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彩鈴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英語已成為一門非常重要的國際性語言,且蘊藏著豐富的人文知識。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不但要向學生介紹最基礎的英語學科知識,而且還需要將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英文素材、教學活動等與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相融合,讓學生在獲得英語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為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發展做鋪墊。
關鍵詞:初中英語;立德樹人;途徑
引言
由于國際競爭得愈發激烈,在政治、文化、軍事、經濟等領域中,道德、文化等軟實力PK已成為綜合競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v觀現今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在加強知識教育等傳統理念的影響下,大多數教師都會注重課堂知識的有效傳授,卻忽視了學生的德育培養。將德育教育與各個學科教學活動相融合,是新課改下的一個必然趨勢,英語學科也是如此。
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不過在具體實踐中,德育教育好像只是思想品德教師的責任,與其他學科教師并無直接關系。其實,并非如此。英語是一門外來語言,將德育教育與英語課堂相融合,則是加強學生德育教育的一個天然路徑。對此,廣大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課堂活動時,務必要加強德育滲透,并將其與教學實踐活動全面融合。接下來,本文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對其展開探討。
一、整合英語德育資源
(一)高效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資源
在當前的初中英語教材中,我們能夠直觀地發現:不管在哪一單元或小節中,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知識。例如:《Save our World》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對學生開展環保教育的文章。在課堂上,其教學要點是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環保的意義和價值,并且掌握實施環境保護的具體策略。不過,在課堂中,教師的教學并非局限于此,由于教材中的環保知識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必須要鼓勵學生進行拓展訓練。在上課前,教師需要布置預習作業,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推動下,調查本地存在的一些環境問題,并對其原因及應對策略進行分析,通過學生的親身操作及經歷,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整合相關素材,以便于引導學生有效地整合課堂教學內容,且在素材收集的過程中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體會。在此期間,學生的思維必然會變得愈發活躍,由此能夠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啟發,并對其中的內容產生深刻的理解。在課堂最后幾分鐘時,教師向學生安排課下作業,要求學生寫一篇與環保有關的文章。對此,通過這種訓練方式,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而且能夠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促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大大提升[1]。
(二)整合學科德育資源
雖然我們選擇的初中英語教材中包含著大量的德育內容,不過,這對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往往是陌生的,他們不能利用有限的英語知識去理解和吸收,甚至不懂得其中蘊藏的道理。對此,英語教師需要在其它學科的作用下,例如利用語文學科中所蘊藏的豐富多樣的德育內容來弱化英語德育內容的抽象性,由此來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例如,在《Look after yourslf》教學中能夠發現:在課堂中,我們不但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照顧自己,而且還需要體會到父母的關愛,同時我們還需要對父母給予關愛,為了強化這一課堂主題,則需要引用論語中的語言,例如:While one's parents are alive.one should not travel to distant places.If it is necessary to travel,there should be a definite directiion.翻譯過來就是“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在這一基礎上進行拓展與延伸,由此能夠幫助學生實現思想道德的延展,從而懂得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由此能夠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
二、扭轉教學模式
(一)小組合作,增強學生集體意識
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是很常見的,這對于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合作意識是有很大幫助的。所以,廣大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將新課改理念與課堂實踐活動全面融合,讓學生基于小組合作模式的推動下,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并且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汲取一些有價值、有內涵的英語知識。通過任務型教學法開展英語課堂活動,務必要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并按照教學內容的基本需求,通過特定的任務去加強學生的合作探究。比如,基于分層教學理念的作用下,對本班學生進行科學分組,然后在不同的小組中篩選出臺長、采編人員、主持人等,接著根據本節課掌握的知識,利用課下時間編排一則故事,也可以編排小品、相聲、講故事等。這樣學生在小組的推動下,能夠編制出一些獨特、個性的表演節目,在幫助學生增強學科知識的前提下,能夠使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團結的樂趣等,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2]。
(二)情境創設,加強學生的道德認識
對于初中英語教學的本質來說,則是鼓勵學生靈活應用英語知識。不過,單一的語言文字灌輸是無法達到這一目標的。所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需要利用情境創設的方法,將課堂中的知識以形象、直觀、生動的方式為學生進行呈現,幫助學生在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中自主參與,由此能夠獲得情感共鳴。例如,在《Is this your pencil》教學中,教師安排學生直接在課堂上開展失物招領表演活動,要求學生自由選擇不同的角色進行表演。通過形象、生動的演繹,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到相應角色的心理變化,由此能夠獲得感同身受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拾金不昧的良好品質。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務必要強化德育的意義和價值。德育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要盡到的一個重要職責。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觀念需要運用完善、科學的教學策略,對此,在本文的研究中,筆者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繼而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為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奠定穩固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保元.立德樹人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中學生英語,2019,000(012):108-108.
[2]唐承琳.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教學德育滲透實踐探索[J].中外交流,2019,026(021):244.
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9]GHB105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