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萍
【摘要】目的: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早產以及足月分娩的臨床特征差異進行探討,并分析與早產有關的危險因素。方法: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為研究對象,共205例,通過是否為足月生產進行分組,實驗組為早產孕婦,共16例,對照組為足月分娩的產婦,共189例。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特征進行對比分析,同時對早產的危險因素進行探討。結果:實驗組孕婦的收縮壓和舒張壓較高,糖化血紅蛋白和24小時尿蛋白水平也高于對照組,早產次數以及雙胎或多胎的比例均較高(P<0.05)。實驗組孕婦產生胎膜早破、胎盤早剝、胎兒窘迫、子癇前期以及前置胎盤并發癥的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孕婦(P<0.05)。結論:妊娠期糖尿病早產孕婦的收縮壓、舒張壓、糖化血紅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早產次數以及雙胎或多胎均高于足月分娩的產婦,早產的危險因素有胎膜早破、胎盤早剝、胎兒窘迫、子癇前期以及前置胎盤,對這些危險因素要盡早發現,及時處理,確保每一位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早產分娩;臨床特征;危險因素
妊娠糖尿病(GDM)是妊娠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妊娠期糖尿病是世界范圍內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川。GDM的病理生理學與2型糖尿病(T2DM)相似,胰島素抵抗(IR)是GDM發展的主要原因。在全球范圍內,GDM的患病率范圍從1%發展到18.5%。但是,到目前為止,GDM的病因尚不清楚,其發病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2】。GDM對于母親及新生兒都有嚴重的危害,GDM母親的后代發生新生兒并發癥的風險增加,如巨大兒或產后低血糖引起的出生創傷,以及長期代謝后遺癥。新生兒身體成分可能是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對胎兒代謝影響的敏感指標【3】。為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早產以及足月分娩的臨床特征差異進行探討,并分析與早產有關的危險因素,選取10月我院接收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為研究對象,共205例,通過是否為足月生產進行分組,實驗組為早產孕婦,共16例,對照組為足月分娩的產婦,共189例。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特征進行對比分析,同時對早產的危險因素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共205例,年齡為18-37歲,平均28歲。根據妊娠結果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為16例早產孕婦,平均孕周35周,其中經產婦與初產婦的比例為1:7;對照組為189例足月妊娠產婦,平均孕周39.3周,經產婦與初產婦之比為16:5。所有研究對象的病歷均完整,無其他慢性疾病,實質性臟器無重大疾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醫學倫理委員會已同意本次研究。通過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分析,可以進行以下研究(P》0.05)。
1.2方法和觀察指標
對所有研究對象的基本信息進行回顧性分析,由婦產科專業醫師及專家制定相關表格,記錄孕婦的各項生化指標、臨床特征以及有無并發癥產生。生化指標包括收縮壓、舒張壓、糖化血紅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臨床特征包括產婦早產次數、雙胎或多胎等。并發癥包括胎膜早破、胎盤早剝、胎兒窘迫、子癇前期以及前置胎盤等。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t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孕婦的生化指標結果實驗組孕婦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為110-160mmHg、60-110mmHg,糖化血紅蛋白為5.6-6.3%,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0.1-4g/L。對照組孕婦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為90-130mmHg、60-85mmHg,糖化血紅蛋白為4.8-6.0%,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0.1-0.3g/L。
通過分析上述數據可得:實驗組孕婦的收縮壓和舒張壓較高,糖化血紅蛋白和24小時尿蛋白水平也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孕婦臨床特征對比實驗組孕婦的早產次數為1-2次,雙胎或多胎的有3名孕婦,18.75%。對照組孕婦的早產次數為0次,雙胎或多胎的有10名孕婦,占5.29%。
通過分析上述數據可得:實驗組孕婦的早產次數以及雙胎或多胎的比例均高于對照組孕婦(P《0.05)。
2.3兩組孕婦并發癥的產生情況實驗組孕婦胎膜早破、胎盤早剝、胎兒窘迫、子癇前期以及前置胎盤的發生率分別為25%(4/16)、6.25%(1/16)、12.50%(2/16)、6.25%(1/16)和6.25%(1/16);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14.81%(28/189)、0.53%(1/189)、2.12%(4/189)、0%(0/189)和0.53%(1/189)。
實驗組孕婦產生胎膜早破、胎盤早剝、胎兒窘迫、子癇前期以及前置胎盤并發癥的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孕婦(P《0.05)。
3討論
