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永
摘 要:通過對中學生學習數學心理問題的表現和形成原因的分析,總結出了中學生克服學習數學心理問題的方法,使他們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心理問題;素質教育;數學方法;數學思想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進一步開展,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學生的素質教育引起了教師的普遍重視。數學教育是學校教育很重要的基礎教育,尤其是在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方法方面,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不具備這種特殊的功能。但是,有些中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有一定的心理問題,這部分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問題,經常成為讓教師傷腦筋的問題,數學教師總在思考著如何幫助這些學生克服心理上的問題。
心理學家認為,中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問題,是指影響學生有效持久且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訓練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及習慣的一種心理狀態,產生這種心理的原因可能是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得不到及時解決,從而對學習數學產生一種消極心理。學生自己、家長、教師、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了以上問題。
一、中學生學習數學心理方面的表現
1.學生依賴性的心理
在數學實踐中,部分學生對老師有極大的依賴性心理,學生存在一定的被動性,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較差,無法做到自我探究、自我歸納,總是等待教師對數學問題進行整理歸納并分門別類地講解。
2.學生的急躁心理
學生的急躁心理即學生在解數學題時急于求成、盲目下筆。
3.學生的習慣性心理
學生在較長時間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受到教師習慣性教學程序影響,就會形成一種習慣,一種特定的思考和解答數學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即解決數學問題所遵循的某種思維格式和慣性。
4.學生學習數學偏重結果性的心理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重視對結論的教學而忽視對過程的教學,導致學生形成學習數學偏重結果性的心理。
同時,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自卑性、迷茫性、厭學性等心理問題,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受到這些心理問題不同程度的影響、制約和阻礙,使老師的教學效果降低,學生的學習質量得不到提高。
二、分析中學生學習數學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
社會競爭傾向、回避失敗傾向、趨向成功傾向、克服困難傾向是中學生的基本成就動機。當趨向失敗的傾向占主導位置,學生會選擇放棄;當趨向成功的傾向占主導位置,學生會迎難而上。另外,學生自身家庭因素、性格因素、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的教學方法等都可能導致數學心理問題的形成。
三、幫助中學生克服心理問題學習數學的對策
對幫助中學生克服心理問題學習數學的對策,我談以下幾點。
1.在數學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實際、數學過程、數學方法。數學教師要了解學生實際,依照數學課程標準設置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尋找適應學生學習的教法更有利于學生接受理解,正確引導,要讓學生自己掌握數學知識,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的引導。
2.數學教師要做到,想學生所想、所難、所疑、所錯、所忘、所會和所樂,疏導學生的思路、啟迪學生的智慧和激發學生的情感,恰當地幫助學生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
3.要及時引導學生明白數學的價值;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特別是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幫助他們克服學習數學的困難,征求他們的意見,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4.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
5.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意識地培養各方面的能力,數學能力包括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6.及時了解掌握常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學習模式。數學不是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針對自身在學習中的優勢和劣勢,通過整理數學筆記整理錯題等方式,做到知道錯誤、分析錯誤、改正錯誤、防止再次出現錯誤,從而達到能深入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目的。
總之,中學生學不好數學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但心理問題的消極作用的后果是數學教師最不愿意看到的。學困生的成因也是復雜的,與此相應,引導學生學好數學的方法也應是多樣的。將教育教學方法潤物細無聲地用于幫助學生自覺克服學習數學的心理問題上,使學生真正領會和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使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讓符合課改理念的數學教育在數學教學這塊園地中結出豐碩的果實,使數學教師的角色與中學生心理健康地數學學習形成和諧。
參考文獻:
[1]李華.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132.
[2]王妍榕.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觀察,2018,7(2):119.
[3]李健文.中學生數學學習心理問題的研究與分析[J].數學之友,201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