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梅
【摘? ? 要】小學語文作為教學的重點科目,教師需要不斷改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從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這四個方面,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提供了參考意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79
小學語文教學既包含語言教學,又包含文化教學,課堂也應該呈現教學多元化,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豐富教學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知識教育固然重要,但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語文學習必不可少的內容就是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寫作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表現形式,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寫作和閱讀水平,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一、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極其重要,知識無窮無盡,如果僅依靠教師的傳授遠遠不夠,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和不斷探索,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文化素養。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學生既要學習一定的文化知識,又要在學習中提高思想認識,改善思維方式,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成績。小學是知識入門階段,知識相對簡單,學習環境也相對輕松,教師要注意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水平,讓學生不斷了解新鮮事物,增長學生見識,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并且給學生準備幾道預習的問題,然后讓學生討論課文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在正式上課的時候找幾個學生來分享自己的看法,以此來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也可以準備一個成語,讓學生來思考這個成語的意思并用成語造句,然后學生翻字典查閱成語的意思,最后教師再進行教學。學生對于自己動手學到的知識往往印象更加深刻,教學效果也會有明顯的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是每個領域中必不可少的技能,要從小學開始培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為將來的學習做好鋪墊,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學習環境是影響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學課堂的進步。小學生對未知領域都充滿好奇心,只要教師加以引導,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語文是一門比較活躍的學科,需要輕松的氛圍讓學生自由地表達觀念,提高思考力。如果課堂過于嚴肅或者是以教師為主導,就會讓學生產生不好的心理狀態,部分學生也會封閉自己的內心,這樣不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更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先與學生共同玩一個游戲,如采取快問快答的方式,讓學生快速地回答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和學習情緒,然后教師再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在講課期間,可以經常與學生互動,增強學生與課堂的黏性,并且讓學生融入課堂,不斷思考,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教授學生認識病句類型的時候,可以先給出幾個病句例句,讓學生討論和探究病句的錯誤之處,并且積極發言,表達觀點。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意見,需要學生進行自我調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規劃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課堂中學有所得。
三、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閱讀在社會的發展進步和學生的個人成長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語文學習中一個重要的內容。通過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力,領悟更多人生道理,獲取更多知識,不斷開拓眼界,提高思想認識,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如果學生缺少閱讀或者閱讀水平較低,成長進步的速度也會降低,不會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教師要提高自身的閱讀教學水平,才能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
課文是學生必讀的文章,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的時候,要教授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中心點和一些寫作手法,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促進學生閱讀效率的提高,為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奠定基礎。除了閱讀課本文章之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找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比如讓學生閱讀一些青少年版本的文學作品,對學生的文學素養有一定的啟蒙作用。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舉辦閱讀會,讓學生自由分享自己的閱讀方法和在閱讀中悟得的道理,在交流中交換思想觀念,讓學生學會明辨是非,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能夠促進思想的進步和思維的提高,對語文教學課堂有著積極的影響。
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寫作是表達思想觀念的一種方式,寫作能夠讓學生在思考中對事物產生更深刻的理解,提高感悟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重點內容,也是考試的重點,學生的寫作意識更要從小培養。寫作需要學生不斷觀察和思考事物,更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和良好的文筆,才能更好地完成寫作。如果學生的寫作水平較低,則對其語文學習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利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小學作文更多偏向于記敘文的寫作,教師應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平凡的生活中能夠感悟更多人生道理。寫作的靈感往往來源于不經意之間,教師可以讓學生平時寫一些片段,記錄生活的點滴以及當時的感悟,之后再不斷地閱讀和理解,最后再將這些素材寫進作文之中,提高作文的真實性和感染力。教師也需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比如描寫一個人的外貌,有些學生寫得過于簡單和表面,不能通過外貌來襯托人物的性格,對學生存在的這一寫作情況,教師就要加強學生對外貌描寫的訓練。在寫作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會產生不同的問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耐心教導,不斷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進步。
總而言之,小學是學生知識啟蒙的階段,也是學生正式學習和理解新事物的階段,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不斷提高教學有效性,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全方面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國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研究[J].新課程,2021(32):48.
[2]江潔.基于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教學實踐與反思[J].小學生(中旬刊),2021(0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