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鈺
【摘? ? 要】在小學階段,美術課無疑是一門備受學生喜愛的科目。小孩子都喜歡畫一些簡單的事物,表達內心對于美好世界的想象和期待。因此,相較于其他學科,學生對于美術的學習積極性會高得多。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美術? 教學方法?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04
雖說學生對于美術課的學習熱情較高,但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用“依葫蘆畫瓢”的方式教學生畫畫,很少真正深入到理論知識的教授中。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也容易降低學生對美術的好感度。要如何開展好小學美術的教學,切實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就要求教師要探尋出適合的教學方法來實施教學。
一、創設情境,結合美學理論進行教學
情境的創設不管是何科目是何年級都永不過時,但需要加強推進。雖然學生對于美術的學習積極性要比其他學科高得多,但依然需要教師創設相關的情境,在情境的創設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提高學習的興趣度。例如,在給學生講授如何畫國旗時,教師可以從國旗的設計理念開始,滲透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在學習繪畫之前能夠產生強烈的繪畫欲望。除了情境的創設外,美術理論知識的學習也不容忽視。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會開展美術理論課的學習,往往都是教師先演示畫一遍,讓學生硬記住步驟,之后讓學生“依葫蘆畫瓢”機械式地進行繪畫。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學生完全就是在機械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沒有經過美學理論的學習,不知道色彩的搭配,也不能理解為什么要這樣畫,繪畫的技巧掌握情況幾乎為零。因此,在教授繪畫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附以相關的知識理論來解釋其中存在的美學原理和技巧。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能夠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對于一門極具美學因素的學科,讓學生發現美、表達美也是很重要的。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一切事物都會有獨屬于孩童時期的純真的審美標準。對于學生的審美,教師需要做到尊重和鼓勵,不能從大人的角度去評判孩子眼中的世界,要學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感知學生所認識的美。因此,在對一個事物進行繪畫之前,教師不要急于示范繪畫步驟,可以先征集學生對于該事物的認識,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于所繪事物存在的美學的認識,教師在學生對于所畫事物的理解基礎上再開展細節處的繪畫教學。例如,在鴨子的繪畫過程中,有的學生看過動畫片《唐老鴨》,就會覺得給鴨子畫上衣服更有趣;又或者有的學生看過《丑小鴨變天鵝》的繪本,就會覺得畫的鴨子肯定有雙亮晶晶的圓眼睛,所以即使丑小鴨其他的外表條件都比較差,但長大后依然會變成擁有美麗大眼睛的天鵝……對于學生獨到的美學理解,教師要學會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絕不能用固有的刻板印象去強制要求學生一板一眼地繪畫,而是要根據學生的理解教給學生相應的畫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美學認知,并鼓勵學生多進行美學的表達,可以逐步培養起學生的審美和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對于學生的腦力發展極其有益。
教師在布置繪畫作業時,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從自身的認識出發,去突出事物的特點,展現不同的美。比如對于一個楊桃的仿畫,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收獲不同的美。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要杜絕同一幅畫的完全照抄,這樣無異于扼殺學生的繪畫創造力,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三、結合多媒體開展教學
相較于過去單一的教師示范教學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在教學工作中的大量使用可以豐富教學過程,讓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增強。世界名畫如此多,教師可以從中選取比較適合小學生觀賞的名畫,在課上進行分享,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直觀感受名畫的魅力。此外,教師還可以收集生活中存在的美學元素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學會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看待世界,發現萬物的美,并嘗試用自己的畫筆勾勒出美的形狀。
在名畫的欣賞過程中,結合專業人士對名畫的分析和解釋進行分享,讓學生逐步培養自己對美學的理解能力和對美的鑒賞能力。可能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來說,對名畫的欣賞能力還是比較有限的,畢竟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還不夠完善,這就需要學生充分發動各個感官切身去體會。比如,在分享靜態的名畫或者生活中的山水畫的過程中,可以配上相適宜的動態音樂背景,在視覺、聽覺的雙重配合下,能夠讓學生達到心靈共鳴的效果。在這個鑒賞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美育的發展,讓學生在美學的熏陶下,充滿對生活和世界的熱愛,使學生有更大的信心去迎接未來,去探尋美。
另外,在信息化時代下,我們能接收的信息十分豐富且多樣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去搜集具有創意和教育意義的畫作,并在課上進行分享,表達自己所選畫作存在的意義和啟迪,并邀請全班同學一起進行二次創作。在這個自主學習、主動分享、發現美的過程中,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將手工剪紙與繪畫相結合
剪紙是中國的傳統手工藝術,其中也包含滿滿的美學元素。將剪紙藝術與美學繪畫結合起來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很多學生喜歡將自己的畫做成剪紙,串聯起來形成不一樣的美景。所以,將手工剪紙與繪畫相結合,讓學生將自己想畫的事物畫下來,之后做成剪紙,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提高教學效果。
五、帶學生在校園里寫生
對于需要充分調動學生觀察力的小學美術教學,教師應帶領學生在校園內進行觀察。校園里的花草樹木都可以是學生寫生的對象。教師在帶領學生觀察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問題串的形式來加深學生對觀察事物的特點的記憶。如“同學們,覺得這棵樹最大的特點是什么?”(答:它結的果子像數字“八”,這就是八角楓);“同學們,看看這棵樹有幾種顏色?”(答:葉子的綠色,果實的淡紅色,樹干的棕色等等)。通過問題串的形式,學生會在頭腦內形成對所繪事物的特點的把握,對于寫生來說也比較容易。
小學美術對于學生來說,本來就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很少有學生不愛畫畫,就算是在課本上亂涂亂畫也是繪畫的一種。美術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學生去繪畫,在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的基礎上,逐漸開展美術相關理論的教學,加深學生對美學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在學生所畫的材料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想畫的內容,在繪畫過程中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完成自己的美術創作。雖說美術教學看起來不難,但也需要教師選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才能教好每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