做到協同。目前,在我國各大高校人才體系中,教師更加注重培訓學生自身專業技能,從而忽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十分容易導致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出現“兩張皮”現象,進而無法大幅提升學生自身道德素養。
二、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會計教學改革與實踐策略
(一)不斷優化和完善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
在會計專業具體建設過程中,課程是分布在體系架構中不可或缺的細胞。課堂是開展思政教育的主要陣地,在會計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中,設計與開發課程至關重要。在培養目標的正確指引下,與專業課程特點、學生成長認知規律和社會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對會計課程進行合理規劃并實施,進一步拓寬會計專業課程思政的廣闊教育空間,這對于推動會計專業的改革和創新具有一定必要性。從一方面來看,對現有相關思想政治內容課程進行升級,例如,會計職業道德這門課程,現階段絕大多數高校都會將其納入選修課中,并在課堂進行講授,高校可以將其進行升級,讓其成為會計專業的必修課程。從另一方面來看,高校還可以開發出多門全新的課程,例如《誠信執業》等[1]。
(二)加大各門專業的課程思政改革力度
從教學方面來看,可以對教材進行充分挖掘,善于發現其中存在的思政教育元素。深入挖掘各門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融入點,有機融合專業教學內容和人文精神、愛國情懷等諸多要素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政治覺悟以及思想水平。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重視案例的引入,與學生對社會責任、職業道德等方面內容進行深入探討和思考。例如,在學習《初級會計學》內容時,應重點講解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真實性等特點,強調誠實守信的重要性,絕對不弄虛作假的社會責任感;在學習《財務管理學》知識時,專業課教師應當重點講解籌資管理內容中企業信用評級對于企業在社會上站穩腳跟的重要性,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應當高度重視失信成本問題,企業信譽有保證,才可以發展得更好,社會經濟才能夠越來越健康。從教學實施方面來看,專業課教師應當重視課堂教學設計,改變以往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加大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力度,例如,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溝通討論,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有助于教學效果的大幅提升,同時也可以不斷深化專業課程本身的思政功能。充分利用先進而又高效的互聯網平臺,合理借助各種網絡教學資源,有機融合會計教學和信息技術,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及時了解各種會計經典案例,全面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2]。
結語:綜上所述,在高校實際發展過程中應當與社會需求相結合,讓辦學特色越發鮮明,培養出大批高質量、高素養和好技術的綜合應用型人才,從而為國家創造出更多實用價值。基于此,高校既要注重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又要重視立德樹人和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懷,從而促進“三位一體”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王巖.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下高校會計教學模式構建思路探索[J].科技視界,2021(25):7-8.
[2]陳克兢,郝思嘉,王景升,申夢思.高校會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財富時代,2021(08):237-238.FD0001C6-8D45-4257-B049-BB3DD41315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