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艷茹 馬立坤
摘? 要:從“互聯網+”視閾來看,當今現代化物流企業的標志之一是具備物流信息技術和物流信息系統,企業需要掌握基于計算機技術的物流信息技術和物流信息系統的應用型人才能更好地促進其發展,而高校培養的人才需與企業對接,所以高校要致力于培養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物流信息系統設計》是物流工程專業一門綜合知識運用的實踐課程,著眼于對該課教學設計改革的必要性進行探討,設計出課程內容體系如:課程目標、課程要求、課程內容及學時分配等,并以學生報告為例進行評價標準的制定,最后對該課程進行總結及展望。
關鍵詞:物流信息系統設計;B/S架構;課程體系;評價標準;倉儲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internet+”, one of the signs of today's modern logistics enterprises is the possession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s. What enterprises need are application-oriented people who master computer-based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s. To promote its development well, the talents cultivated by universities need to be connected with enterprises. Therefore, universities should devote themselves to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with relevant knowledge and skills.“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is a practical course of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pplication for logistics engineering majors. It focuses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ourse, and designs the course content system such as course objectives, course requirements, course content and class hours assignment, etc., and use the student report as an example to formulate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finally summarize and prospect the course.
Key words: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B/S structure; curriculum system; evaluation standard; storage system design
0? 引? 言
當今物流業發展迅猛,中國物流業總體規模快速增長,雙十一銷售額已突破4 000億大關,物流不容置疑的已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物流成本費用、“最后一公里”等方面還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有很多需要研究、改進的地方。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當今現代化物流企業的標志之一是具備物流信息技術和物流信息系統,企業需要的是掌握基于計算機技術的物流信息技術和物流信息系統的應用型人才才能更好地促進其發展,而高校培養的人才需與企業對接,所以高校要致力于培養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鑒于此,對物流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能培養出真正為國家和社會解決物流實際問題的人才,既能從事最常規的物流業務運作,也能對物流系統出現的運營問題進行維護[1]。目前一些物流專業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講授等較為陳舊,也應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地進行修訂和完善。
《物流信息系統設計》課程是物流工程專業的實踐課程之一,一般安排在大三第5學期期末,總學時32學時,課程設計2學分,集中安排2周時間進行。該課程旨在提高學生信息系統開發能力,使學生掌握物流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點,明確物流信息系統建設階段的內容和方法,并能夠獨立完成物流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和實施[2]。它需要《數據庫設計》、《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系統開發技術》等前期課程為依托,是綜合的實踐課程,所以對該課的教學改革,其前期的課程也要有所變動,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故有必要對它的教學設計改革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并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進行調整和改進。
1? 《物流信息系統設計》實踐課程存在的問題
《物流信息系統設計》課程目前的實現形式是C/S架構,所用語言是Visual Basic,在其內實現界面設計,與后臺Sql數據庫進行ODBC相連后實現各模塊的過程。但當前互聯網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習慣打開瀏覽器就能看到系統,比如財務管理系統、OA系統、教務系統等,因此該課程也將逐漸轉向B/S架構課程的講授[3]。B/S架構分為三層架構,第一層是表現層,主要是與瀏覽器進行數據交互,獲取請求的參數信息,調用業務層的方法,給瀏覽器返回與請求相對應的數據。第二層為業務層,處理業務需求,調用持久層邏輯。第三層是持久層,進行與數據庫有關的操作,根據傳遞過來的參數,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查詢,保存等操作[4]。
鑒于該實踐課程教學設計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前期的課程中如《信息系統開發技術》課程也要將所講開發語言從
Visual Basic轉為Java、Dreamweaver、jsp及其與數據庫相連的JDBC技術的講授;《物流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輸入輸出設計講解要基于B/S架構的界面進行講授等。在《物流信息系統設計》實踐課程中,將由學生獨立設計基于B/S架構的物流信息系統,從系統全生命周期開發入手,實現規劃、分析、設計、實施、測試和維護等階段的內容。為學生更好地進行物流信息系統設計,將前期所講知識在此得到更好的綜合運用。該實踐課程改革后,要讓學生能夠有更好的接受力,必須設計一套較為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課程評價標準等,以此提高學生的系統開發能力。
