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利
摘?要:天水市麥積區是我國北方果樹最佳生產基地,果品生產是麥積區脫分攻堅,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之一。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麥積區果業發展現狀,對麥積區果業生產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思考,并由此推及到全國果業,對我國果業生產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起拋引引玉之效,引起同行們共同思考,促進我國果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麥積區;果業現狀;存在問題;解決措施
文章編號:2096-8108(2021)02-0069-04?中圖分類號:S66?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Maiji District of Tianshui City is the best production base of fruit trees in northern China, and fruit planting is one of the leading industries.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investigati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ruit industry in Maiji District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problem of fruit production region in Maiji District was considered, and then extended to the national fruit industry,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s fruit produc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ere provided, which promo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ruit industry.
Keywords:Maiji District; fruit industry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 solution
2020年6月1-3日,筆者作為甘肅三區人才一員,參加了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果樹花卉研究所在天水市麥積區組織的有代培活動,期間有幸第2次參觀了麥積區南山蘋果基地,聽取了麥積區果業區領導對麥積區果業發展現狀的介紹,了解了麥積區果業發展的情況,分享了其成功的喜悅,學習了其先進的經驗,受益匪淺,同時隨著調查的深入,深感我國果業發展任重而道遠,果業想增越來越難,需多方積極應對。
1?麥積區果業發展取得的可喜成績
天水素有甘肅小江南之稱,域內氣候適宜,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600 mm左右,雨熱同季,是我國北方果樹最佳生產基地,域內的蘋果、葡萄、核桃、大櫻桃、花椒等果樹和經濟林呈規模化發展態勢。果品生產是麥積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之一,多年來麥積區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全力推進果品產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截止2019年底全區果樹種植面積超過4.4萬hm2(其中蘋果2.76萬hm2,核桃6 153 hm2,花椒6 333 hm2,葡萄2 346.7萬hm2,大櫻桃686.7 hm2),掛果面積3.43萬hm2,果品總產量85萬t,產值29.5萬元,農民人均果品純收4 044元,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的48%。
目前已建成66.7 hm2以上果品示范基地151個,創建國家、省級標準園24個,培育發展新型果品經營主體440家,建成果蔬保鮮庫576個,庫容量21.4萬t,打造了“花牛蘋果”“麥積花椒”“下曲葡萄”“甘泉大櫻桃”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其中“花牛蘋果”久負盛名,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盛贊,先后喜獲“中華名果”“中國知名特產”“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殊榮,與日本紅富士、美國蛇果并稱世界三大蘋果品牌,目前南山1萬hm2花牛蘋果基地是全市、全省甚至全國最具示范效應的元帥系蘋果示范園之一。麥積區先后被評為“全國優質蘋果生產重點縣區”“中國果品產業龍頭縣區”。
麥積區南山1萬hm2花牛蘋果基地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一目標,采取“黨建+”模式,在產業基地建支部26個,帶動25村11 654貧困人口通過種植花牛蘋果實現穩定脫貧。
