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功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科學技術的運用使得森林資源利用率逐漸提高,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資源的利用情況。但保護資源,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仍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為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本文就從森林撫育技術角度出發,分析研究提高森林撫育水平的有效策略,以期對森林撫育、森林資源的利用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森林撫育;技術水平;森林資源;提高策略
一、森林撫育的技術要點
合理的運用森林撫育技術,是實現科學撫育,生態撫育的有效手段,從事森林撫育工作的技術人員,應該重視森林撫育的過程,把握好各時期、各環節的特點,合理采用技術手段,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利用[1]。
(一)幼林撫育
幼林階段的森林特點是植被密度較小,對土質要求較高,對光照也有很大的需求。在這一時期,要想保障幼林能夠快速、穩定的生長,就需要滿足其生長需要的各項條件。保證有充足、均衡的日照,土質松軟,營養吸收充足等,這就需要育林工作者及時松土,定期清理雜草,以免其搶奪植被的養分;定期的澆水施肥,以保證植被能夠有充足的營養供給;定期檢測病蟲害的潛在危險,做到及時防治,以免出現大面積擴散等。這些都是為確保森林植被能夠健康、快速生長的前期保障工作,除此之外,還可以定期對林木中生長不良的個體進行砍伐處理、定期修剪等工作,以防止密度過高導致光照或營養吸收的不充分,影響植被的正常生長。
(二)中幼林撫育
在森林撫育的中幼林階段,此時的植被生長較為茂盛,更加要注意對光照和營養吸收的保障工作的進行。在這一時期,對植被進行定期的修剪就顯得尤為重要。修剪枝條可以提升樹木干才的生長量,也可以對植被密度進行合理的管控,使得植被都能夠接受充足的日照和營養的供給,有利于植被的正常生長。只是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植被修剪的時間,在林分充分郁閉之后再進行修剪,最為合理。對于針葉林,可以在造林7、8年以后修剪,而闊葉林,可在造林2、3年后修剪,速生林則在第三年春季萌芽前修剪即可。修剪植被的目的在于將樹冠下部的1-2輪的活枝和枯死或瀕臨枯死的枝條修剪掉,以保證樹木生長具有良好的光透和通風。在修剪的時候,要注意切口的平滑度,不能撕裂樹皮,根據樹木的種類及生長特點,適當的選擇修剪強度,確保科學合理的修剪,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與穩定[2]。
(三)生態采伐,疏密適宜
在森林撫育的過程中,一定會涉及樹木的采伐過程,為確保優良植被的健康生長,對于森林中的不良植被進行適當的砍伐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森林撫育工作者在進行砍伐的過程中要注意砍伐的技巧、原則等,要盡量做到生態疏伐,且同時還要做到透光伐、衛生伐。生態疏伐就是以改善森林植被的養分吸收情況,為植被提供更好的生長空間而進行的砍伐作業。
(四)生長期適當采伐
處在生長期的中幼林,為了提高林分質量,應該進行適當的采伐。可以從植被的上層和下層進行采伐,采伐的強度不超過林內總植株數的15%-30%,采伐后適當保留郁閉度。在重新郁閉之后,可進行下一次的采伐。
二、提高森林撫育水平的策略
提高森林撫育水平的對策,應該是采用科學合理的撫育技術,培養高素質的作業人才,注重培養生物的多樣性,完善森林防護系統,促進森林內生態平衡發展,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3]。
(一)采用科學合理的撫育技術
只有采用科學合理的撫育技術,才能真正實現森林資源的合理化發展和利用。從事森林撫育的工作人員,應該定期對林內撫育情況進行檢查、勘探,將了解到的情況如實的匯報給上級部門,再由上級部門制定科學合理的賦予方案,實行技術撫育。根據不同地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撫育技術體系,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例如,對于開發森林旅游項目的地區,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在確保林業項目和綠色旅游事業雙向發展的同時,加強森林撫育技術水平的提升,以滿足社會性環境保護的需求與發展。也可以選擇編制適當的森林撫育規劃,依據林木的實際情況,按規模、環境特點等,組織人員采取合理的方法,依規撫育,以此來確保撫育質量。
(二)加強技術人員的作業培訓
對于參加森林撫育工作的人員,要進行定期的、定向的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當前國家森林撫育人員的技術水平相對較弱,不能夠完全滿足科學撫育的條件,所以,相關的管理部門應該組織相關工作者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學習先進的科學撫育的方法,以確保森林撫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在這一過程中,應該伴隨著定期的考核制度加以督促人員的學習,對于懈怠或者不符合條件的人員及時進行相應的處理,對技術水平有明顯提高,學習態度認真的人員進行適當的獎勵激勵,使其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并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勇于實踐、不斷探索創新,為更好的進行森林撫育工作而努力。
(三)生物多樣性培養
森林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其中除了林木還有許多的其他生物,它們是共生共榮的,要想維持森林內生態系統的平衡,實現林內循環發展,就應該保持林內生物的多樣性,提高森林質量。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做好林內生物種類的統計,根據上級部門的指示,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培養方式,建立森林生態保護圈,適當的采用人工飼養的方式對林內的其他生物進行專業的培育,以確保林內生態系統的平衡,使森林資源發揮其最大的價值,促進森林經濟的健康發展[4]。
(四)完善森林防護體系
一般情況下,森林的規模都較大,且地勢形態比較復雜,這使得林區的管理相對難度較高,在一些細節上,容易出現問題,像是亂砍亂伐、病蟲害、火災等都是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的狀況。面對這些問題,要求進行森林撫育工作的相關部門應該完善整個森林的防護體系,制定合理可行的相關制度,對森林撫育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減少對林木的破壞。在此基礎上,還應該建立健全嚴格的監管機制,不定期的進行監管、監控,確保森林撫育工作的有效進行。通過監管和測評,深挖工作重點,總結相關經驗,為撫育工作的實踐和創新提供有利條件,以保證森林撫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練志文. 森林撫育作業設計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21(10):131-132.
[2]羅珍林. 森林撫育技術措施探討[J]. 花卉,2021(2):247-248.
[3]戴賢臣. 森林撫育的作用及保障措施[J]. 現代農業科技,2021(14): 144-145.
[4]李秀文. 森林撫育經營技術措施探究[J]. 南方農業,2021,15(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