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進山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對小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小學數學教學也進行了很多改革,在教學中教師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給予了高度重視,并且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十分關注。因此,在這種大時代背景下,任課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如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以及數學學習過程中。文章主要圍繞著“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作用”“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展開了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方法
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學校仍然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這主要是因為長期受到應試教育影響,教學展開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這種教學方式是與素質教育要求相違背的,無法促進學生其他方面得到有效發展。這種傳統教學方式主要以傳授知識為重心,學生也只是機械式地記憶數學相關概念與知識。因為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抽象性,所以這種機械式記憶方法并不能有效幫助學生學習,甚至會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降低,抵觸數學。學生長期這樣學習往往會造成其只會機械套用公式的情況,一旦題型發生了變化則無法解題。所以針對這種教學方式,任課教師需要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轉變教學方式,積極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一、 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句耳熟能詳的話體現著教學中興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具有濃厚的求知欲,因此對小學生學習成長來說,興趣的培養起到了無法替代的關鍵性作用。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其理解能力以及認知能力都較低,因此對于邏輯性、抽象性、運算性較強的數學知識,只是簡單地通過傳統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很難學好。因此,將生活情境運用到數學教學中,進行生活情境的積極創設,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學習離日常生活很近,數學只是來源于生活并且最終運用到生活,才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投入數學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不論是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還是對于小學數學的課程教學,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有利于教學形式的豐富
在傳統教學中,任課教師主要采取單一的授課模式,老師講學生聽,教師按照教材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課、記筆記。這種教學方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形式缺乏多樣性,整個課堂呈現出枯燥的氛圍,學生只是運用死板的方式進行學習。因此教師需要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適當的生活化情境,促進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探究數學問題。
(三)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學習數學學生需要對其中的知識點進行掌握,還需要促進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因此進行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激發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與動力,保證學生能夠切實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形成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互動關系。學生在生活化情境的運用中,能夠有效發展自身的語言表達與邏輯推理能力。除此之外,對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更多思考機會的獲取也起到了有效促進作用,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生活元素的進一步優化與創新,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增強也產生了有效影響,數學課堂置于生活情境中時,還能夠促進學生合作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發展。
(四)促進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新課程改革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轉變教師的主體性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現階段部分任課教師對學生的主體地位已經給予了高度重視。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情境的設置,會涉及很多與生活相關的數學問題。因此,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激發出其數學學習愿望,在學習中能夠對數學知識進行主動積極的掌握,并且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得以充分的運用,發現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現象,并且嘗試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現象、運用數學知識進行生活問題的解決。
二、 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一)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進行課前導入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一個良好開端能夠促進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在學生學習中,進行課前導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趣味性的課前導入能夠促進學生提高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的興趣。所以,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掌握,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進行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將其作為課前導入內容,對學生正式展開數學課程的學習起到引導作用。例如在“厘米、米的認識”的課程學習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創造活動中進行親身體會,可以進行1厘米長度概念的有效建立。課程教授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以下的生活情境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同學們,大家跟自己的同桌比一下,看看誰高誰矮呀?高多少呢?能夠比劃一下知道具體高出多少嗎?之后便組織學生進行身高的比較,同時告訴學生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因為是進行人體長度的比較,則需要使用長度單位。這種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建,能夠順勢引出本章節所學知識。
(二)積極將教材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一定程度上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需要與實際生活進行充分聯系,從而進一步提升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性,并不是簡單地停留于課本來應付考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緊密將教材與生活相結合,則學生能夠更容易地接受并理解所學知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聯系生活實際,嘗試多種可能性,在熟悉生活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課程學習中。比如,在“克與千克”的課程內容學習中,在課前時教師可以先與學生互動,問學生:“同學們,大家有沒有和父母去超市買過水果呢?有沒有看商家怎么稱重的呢?”這些問題提出時會有學生說去過,這時教師可以接著提問:“那大家知道在買水果時,是怎么表示重量的呢?”這時學生則會說出“幾斤”“幾兩”的概念。這種生活情境的創設,能夠讓學生切實對生活中所使用的重量單位進行了解,從而更好地進入本課程的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