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澤霞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檢驗生化指標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診斷中的運用效果。方法:將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這一年間,我院所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隨機選擇37例患者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為觀察組,同期選37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給予兩組人員臨床生化檢驗,進行各項指標的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檢驗生化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于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診斷,應用生化指標的臨床檢驗,能夠為疾病的診療提供準確、可靠依據,值得推廣。
【關鍵詞】生化指標;病毒性肝病;臨床檢驗;診斷
病毒性肝病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肝臟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現為急、慢性肝炎,以及肝硬化、重度肝炎等,對患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因此,臨床上的早診斷、早治療是十分關鍵的,以便及時發現患者的疾病癥狀,避免耽誤患者的治療時機。目前,臨床以生化檢驗為主要手段,可為臨床的診治提供真實的數據支持[1]。基于此,本文將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這一年間,我院所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隨機選擇37例患者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為觀察組,同期選37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展開調查,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這一年間,我院所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隨機選擇37例患者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為觀察組,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齡25~64歲,平均年齡(50.19±4.09)歲;同期選37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給予兩組人員臨床生化檢驗,男19例,女18例,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51.22±4.21)歲。觀察組患者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對并兩組人員排除患有精神障礙、合并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無自理能力及妊娠期女性等。通過對兩組的入院基本資料及信息,進行統計學分析其差異,無意義,可以比較(P>0.05),且全部知曉本次調查,均自愿參與。
1.2方法
于清晨,采集兩組患者的5ml空腹靜脈血,送檢。在參數為每分鐘3000r下,進行離心操作,5分鐘后取上層血清,進行檢驗[2]。
1.3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生化指標情況,包括常規檢驗TP(總蛋白)、GLO(球蛋白)、ALB(白蛋白),以及A/G(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同時對患者的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淋巴細胞計數及血小板計數進行記錄。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兩組檢查人員的生化指標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檢驗生化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表2。
3討論
由于病毒性肝炎是因細菌、病毒誘導的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且進程緩慢,如若長期的演變,容易導致患者的肝硬化等疾病發生,而增加治療的難度。隨著臨床檢驗學技術的發展,可對病毒性肝炎患者進行臨床生化檢驗,根據其各項的標準去判定患者的疾病情況。比如肝臟繼發損傷后,干細胞內活性物質便會滲透到血清中,造成其活性物質濃度升高,如AST、ALT等。或者因為肝臟疾病,其肝臟的合成能力下降,一些物質在血清中濃度降低,如白蛋白等等,這些敏感指標均可作為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檢驗標準。基于此,為了進一步證明其診斷的效果,本文將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這一年間,我院所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隨機選擇37例患者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為觀察組,同期選37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給予兩組人員臨床生化檢驗展開結果調查。根據研究數據所統計:觀察組患者的常規生化檢驗其TP、GLO、ALB及A/G指標,以及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淋巴細胞計數及血小板計數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由此可見,對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化檢驗,具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可為臨床的診治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參考,值得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紅東,海向軍.生化檢驗指標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甘肅科技縱橫,2019,48(1):86-87,96.
[2]胡玉.病毒性肝病患者診斷中臨床檢驗生化指標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9):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