在經營方式上,麥積區南山1萬hm2花牛蘋果基地創新利用經營主體帶動模式,由龍頭企業、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提供就業崗位,支付地租、薪金、分發紅利、墊付家資、指導生產、銷售果品等方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很好的提高了果業的組織化程度,有利抱團創市場,提高產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通過對域內果園經營現狀調查,麥積區南山1萬hm2花牛蘋果基地創新了三種果園管理模式,很好的提高了果園管理水平,提升了果園經營效益。一是將有勞動力管理、且園主掌握了管理技術的果園列為創業示范園,二是將有勞動力、剛種植的農戶經營的果園列為就業增收園,在企業統一指導下,園主在園內務工增加收,三是將沒有勞動能力、又無技術農戶所建的果園由企業托管,園主年終享受紅利分成。2019年底,麥積區南山1萬hm2花牛蘋果基地果品總產量達到22萬t,總產值6億元,帶動3鎮25村916戶4萬多人受益,人均果品純收入8 716元,產業的發展,對于貧困群眾增收致辭富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業。
2?我國果業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麥積區通過創新發展模式,在果業發展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果樹種植種類、經營方式、經營主體、技術革新等方面均進行了有益探索,在分享了麥積區在果樹產業發展中獲得成就喜悅的同時,我產生更多的想法是對我國果樹產業的擔憂,由于國內果業生產形勢及經濟發展,國際貿易的變化,麥積區果業生產和全國果業一樣,面臨諸多新問題,困繞著果業的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產能過剩問題突出,果價普遍下降
果業是開放產業,易復制,在利潤高時,會有大量勞動力和社會閑散資金進入該行業,促使種植面積快速擴張。當種植面積過大時,所產果品的量超過市場容量時,就會出現產品賣難現象,果品賣的慢,售價低,種植效益下滑,出現過剩現象。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各種果樹能種植的地方很多,據對麥積區種植的主要果樹銷售情況調查,基本呈現全面淪陷狀態,果價普遍下跌,無一幸免,此前幾年售價很高的貴族水果——大櫻桃,曾一度售價達240元/kg,而今年售價最高的僅40元/kg左右。果農路邊銷售的售價低至12元/kg左右;十年前核桃最高售價高達80元/kg,而2019年商販串鄉銷售的售價僅12元/kg左右;紅地球葡萄剛進入流通領域時,售價在40元/kg左右,現在售價不到4元/kg,麥積區主栽的花牛蘋果售價好時可賣到14~15元/kg,2019年售價最低不到2元/kg,現在唯一售價較好的花椒,也由售價240元/kg,掉到了售價160元/kg左右。
按理說,隨著栽培技術的完善,物資投入的增加,所產果品的品質逐漸提高,因而果品價格的下滑與品質關系不是很大,唯一可說通的是產量過多,已遠遠的超出了市場需求,只能低價賤賣,進行變現,這一現象是我國果業生產中目前最基本特征。
2.2?生產成本快速上升,果業生產比較效益下滑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發展重點轉移,工業發展提速,城鎮化進程加快,工農收入倒掛現象越來越明顯。特別是近年來由于經營農業效益低下,農業邊緣化現象越來越嚴重,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農村衰敗愈演愈烈,已成為十分突出的社會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業用工工人不足,農業用工工資也隨著社會消費的上漲水漲船高,大幅度的提高了果業生產成本。現階段,我國果業管理仍然主要依賴人工完成,而果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中用工量大,農民自營的果園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管理的好,盈利比外出務工強,而現在由于外出務工工資上漲,而種植果園的收入遠遠低于務工工資上漲的幅度,加上農資的上漲,種植果樹盈利微弱。而種植果樹勞動強度大,這樣導致果樹種植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弱化,年輕人大多不愿從事這一產業,果園用工工人越來越少,果業后繼乏人是我們必須直面的事實。象果園務工工人工資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天40~50元,肥料中過磷酸鈣一袋16元左右,而當下務工工資已漲到一天150元左右,過磷酸鈣一袋已買到36元左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667 m2果園收在1萬元左右時,園主可盈利6 000元以上,而目前管得好的果園收在1.5萬元左右,園主的收可能不足5 000元,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盈利能占到收的60%以上,而現在絕大部分果園盈利不及收的30%,因而果業比較效益下降已成為我國果樹生產中最突出的問題,直接影響果業的可持續發展。這就是麥積區有的農戶有年收20萬元的果園,而年輕一代仍然外出打工的癥結之所在。
2.3?今后果樹由誰種是我國果業生產中面臨的最現實問題
由于種植果樹比較效益下降,今后果樹由誰種成為我國當下面臨的最現實問題。據調查,麥積區和全國一樣,目前從事果樹種植的果農年齡均在50歲左右,30歲以下的年輕人基本不從事果樹種植業。國家層面早在多年前就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以破解這一難題,從提倡建立果業種植合作社到鼓勵建辦家庭農場,提倡土地向種植大戶和種植能手集中,國家對果業新型經營主體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但實際操作中收效甚微。現實中果業種植合作社真正發揮產業帶頭作用的并不多,建辦的多,大多為空殼,有的僅以農資經營為主,這與國家的初衷和農民的期望相去甚遠,家庭農場的運行也十分艱難。客觀地說,目前我國從事果樹種植的農民是給自己打工,掙工資,一旦有規模,自己管不過來時,非請幫工不可,一請幫工,就得給幫工支付工資,一支付工資,種植果樹就會虧損,而且虧損程度與種植規模是成正比的,種植規模越大,虧損越嚴重,這一現象很普遍。
2.4?果樹種植風險較大,遠遠的超出果農的承受能力
