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瑩 鄧永成 李苗 張秀定



摘 要 武漢園博園是一座通過生態修復建成的城市生態園林,它的創新與轉型為當今園博會的發展、城市園林理念的碰撞、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一個樣本和標準,也提供了經驗和教訓。武漢園博園展示了不同地域的精品園林,營造出了不同特色景觀效果,在設計理念、植物配置、園路設計、建筑小品方面都做到了與地域文化的巧妙融合,置身于其中,可以感悟不同的地域文化,感受文化的熏陶。因此,研究武漢園博園園林的營造方式及手法,對于園林景觀設計工作有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 武漢園博園;園林景觀;營造;啟示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032
1 武漢園博園設計理念及其特點
1.1 設計理念
武漢園博園是在垃圾場上建立起來的園博園,經過精心設計改造,昔日惡臭的垃圾場已經變成使人目酣神醉的生態景觀帶,人們可以盡情享受生命與大自然的和諧。武漢園博園以“北掇山、南理水”的格局打造了“荊山”“楚水”兩大生態景區[1],所以便有“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生在山水中”[2]之說,人們仿佛生活在山水詩畫中。武漢園博園充分體現了“生態園博,綠色生活”的主題,設計始終以“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為理念,精心設計,塑造了一個綠色、生態的城市園林景觀。
1.2 特點
1.2.1 踐行生態修復,致力生態宜居
武漢園博園選址不同于往屆,它是在生活垃圾填埋場上建成的精品園林,是經過兩年多精心打造出的一個“融入生活”的園博會,使園博會深入到每一個武漢市民家中,致力于生態宜居。
1.2.2 薈萃中外不同精品園林
武漢園博園集中體現了82個城市和地區以及10個國外城市的特色園林,展現了不同地域的精品園林,使游人在有限的空間就能感受全國各地以及部分國外城市的地域魅力。
1.2.3 堅持綠色發展,打造城市海綿體
武漢園博園以生態優先為海綿城市的建設原則,將人工措施與自然途徑兩者相結合,以“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為理念,將武漢園博會打造成了一屆頗具海綿城市特色的園博會,達到滲透和凈化雨水的作用,從而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3]。
2 武漢園博園的植物特色及其景觀營造
2.1 各種層次的植物組合搭配
園博園內大量運用喬灌木樹種,根據景觀需要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觀,無論是水域空間還是陸地空間,都營造了舒適的空間層次美。
武漢園博園分為“荊山”“楚水”兩大風景區,“荊山”是由“楚水”挖湖的泥土堆集而成,山勢北坡陡、南坡緩,香濤峰是其制高點,“荊山”雖然不高,但也坡谷相連,與南邊的“楚水”遙遙相映。“荊山”的起伏比較平緩,呈現出的是頗具和諧美的生態景觀。在植物造景方面,因時造景、因勢造景、因地造景[4],各種植物的組合搭配形成了豐富的植物空間結構,營造了各種不同的空間感覺。
2.2 運用具有象征性的地域植物
園區在植物的選擇上,都充分考慮了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植物。例如,岳陽園主要運用市樹杜英、市花梔子花等鄉土植物及濕生植物營造岳陽地域性植物景觀;臺州展園采用臺州市花梅花和桂花、市樹香樟為主景樹,配合臺州鄉土樹種三角楓、雞爪槭、烏桕、茶花、蒲雞竹、紫竹和佛肚竹等,疏密有致,高低錯落,形成一定的層次感;哈爾濱被譽為“丁香城”,哈爾濱園整個園區背景以丁香花為主,代表這座春天里芳香四溢的城市,將哈爾濱這片土地勾勒得生機盎然充滿活力。
