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珊
摘 要:與語數外等主要初中課程相比,初中音樂課程基本屬于可有可無的邊緣化學科,極少有師生和家長給予更多重視。因此,為了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式,吸引學生主動學習。聲勢律動便是當下興起的一種初中音樂教學方法,將圍繞其如何運用進行深入研究,以期能有所得。
關鍵詞:聲勢律動;初中音樂;研究
應試教育下,除藝考生外音樂基本上對學生的升學就業不會產生重大的影響,這也是音樂課程長期以來被忽視的原因之一。但是,音樂是一種情感表達的藝術,它對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感知世界及人際溝通等能力具有獨一無二的作用,而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們必須克服重重困難,千方百計地把聲勢律動運用于教學當中,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水平。
一、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含義
所謂聲勢律動即是指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運用手、腳、臂膀等身體部位形成肢體動作,使學生能夠更形象、更直觀地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并從中悟出音樂中蘊藏的情感和脈絡,在體驗中學到知識。聲勢律動重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是一種體驗式的教學方法。
二、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一是能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激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內在興趣和動力,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與單純的課本學習相比,聲勢律動使知識得以被納入特定情境中,而非干癟的理論講授,自然更易被學生接受和消化。二是增益師生互動,使其師生關系更融洽。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運用聲勢律動教學方法,師生需要不停地互動和反饋,由此為師生之間提供了更多溝通和交流的可能,對于融洽師生關系有積極的意義[1]。三是幫助學生創建積極心理。聲勢律動依賴于人的肢體動作,利于學生舒展情緒和展現自我,進一步提升自信心和榮譽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學習和生活。
三、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一)選擇最適宜的教學方法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運用聲勢律動應方法適宜。這里介紹三種簡單易操作的運用方法。
第一,以節奏為基準設計簡單動作輔助教學。以音樂《歌唱祖國》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邊拍手邊演唱,在抑揚頓挫的韻律中感受節奏的美感。再如音樂《保衛黃河》,十分適合開展聲勢接龍,可以讓學生依次或以小組為單位,甚至可以讓學生在操場上圍成一圈,一人拍手唱完指定另一人續唱,在玩樂中體會音樂的魅力。這一方法要求教師一定要選擇積極向上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汲取奮進的力量。
第二,采用舞蹈形式讓學生直觀感受音樂的節奏韻律。舞蹈是最能體現音樂節奏韻律的形式,所以教師應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采用舞蹈形式的教學,既可以讓有舞蹈基礎的學生在全班展示,又可以搜尋國外名家舞蹈實錄在全班播放,讓學生在欣賞舞蹈的同時得到熏陶。
第三,注重意義教學,通過對音樂主題的深化和創作背景延伸教學,使學生深刻領悟音樂背后的故事和意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如教師在講授愛國音樂時可組織學生觀看國慶慶典或周年大閱兵回放,使他們切實感受國家的富強,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提高對愛國音樂的認可度。
(二)結合積極心理學創建新型課堂
聲勢律動主要運用肢體語言來進行初中音樂教學,但并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克服羞澀心理從而大膽展示自我,這時候就需要教師運用積極心理學去暗示和引導。例如,對于那些靦腆的學生,教師要在課下主動與他們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了解他們是靦腆還是自卑,然后對癥下藥,對于靦腆的要經常給予鼓勵,對于自卑的學生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如幫助學生遞書遞筆、為其他學生鼓掌加油等,并主動在全班同學面前夸贊,逐步增加他們的自信,使他們能盡快像其他學生一樣勇敢地站出來拍手起舞、展示個性。
而要實現這一目的,就需要教師對積極心理學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必須學習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及其運用策略,以期更好地運用于初中音樂教學中,把聲勢律動的教學優勢發揮到最大。
(三)把握好聲勢律動的度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聲勢律動固然好但絕不是萬能的,所以初中音樂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切實把握好聲勢律動的度,不要喧賓奪主[2]。教師必須明白,初中音樂教學必須以既定的課程標準為綱領和最終目的,運用聲勢律動的目的是實現既定的課程標準。以課堂為例,運用聲勢律動確實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但教師不能僅為了課堂活躍而任由學生借聲勢律動隨意玩樂。凡事過猶不及,初中音樂教師必須牢記。
綜上所述,運用聲勢律動可以增加師生互動并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進而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水平,同時對學生全面發展也會產生積極作用。但要方法適宜、因人施教、運用適度,否則不僅不會促進初中音樂教學,還會成為阻礙,違背了我們的初衷。
參考文獻:
[1]陳月娥.音樂教育新體系: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北方音樂,2018,38(2):181.
[2]張艷娟.聲勢律動視域下的初中音樂教學探析[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9(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