果樹種植是高投入高產出的行業,種植風險較大,果樹種植的風險既包括自然災害所造成的風險,也包括市場風險。在隴東南主要的自然風險包括霜凍、冰雹、干旱等,輕則造成果樹減產,嚴重的會導致絕收。如2018年春季的低溫凍害導致蘋果、桃、杏、李、大櫻桃、核桃、花椒、葡萄多種果樹絕產,2020年這一現象再次重演,嚴重的影響果樹的坐果,局部地區絕收。2012年5月12日靜寧南部果產區的特大冰雹災害導致當地蘋果樹體嚴重受損,雹災發生后一遇三不收,果農3年之內沒有收成;2020年在天水、通渭(5月30、31日)、平涼(6月25日)等地發生特大冰雹,果樹的損失程度不亞于2012年靜寧的災害。這種現象是人力不可抗拒的,當自然災害發生后,農民不但沒有收益,而且投資也血本無歸。
除自然災害所造成的風險外,果品市場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往往上演果農豐產不豐收的悲劇,隨著國家政策的變更,國際形勢的變化,突發事件的發生,都會左右果品市場的行情。近年來國家實施的一帶一路政策,在國際上更多的擔當大國的責任,促進了國門進一步敞開,讓國外的果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增多。國外果品的進入,對國內果品形成了市場擠壓,由于國外果樹生產中,特別是歐美在果樹生產中大量的使用機械作業,生產成本降了下來,果品價格相對較便宜。如前幾年進入中國市場的波蘭蘋果到中國口岸價僅3.28元/kg,遠低于國內生產成本,國外果品對中國市場的切分,使得中國果品生產的危機感加重。
近年來中美競爭全面展開,美國對中國的打壓越來越明顯,中美貿易戰的發生和持續,也給我國果品的出口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特別是果汁的出口量急劇減少,導致國內果汁企業破產,嚴重的影響果樹種植業的持續發展。
2019—2020年度的新型冠狀病毒突發事件,嚴重的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疫情期間,封村封路,極大的影響了果品的流通,大量果品爛庫,果品售價下跌,損失巨大。
3?我國果業發展展望
人類發展的路徑不同,但經歷大體相同,我國果業的今天,是國際上果業發達國家的昨天,果業發達國家的今天就是我國果業發展的明天,果業發達國家在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只要我們結合我國的實際,有選擇的吸收利用,我國果業一定會走出豐產不豐收的怪圈,保持產業持續向好發展,應該主抓以下幾個方面。
3.1?切實控制生產規模,著力解決產能過剩問題
果品非生活必須品,種植技術不復雜,易過量發展,會導致市場售價出現大的波動,導致種植效益不穩,控制種植規模,是解決產能過剩,提高果品售價,提升產業效益的有效途徑。在這方面日本在蘋果的發展中有很好的經驗,日本人口有1億多,而日本蘋果的種植規模控制在13.3萬hm2左右,在此規模之下,日本的蘋果種植始終保持著較高的效益。我國目前果樹生產中存在過多過爛現象,急需進行種植規模控制,以減少大量的低效投資,促進果樹種植業向好發展。
3.2?優化種植區劃,加快新舊動能轉化,應用市場調節杠桿,鼓勵退出機制的落實
我國地域遼闊,各種果樹種植的區域非常廣大,但種植不同果樹的表現是不一樣的.蘋果在沈陽以南,長江以北,從山東到新疆的廣闊區域及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西南高地部分地區都有種植,但所產果實品質優良,種植效益較好的就兩個產區,一個是環渤海灣產區,一個是西北黃土高原產區,其它產區不是所產果品存在較大缺陷,就是種植效益低下,這部分產區不退出種植行列,所產的低劣果品就會瓜分市場,就會低價競爭市場。因而應充分利用好這波產能過剩潮,加快果樹種植區的調整,象美國將蘋果種植在華盛頓州一樣,確保各種果樹種植在最佳適生區,以發揮最大的效益。鼓勵次適宜區、能種植區的果農轉行,以加快新舊動能轉化。在這方面麥積區是有深刻教訓的,葡萄是麥積區主要發展的果樹之一,前幾年紅地球在全國出現種植熱,麥積區也大量的發展了一批,但多年種植表明,紅地球在麥積區種植表現并不理想。近年來,許多果農以紛紛改接成了巨峰,就這樣一個品種的改變,種植葡萄由不賺錢變成了賺錢,因而發展果樹產業,要緊盯賺錢這一目標,合理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果樹種類和品種,切不可見風就是雨,盲目跟風。
3.3?認清形勢,認真研判,確定發展模式
現階段我國果樹種植有粗放管理和精細管理兩種模式,前者適用于人少地多地區且種植管理用工量少的果樹(如核桃),生產效益低下,而后者適用于人多地少地區且種植價值高需進行精細化管理的果樹(如大櫻桃),生產中可根據當地的土地資源及勞動力狀況確定種植模式,以取得好的種植效益。如麥積區種植核桃多年,但由于備種植效益低,在農村產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不明顯,發展模式不適,導致果樹種植效益低下。
3.4?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大力普及果樹管理機械化,降低生產成本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及人們生育觀念的轉變,我國勞動力減少已成為包括果樹種植業在內的農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歐美國家通過實施機械作業,很好的解決了果樹生產中勞動力緊缺的生產難題。我國近年來借鑒歐美經驗,積極研發了大批適合我國果樹生產的農用機械,極大的加快了果樹生產機械化的步伐,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有條件的地區應大力普及,新栽植的果園要創新建園模式,為機械化管理果園創造條件。如麥積區近年來在花椒生產中推廣的花椒果實采摘器,將工效提高了近兩10倍,大量的節省了果實采摘用工,降低了生產成本。
3.5?加強風險管制
在種植果樹前,特別是規模化發展果樹前一定要搞好市場調研,要保證果品產出后,在市場上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是提高果品產業效益的關鍵之所在,這就要求在發展果樹種植種類和品種時要避免跟風,要小眾化,要有特色,要積極應用名優特新品種,要應用新觀念,新技術,以提高人們的購買欲,化解市場風險。
除市場風險外,果樹生產最大的風險來源于自然災害,對自然災害要加強防范,盡可能的減少損失。如麥積區近年來推廣應用的防霜機防霜凍、三防棚,防冰雹均有一定的效果,雖然成本較高,但有明顯的防效,在生產中有待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