2.3 地域樹種與武漢本土樹種合理搭配
園博園采用地域樹種與本土樹種相結合的形式,使之在異域能夠充分體現地域特色的同時不用擔心其后期養護管理。例如,胡楊是新疆沙漠綠洲前沿的“英雄樹”,新疆展園設計利用新疆枯胡楊、老白榆、檉柳砂子與仿雅丹地貌結合,在不影響濃郁地域特色植被和地理風貌的體現下,合理搭配武漢適地適樹與特色空間塑造結合,以利于地域性植物的后期養護。讓新疆展園在祖國的南方,仍不失大西北“綠洲人家”的風貌特點。又如,西安園區植物主選西安市市花石榴花和市樹國槐采用自然式種植,配植武漢市市花梅花以及銀杏、櫻花等,使得養護起來得心應手。這樣的植物搭配不僅表達兩地城市的友好交流,而且營造出的景觀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3 園路鋪裝材料特色及其景觀營造
園路如同一張網,籠罩園林的各個景區,將其緊密的結合成一個整體,具有劃分空間、引導游覽、聯系交通并提供散步休息場所的功能。
3.1 運用生態、節能型材料
武漢園博園的園路鋪裝在設計上運用生態鋪裝體現展園的生態性,不僅材料用環保型材料,還將鋪裝面層做透水性處理,一方面配合水循環系統,另一方面強化硬質景觀的生態性。同時,硬質鋪裝的混凝土基礎被軟基礎高透水的透水材料替代,結合雨水收集系統和水循環系統,共同提高雨水的收集利用率,使得硬質景觀也具有呼吸能力,體現綠色造園理念。
在園路上以及鋪裝廣場上,大量利用同時工廠拆除的廢舊磚、城市改造中破損的混凝土塊、鐵路建設被替換下來的舊枕木也被回收再利用,舊磚瓦用作鋪地(圖1),城市改造中破損的混凝土塊用作嵌草綠色植物材料,舊枕木被運用到園路及人行鋪道中(圖2)。
岳陽園內活動廣場是采用臺州海邊廢舊船板鋪設,舊船板經過長期日曬雨淋,也沒有腐爛,因此利用舊船板鋪設地面,實現了舊材料的第二次生命,不但體現生態節約的造園理念,而且營造出了別具一格的道路景觀,格外引人注目。
在青島園園路鋪裝中,嵌鋪地面的材料是回收的貝殼皮和啤酒易拉罐,獨具青島特色。主要場地、道路采用的是透水混凝土以達到透水透氣、涵養土地的目的。打造了既具有青島文化特色的景觀,又充分做好廢物以及生態材料利用。
3.2 園路景觀效果
園路以其豐富的體態和情趣裝點園林,園林又因路而引人入勝。園路蜿蜒起伏的曲線、精美的圖案,都給人以美的享受。在人流較大的地方,路化為場地;遇到建筑,路化為“廊”;遇山地,路化為了階梯;遇水化為橋、堤、汀步等;在林間或草坪中,路化為步石。
4 武漢園博園建筑小品景觀特色
4.1 建筑極具地域代表性
園區內各展園都有標志性的建筑小品,正如人的名片一樣,讓各地方展園的獨特景觀一目了然,在營造園區特色景觀的同時又向游人介紹了“自己”,彰顯了各個地方的地域風采。
臺州展園以“濟公故里”為主題,全園圍繞濟公文化設置不同的小品,如“濟公迎賓”雕塑、“古井運木”小品、“濟公葫蘆”雕塑、“濟公蒲扇”等,使游人能身臨其境重溫濟公活佛的傳奇人生。其中,“濟公葫蘆”雕塑的葫蘆里面有瀑布流出,跌入小溪,小溪曲折有致,最后匯入葫蘆池,如圖3所示。游人可以目睹水的墜落之美,原始、自然、富有野趣,跌落的水將大量氧氣帶入葫蘆池中,給水流中的動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飛濺的水花增加了空氣濕度,同時也過濾了空氣中的塵埃,聽覺和視覺上都具有獨特的景觀效果。
如圖4所示,福州園內有一個雨水花園的設計,底部印有一個“福”字,它能夠收集雨水,通過透水地坪、雨水回收能將雨水循環利用,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營造出一種生態環保的新型園林形式,突出本屆園博會“生態園博,綠色生活”的主題,彰顯了海綿城市的魅力,更加體現了以海綿城市理念建設的生態園林的可持續發展性。