妊娠糖尿病(GDM)增加了懷孕期間和之后不良后果的風險,包括2型糖尿病的長期風險4。患有異常高血糖癥的妊娠使孕婦處于圍產期不良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高風險中。目前,國際糖尿病聯合會2019年估計,全球有2040萬高血糖孕婦(HIP)影響了15.8%的新生兒。HIP與各種產科并發癥有關,即產后出血、難產、子癇前期等,如果診斷失敗,這些都會間接導致高圍產兒死亡率漏診或處理不當。除了圍產期影響外,髖關節還被認為是大多數慢性疾病的前兆。與大多數產科疾病通常在分娩后解決不同,髖關節標志著I型糖尿病和肥胖惡性循環的開始。因此,所有髖部婦女在懷孕前都需要進行細致的血糖控制監測,這種監測貫穿整個懷孕期。超過80%(83.6%)的全球髖關節病例是由妊娠期糖尿病(GDM)引起的【5-6】。
妊娠晚期GDF-15水平升高與CDM有關【7】,用于診斷CDM的最佳GDF-15臨界值為326pg/mL,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顯示GDF-15作為該疾病的生物標志物的重要性。生長分化因子15(GDF-15)是轉化生長因子(TGF)-β家族的新成員,是由于氧化應激,炎癥和組織損傷而釋放的。GDM與脂代謝紊亂有關,脂質網絡主要表現為血漿甘油二酯升高和短、飽和/低不飽和甘油三酯和血漿膽固醇酯降低,鞘磷脂和磷脂酰膽堿與發生GDM的高風險相關【8】,患有GDM的女性的載脂蛋白apoA2,apoC1,apoC3和apoE含量也較低【9】。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是診斷妊娠糖尿病的標準[10]。但是,在臨床上,某些結果正常的病例在妊娠中期被診斷為GDM。妊娠中期產生GDM的危險因素包括每公斤體重的休息能量消耗、每公斤體重的耗氧量是否符合醫學上的增重標準、孕中期至孕前體重指數增加、空腹血糖等。發現這些危險因素,85%的高危人群可被正確分類,以免被誤診[11]。患有GDM的孕產婦應被特殊護理,在整個GDM護理路徑中,強有力的跨部門護理可以通過支持健康行為改善產婦健康,促進體重減輕,降低隨后發生GDM和早發糖尿病的風險[12]。
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孕婦的收縮壓和舒張壓較高,糖化血紅蛋白、24小時尿蛋白水平、早產次數以及雙胎或多胎均較高(P<0.05)。實驗組孕婦產生胎膜早破、胎盤早剝、胎兒窘迫、子癇前期以及前置胎盤并發癥的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孕婦(P<0.05)。
綜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早產孕婦的收縮壓、舒張壓、糖化血紅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早產次數以及雙胎或多胎均高于足月分娩的產婦,早產的危險因素有胎膜早破、胎盤早剝、胎兒窘迫、子癇前期以及前置胎盤,對這些危險因素要盡早發現,及時處理,確保每一位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張曉倩,馮一奇.探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早產及足月分娩的臨床特征差異以及其早產危險因素[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6,3(16):124,126.
[2]趙莉莉,楊筱青,張瑞麗,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腫瘤壞死因子-α和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的表達與母嬰結局的關系[J].實用醫學雜志,2020,36(13):1793-1796.
[3]黃郁馨,李點杰,潘石蕾,等.林芝地區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維生素D含量與妊娠結局的關聯研究[J].廣東醫學,2020,41(3):225-228.
[4]吳少芳.探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早產及足月分娩的臨床特征差異與早產危險因素[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7):47-48.
[5]張洪芹,呂耀鳳,藺香云,等.孕前肥胖及孕期體重增長過度與妊娠期并發癥及分娩結局的關系探討[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2):117-119.
[6]黃晶,林也容,李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關易發因素及妊娠結局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8,24(23):3599-3603.
[7]趙爽,呂文麗,單書繁.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早產與足月分娩臨床特征差異性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14):22-23.
[8]黃欣欣,江秀敏,林艷,等.妊娠期糖尿病母親的新生兒出生48小時內血糖的動態變化及低血糖的影響因素[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7,12(5):342-346.
[9]張梅香.不同孕前體質指數及孕期體質量變化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分娩方式及妊娠結局的影響研究[J].系統醫學,2020,5(12):91-93.
[10]羅丹,李長霞.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早產及足月分娩的臨床特征差異與早產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4):512-514.
[11]楊莉,田杰,王躍芬.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高齡初產對妊娠及其結局的影響[J].四川醫學,2015,36(12):1657-1660.
[12]庾艷華,徐建中,鄧佩瑛,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早產與足月分娩臨床特征差異性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