2? 《物流信息系統設計》實踐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2.1? 加強校企合作,物流企業參與修訂課程體系
針對目前物流人才就業市場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脫節問題,應加強校企合作。邀請企業家、管理者等進入課堂,就某一技術或某門課程對學生進行培訓;同時,帶領學生到物流相關企業進行參觀,熟悉企業操作流程、所需技能知識等,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了解物流企業文化與運營。物流企業參與修訂課程體系,課程體系設置根據企業的需求,并依據企業的戰略布局和文化等作出調整和改善。以市場和就業為導向設置的專業極具特色,培養出能夠滿足企業戰略布局和運營的應用型人才,且在培養方面,多注意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態度和責任感[5]。
2.2? 設計以“學生為主”的校內實踐教學模式
高校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在實踐課程環節培養尤為重要。設計以“學生為主”的校內實踐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物流信息系統設計》實踐課程中,結合企業案例,依據課程理論知識設計出能夠解決企業工作中實際問題的物流信息系統,教師在教學中只需負責指導和答疑,并依據學生完成的結果給出效果評價,對學生創新性思維、計算機能力都將得到培養和提高。
2.3? “自有+外聘”師資力量相結合
新實踐教學模式下,對師資力量也提出要求,要求教師要不斷提升知識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培養出應用型人才,才能將以“學生為主”的實踐教學模式更好的執行。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教師參加師資學習培訓班;二是走入企業、高水平學校多學習先進的知識和技能;三是多參加物流大賽提升自身能力。同時,也應聘請具有高水平的企業人員或高校教師進入學校擔任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取長補短,更好地實現人才對接、更好地培養新時代需要的人才。
2.4? 結合競賽,教學相長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百蝶杯全國大學生物流仿真大賽等各類物流實踐技能大賽均以物流信息系統為依托舉辦并實施。這些賽事的開展,能夠為物流學生搭建一個優質的平臺,使得指導教師和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綜合能力也必將得到較大提高,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3? 課程教學改革內容與評價標準
現將該課教學改革中的課程內容體系如:課程目標、課程要求、課程內容及學時分配、技術路線等進行闡述,并以改革后學生的《倉儲系統設計》完成情況為例進行評價標準的制定。具體如下:
3.1? 課程內容體系設置
該實踐課程內容體系包含課程目標、課程要求、物流信息系統要求、課程內容及學時分配、技術路線等。
3.1.1?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物流在制造企業和流通企業的重要位置和主要作用,熟悉物流行業、企業的主要運作流程,掌握并應用現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從而提高學生的物流專業技能、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能力。
3.1.2? 能力要求
通過學習該課程,使學生能夠掌握物流信息系統開發全生命周期的規劃、分析、設計、實施、運行與維護等各環節內容,熟練掌握物流信息系統具體的業務流程圖、數據流圖、概念設計圖、數據庫表、界面、程序等的繪制與設計,具備獨立完成基于B/S架構的物流信息系統的開發能力。
3.1.3? 物流信息系統要求
物流信息系統應以客戶服務為核心,以主要運作單據的信息化為基礎,實現企業與客戶間的電子化對接,實現訂單處理、庫存管理、運輸管理、配送管理等物流活動的信息化和標準化,充分實現公司內外部信息的交換和數據的共享,提高統一協調運作能力和個性化服務能力,有效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降低物流的總成本。新系統的目標定位和設計要有前瞻性、先進性,而在實施中要進行目標分解,要符合物流公司的發展戰略,經營管理模式等。
3.1.4? 課程內容及學時分配(如表1所示)
3.1.5? 課程設計說明書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3.2? 課程評價標準
3.2.1? 成績評定
該課程設計成績100分,由學習態度及平時成績、技術水平與實際能力、說明書(分析報告、流程圖、數據流圖等)撰寫質量、創新性5部分構成,具體分值如表2所示:
3.2.2? 課程效果評價
該課程的平均成績應在75分以上,成績要符合正態分布,目前該課程改革已實踐3年,完成度良好。現以學生報告《天院后勤管理系統》登錄模塊、商品信息添加界面設計完成情況為例進行展示(如圖2、圖3所示)。
4? 結? 論
隨著物流技術的革新,互聯網的發展,《物流信息系統設計》課程還有許多改進的地方,其一是將物流信息系統設計課程,可以發布到網上,接受更多用戶的檢驗;其二是向移動互聯網發展,逐漸轉為移動手機平臺APP的開發,與當前的技術銜接更加緊密。教學內容也將繼續與時俱進,讓學生掌握更多新技術、前沿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也需加強校企合作、注重“學生為主”新模式的實踐,提升“自身+外聘”師資力量建設,并更好地使學生將所學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做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評。
參考文獻:
[1] 林麟. 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 教育現代化,2019,98(6):15-16,20.
[2] 劉艷輝,方亮,林鋼,等. 應用型本科物流工程專業物流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能力構建與實施[J]. 中國市場,2017(28):229
-231.
[3] 王昀.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 智庫時代,2019(24):219-220.
[4] 馬萬祺,楊超宇. 基于J2EE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2018,18(9):64-70.
[5] 李曉艷. 基于“互聯網+”視閾的物流信息系統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究[J]. 普洱學院學報,2019,35(4):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