4.2 建筑極具地域文化特色
武漢園博匯聚全國各地展園為一體,每個園區都體現的是各自特有的文化,使得地域文化通過展園得以傳承和弘揚。
大同園區展示出了云岡石窟釋迦牟尼大佛(圖5)、懸空寺、“旺火”三大特色景觀,云岡石窟釋迦牟尼大佛代表了中國北方早期經典的皇家佛教藝術景觀;懸空寺代表了巧奪天工的民間古建筑藝術景觀,也代表了儒教、道教與佛教共生融合的發展開端;“旺火”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景觀,新春佳節時,將其點燃,火勢旺氣十足,就像日子一樣紅火,表達人們對新的一年中美好日子紅火熱鬧的期盼。
西寧人熱情好客、能歌善舞,“哈達迎賓”雕塑體現的是西寧的民族風情;“青海牦牛角”雕塑鑲金嵌玉,彎曲有致,十分驚艷;“盤秀地雕”展現的是青海土族特有的民間手工藝術。此外,“彩陶裝飾墻”是馬家窯文化提煉的古文化圖案、符號,體現了西寧的遠古文化。
4.3 建筑小品運用低碳環保材料
園中隨處可見廢物利用,變廢為寶的景致。假山石是用混凝土攪拌機內壁上殘留的混凝土堆砌而成的,小花缽是上色的廢棄舊輪胎,廢棄工廠的武鋼磚被用來做成墻體再將生活垃圾做成獨具特色的花盆,共同構成一面別致的垂直綠化景墻(圖6),鋪地矮墻(圖7)也是利用廢舊磚和瓦經過精心設計而成的。
廢舊磚還被用作園路鋪裝,廢樁頭用來做裝飾花壇和景觀坐凳等,許多廢棄材料重換新機,成為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的生態景觀帶。廢舊材料造園,既實現了廢舊材料的二次使用,又使得景觀極富地域特色。
5 啟示
武漢園博會是一屆生態節約型園博會。1)設計理念方面,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園中大量運用海綿體理念,打造生態宜居的生活環境,使得曾經的垃圾場地變得生機盎然。2)材料方面,廢舊材料的充分利用,將其變廢為寶,使其生命價值重新得到體現,環保且獨具特色,充分體現了“生態園博,綠色生活”的主題。3)植物方面,既充分考慮了地域性植物,又大量運用了本土植物,填充了不同的空間層次,打造了步移景異的視覺效果,處處有美景,處處有驚艷。4)園路方面,隨著景物不同轉變出不同的形態,形成了曲折蜿蜒的脈狀圖,“路因景曲,境因曲深”的景觀效果,體現得淋漓盡致。5)建筑小品方面,地域文化巧妙地融合、滲透到不同類型的景觀載體中,在視覺感官上給人們審美的追求,感悟不同的地域文化的熏陶。
在園林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園林景觀應具備的功能性以及其可持續發展性,使之能夠最大效益的為生態環境服務,讓人生活在健康的環境當中,努力改善環境,實現園林事業工作者最大的價值。除此之外,在使用上要以人為本,如園路、配套設施的設置等要最大程度地滿足人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周蟬躍.園林展城市展園的創新:以武漢園博會上海園為例[J].中國園林,2016,32(03):16-24.
[2] 孟勇,魏榮剛,董沖.武漢園博園設計創新啟示[J].園林,2016,18(01):108-120.
[3] 劉文忠.談現代水景觀藝術設計[J].浙江工藝美術,2009,20(02):84-96.
[4] 楊念東,平濤,孫姝.創建園博盛會,再造秀美河山:第十屆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總規劃[J].中國園林,2016,33(05):59-74.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