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郡偉 林駿科
【摘 要】構建基于個性發展目標的學生評價體系,是有效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根本任務,也是創新并發展教育評價、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途徑。當前教育評價結果往往游離在目標之外,或者說與目標本身的匹配度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改變現狀就要正視當下教育的真實問題,要厘清目標本身的內涵價值,嘗試以評價驅動目標達成。
【關鍵詞】學生學習;個性發展;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36-0055-02
【作者簡介】1.殷郡偉,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江蘇常州,213000)副校長,二級教師;2.林駿科,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江蘇常州,213000)教育研究院院長,二級教師。
發展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個性化發展目標理所當然應該成為課程改革的目標,成為教育發展的目標。而現實問題是,基于目標本身的評價策略以及基于目標視域下的行動評價方案是模糊的,所以,導致我們最后的評價結果容易游離在目標之外。
一、學生個性發展評價的缺失
1.對于個性的漠視。
在當下教育評價體系之中,我們往往會看到一些標簽、分數、等次,這些象征著層次性的“符號”“標識”看似對應了全面發展的需求,但是卻缺少評價之于“個性”的考量。換言之,評價者在評價過程中進行了“篩選”,他們往往關注了許多群體而忽視個體變化,往往關注了結果而忽略過程中的表現,更有甚者憑借著所謂的經驗以及自我的主觀意識,對某些關鍵要素視而不見,導致評價結果出現偏頗。
2.對于發展的短視。
在現行的教育評價制度與行為方式中還存在固化思維。有的評價模式一旦被確立下來,就很難再進行調整或改變,這也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評價本身的個體性、差異性與發展性。但人的發展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因此評價方式應該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3.對于過程的忽視。
隨著學習過程的不斷深入,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學習意志、情感、性格、經驗等方面都會隨之改變,但是這一點卻往往在評價過程中被忽視。這主要體現在評價手段對學生個性發展的促進效果上,尤其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優勢與潛能做不到及時捕捉,甚至往往忽視那些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微表情、微細節。這些“末梢神經”所引起的學習活躍程度在一定范圍上影響著后續的學習狀態,而往往因為評價的“頓感”而導致這種活躍度驟減,甚至磨滅個性的生長。
二、以評價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難點突破
1.“評價內容”的整體優化。
在過程性評價、綜合性評價、增值性評價的基礎上,發展學生個性,充分彰顯評價意志與功能?;谀X科學理論,重塑評價內容的三個維度,即內容(知識、理解、技能),動機(動力、情緒、意志)和互動(活動、對話、合作);實現評價過程中“意義能力”的功能性,“心智與身體平衡”的敏感性,“個體在相應社會情境與共同體中的整合”的社會性,讓“作為能力發展的學習”真正發生?;凇熬V要”與“標準”,將“目標評價”可視化,為學生提供資源(評估量表、資源包、腳手架、工具箱),并關注“過程評價”的跟蹤,形成基于評價目標的檢測系統。
2.“評價過程”的豐富提升。
通過收集教學過程中豐富的數據,精準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學習支持。如教學配置按照學生的學習意志進行供給;教學時間可以提供選擇性支配;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學習層次定制;教學過程根據學情進行選擇。同時,重點聚焦“過程觀察”研究,圍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等進行觀察評價量表制定,形成敘事—描述范式、話語—解釋范式、觀察—評價范式等不同范式形態的評價研究路徑。
3.“評價關系”的深度重構。
所謂“評價關系”,即在教與學過程中針對參與評價的個體或是群體展開相對平等的、相對穩定的正式關系,其核心特征在于強調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平等、合作和關系的持續性。這種關系可以建立在學生與“知識”“他人”“情境”等不同維度的關系參與者之間,其主要特征是持續性、多側面性,這樣能夠更好地展現被評價者在解決問題、知識遷移、能力提升、素養達成等方面呈現出來的個性化表現。
三、以評價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展望
1.抓住評價的“關系變量”。
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發展規律,在評價過程中重點關注“關系變量”,圍繞“態度”“內容”“行為”“時間”等維度進行系統評估,為完善評價設計、反饋、修正等奠定基礎。
2.設置評價的“量化標準”。
結合辛格提出的“IMSTRA”模型,圍繞學校課程實施方案,根據“沉浸”“結構化”“應用”三個階段的特質,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同時圍繞學生個性發展特征與規律,提取評價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情感支持、課堂組織、教學支持等),形成相應的分析模型,以支持評價的推進。
3.形成評價的“支持系統”。
根據時間、行為、認知、情感和內容等檢測維度,確立評價的信效度。基于“互動時間的不同層級”“互動行為的不同表達”“互動認知的不同層次”“互動情感的不同體驗”“互動內容的不同效果”的檢測項目細分,從而形成相應的評價支持系統,來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