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混合式教學是通過結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優勢而形成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對于混合式教學和線上教學的態度對線上線下學生的學習成效有直接的影響。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分別從自我效能感、感知有用性、感知享受性、教師滿意度和多媒體教學五個維度研究混合式教學下的教師態度。結果表明,現階段教師具備相應的信息化素養能力,線上教學環境方面的教師滿意度仍有待提高,感知有用性、感知享受性與滿意度呈現顯著性相關,證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享受性對滿意度具有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教師;態度
【作者簡介】田亞菲(1996-),女,漢族,河南焦作人,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碩士,研究方向:教學法方向。
【基金項目】本文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混合式教學下的學習態度研究”(項目編號:XJ2020 G018)的階段性成果。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信息化教學紛紛走進了各地高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下教學無法順利開展,于是信息化線上教學在短短數月之內為各地高校所采用。教師的信息化素養能力必然會影響線上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新教改倡導教師的角色演變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促進者,幫助者”,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推動學生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課堂活動的中心,而教師推動學生學習的力量主要來源于教師態度。著名的“皮革馬列翁實驗”表明教師期望對學生學習可以產生顯著性影響,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教師對待不同教學模式的態度,對學生以及教學過程勢必會造成相應的影響。增強教師信息化素養能力和線上教學態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這也是本研究的根本目的。
二、文獻綜述
混合式教學是通過結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優勢而形成的新型教學模式,有利于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倡導的教學目標(何克抗,2004)。2020年,疫情改變了教師對待線上教學的態度。調查顯示,在后疫情時代,超過4/3的高校教師愿意接受“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這種經歷也是影響教師在線教學態度的重要因素(鄭宏,謝作栩,王婧,2020)。
態度是人們對一定對象相對穩定,內部制約化的心理反映傾向。Rosenberg從態度的結構視角出發,提出了態度的三維結構理論,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意向三個組成部分。教師態度包括情感態度、認知態度和行為態度三個方面,教師態度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成績,還會影響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周平,2008)。學生態度對學生的成績具有顯著性影響,而學生態度又受到教師態度、教師期望、學生行為和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王二平、車宏晨,2005;殷雷,2008;張志紅、耿蘭芳,2009)。
信息化時代,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和態度在教學方面占據了重要地位。Liaw根據技術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提出3-TUM(three-tier technology use model)、認為信息化教學下教師的個體經驗和系統平臺質量、情感認知層面及行為傾向對教師的線上線下教學態度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本研究借助Liaw的理論模型,從教師個體信息化經驗和系統平臺質量、情感和認知層面進行教師的信息化態度和教學態度研究。
三、研究方法
1.調查對象。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新疆某大學教授公共英語課程的62名教師。所有參與對象均以匿名方式完成本次問卷調查,發放問卷62份,收回有效問卷62份。
2.調查工具。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該問卷引自于Liaw (2007)的教師問卷。問卷題目分為三類:(1)教師個人信息部分(9道題);(2)教師的個體經驗(7道題);(3)教師態度(16道題)。問卷調查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
3. 統計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 25.0 軟件包整理調查數據。首先,本研究通過SPSS 軟件檢驗相關調研數據的信效度,該問卷的總體信度系數為0.939,表明該問卷的內部信度系數非常理想,并通過探索性因子分子檢驗該問卷的效度,發現該問卷KMO系數值為0.801,Bartlett's球形檢驗均達到顯著性水平(p<0.001),表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效度,并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進行數據分析。
四、研究結果分析
1. 教師個人信息描述。本研究的抽查對象共62名教師,以女性教師為主,占85.48%;教師中教齡為16-25年人數居多,占53.22%;在職稱方面,講師占75.81%;在學歷方面,碩士學歷占83.87%;80.65%的調查對象參加過混合式教學培訓。調查顯示,該校的大學英語類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學堂在線、Umoocs、學堂云和學習通等多個線上學習平臺來輔助教學。在教師的個體經驗方面,由教師的個體使用經驗均值(M=3.73)可知教師對于信息化時代的網絡教學、學習平臺及雨課件和操作系統等方面已經具備一定的信息化能力,其中教師在使用雨課堂方面的均值最高(M=3.95)。
2. 教師態度。本研究從自我效能感、感知享受性、感知有用性、滿意度和多媒體指導教學五個維度來調查研究教師對線上教學的態度。由下表可知,問卷中教師態度下的五個維度均值,除了教師滿意度以外均在3.5以上,表明教師在自我效能感、感知享受性、感知有用性和多媒體教學方面的態度整體上處于滿意狀態。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對線上教學滿意度與其他四個維度相比并不是非常理想。
統計數據表明,受疫情影響,教師對于線上教學表現出積極樂觀的態度,教師普遍接受信息化網絡教學,且對學生和教師教學的開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在線上教學方面分別在自我效能感、感知享受性、感知有用性和多媒體教學方面都持有積極態度,教師滿意度方面稍遜于其他四個方面,綜合看來,教師滿意度較低主要受到線上教學環境的影響。線上教學環境仍是混合式教學及線上開展教學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對線上教學環境的改善仍是相關教學部門和學校現階段的首要任務。
3.不同對象群體的差異分析。調查顯示,教師性別,教齡和學歷對教師的態度并沒有構成顯著性影響(p>0.05)。在教師職稱方面,調查結果表示,講師的態度在感知享受性(p=0.001<0.01)、教師滿意度(p=0.002<0.01)和多媒體教學方面(p=0.05<0.01)均顯著性高于教授和副教授。而在感知有用性方面,教授態度(p=0.01<0.05)的顯著性高于講師和副教授態度;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教師的態度無顯著性差異(p=0.15>0.05); 在培訓經歷方面,統計表明,參加過混合式教學培訓的教師和未參加過混合式教學培訓的教師,兩者的態度在自我效能感方面的差異顯著(p=0.04<0.05),在感知有用性、感知享受性、多媒體教學和滿意度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由統計結果可知,教師職稱對教師的線上教學態度存在顯著性影響,講師在感知享受性、教師滿意度和多媒體教學方面的態度要比教授和副教授的態度更為積極,而在感知有用性方面,教授的態度高于講師和副教授的態度。參加過混合式教學培訓的教師在自我效能感方面要顯著高于未參加培訓的教師。
五、結語
新冠疫情使線上教學以更快的方式促進了自身的發展,線上教學作為新興領域同時又是線下教育的有益補充,它可以通過其自身獨有的優勢,使教育以更公平、更全面、更權威的方式走向億萬學生。各高校開展的線上教學雖形式各不相同,但教師在線上線下的教學態度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對于線上教學的態度直接影響到線上及線下學生學習的效果。因此,相關教學部門應將教師態度列為調查研究的重要對象,培養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教師對于線上教學環境的滿意度,認識到教師的合理需求并有針對性地完善其存在的相應問題與不足。
參考文獻:
[1]Liaw S S, Huang H M,Chen C J. Surveying Instructor and Learner Attitudes toward E-learning[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7(49):1066-1080.
[2]王愛平,車宏生.學習焦慮、學習態度和投入動機與學業成績關系的研究——關于《心理統計學》學習經驗的調查[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01):55-59.
[3]殷磊.學習態度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以學習考勤記錄與課堂提問成績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初步探索[J].心理科學,2008,31(6):1471-1473.
[4]張志紅,耿蘭芳.學習態度對大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的實證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9(10):87-89.
[5]鄭宏,謝作栩,王婧.后疫情時代高校教師在線教學態度的調查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7):54-64.
[6]周平.論教師態度對學生的影響[J].現代教育科學,2008,2(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