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
摘 要:對于智慧圖書館來說,其是智慧發展的探究方向,更是我國傳統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主流趨勢。在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需要經過空間再造升級、資源共享、智慧服務等,以此來實現智慧圖書館健康發展。文章就結合智慧圖書館內涵概述,重點對智慧圖書館具備的特點進行分析,根據智慧圖書館技術支持提出智慧圖書館建設途徑。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 知識服務 智能化 特點 建設途徑
中圖分類號:F062.5;G2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5-219-03
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促進我國了社會的快速發展。圖書館建設是一個城市建設發展標志,智慧模式在圖書館建設中應用,能夠促進城市更好建設與發展。由此可以得知,智慧圖書館已經成為現代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標準。但是從目前情況來說,我國在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建設效果并不理想,還需要通過科學規劃,讓圖書館建設和信息技術充分融合,真正做到軟硬設施有機結合,將智慧圖書館自身價值全面發揮,從而促進我國圖書館事業穩定發展。
一、智慧圖書館的內涵概述
所謂的智慧圖書館,也就是在傳統圖書館引導下,將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融入其中形成的產物,是感知智慧化和數字圖書館服務智慧化的綜合體。通常情況下,智慧圖書館是在數字圖書館的基礎上形成。數字圖書館和傳統圖書館比較后得知,數字圖書館特別注重對知識資源的轉化,其具有數字化特點,以實現對文獻資源數字化保存和使用。通過建立數字圖書館,能夠實現數字文獻資源的長久保存,提高資源使用效率[1]。而智慧圖書館也就是在數字圖書館背景下進行轉型升級,把數字圖書館日常的各項數據資源和用戶需求進行結合,關注數據獲取和分析,強調數據資源使用,探究怎樣結合數據分析進行決策處理,讓有限資源得到高效使用,滿足不同客戶的實際要求。
二、智慧圖書館應具備的特點
(一)知識共享性
智慧圖書館通常構建在智慧化基礎上。通過把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化技術應用進來,能夠把原本獨立的信息進行結合,實現文獻信息與用戶之間的智能傳遞,促進信息共享,給讀者提供更多圖書服務。通過圖書信息傳遞共享,能夠有效處理各種問題,可以將智能圖書館具有的網絡化、智能化特點充分展現。
(二)服務高效性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環境下,由于紙質圖書館管理模式具有傳統管理效率低的特點,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讀者信息使用要求,特別是在圖書館建設規模逐漸擴大環境下,出現基礎設施負荷逐漸增加,服務體系中信息量、超負荷運轉等現象.利用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能夠給讀者提供更加專業和規范的信息服務[2]。
(三)應用便捷性
在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應該按照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進行,通過使用圖書館+云計算+互聯網等方法,讓讀者感受智能化讀書服務,給讀者提供靈活多樣的閱讀空間,享受智慧圖書館給其提供的便利。除此之外,智慧圖書館也能在各種現代化技術的配合下,為讀者提供圖書信息、查詢閱讀等服務。
三、智慧圖書館技術支持
(一)物聯網技術
隨著近幾年科技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早已融入到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在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其具備的主要功能在于無感借閱。通過把互聯網技術運用到智慧圖書館建設中,能夠滿足讀者無感借閱要求。在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涉及環境智慧化管理內容。通過加強智慧圖書館環境營造,可以給讀者提供一個靈活、方便的閱讀氛圍,其中包含安全、節能等內容。通過使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照明系統、空調系統自動化管理。
(二)大數據技術
讀者在智慧圖書館閱讀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信息。為了給讀者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及時給讀者尋找閱讀材料,這就需要根據讀者閱讀習慣、閱讀喜好來進行記錄,通過使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信息進行整合,能夠給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3]。所以在智慧圖書館建設與發展過程中,通過使用大數據技術,能夠有效縮小智慧圖書館服務差等因素,能夠深層次挖掘讀者需求,提高圖書服務的針對性。
(三)人工智能
在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要求給讀者提供深層次服務,結合讀者需求,從海量數據庫中尋找所需信息,并以讀者需求為依據提供相應服務,這是傳統圖書館無法做到的。人工智能如同人類大腦,具有無法比擬的儲存和計算功能,因此在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引進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給讀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知識服務。
(四)高速通信
隨著5G時代的來臨,促進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通過使用5G技術,能夠支持智慧圖書館精準定位和高速通信,實現人工智能機互動,為讀者提供更多智能化服務[4]。
四、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途徑
(一)空間再造升級
在智慧圖書館空間再造升級中,具體展現出人性化和高效化的特點。首先,按照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實現圖書館技術改革。在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應從資源及服務兩個方面來進行提高,力爭給讀者提供專業服務。隨著新形勢時代來臨,讀者需求發生了一定改變,應該向多元化的趨勢邁進,智慧圖書館空間再造也應結合讀者要求,朝著讀者服務方向轉變。是在空間處理上,應滿足個性化服務要求,從讀者角度入手進行規劃設計,讓讀者感受個性化服務帶來的良好體驗。另一方面,需要科學構建休閑與教學充分結合的空間環境,提升空間使用效率。空間多元化是智慧服務環境基本要求,應在物聯網技術的配合下,秉持綠色發展理念,讓各空間相互配合,通過使用傳感器等,讓讀者能夠及時獲取所需資源。加強智慧圖書館空間管理,如增加創客空間功能,滿足不同讀者要求,感受智慧服務價值。
(二)資源共享
要想實現資源共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實現智慧圖書館的數字化,其中包含館內藏書、圖書資源、期刊資料等,而這些實體資源在圖書館中占有較大比例,不但占據一定空間,同時對這些館藏數據管理和維護更為復雜,使相關人員工作開展十分不便。所以,為了實現智慧圖書館,應把現代化技術應用其中,例如通過使用掃描設備,將館藏信息轉變為具體數據進行記錄保存,這樣能夠讓資源更加豐富,也能實現各項館藏數據信息的保存和使用。在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其核心任務在于將圖書館中讀者信息進行整合。在此過程中,需要將不同讀者個人信息轉變為具體數據,讓每個讀者都能具有獨立賬戶,該賬戶主要記錄圖書館中各個讀者的基本信息和借閱信息等。針對賬戶管理和分析,需要對各個讀者借閱情況和需求進行分類,從而實現細化管理,讓每個讀者都能感受到優質服務。在數據化完成后,將數據信息資料進行匯總與分類,設置圖書資料知識庫和讀者興趣庫,讀者可通過圖書館的信息查詢系統以及圖書館的網站、APP等進行查詢。此外智慧圖書館還應該進一步實現資源共享。通常情況下,在資源共享過程中,采取的方法有兩點,一個是利用傳統圖書館模式。圖書館和其他圖書館之間相互連通,形成范疇性知識體系,實現各項資源傳遞和共享,為讀者提供多元化服務。另一個是加強智慧服務體系建設,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方法。通過使用移動終端和信息服務平臺,全面發揮微信社交平臺價值,增加用戶和圖書館之間的互動性,實現資源傳遞,及時反饋。或者根據用戶統計數據,建立知識中轉站,和外界信息鏈接,重新整合和分析各項資源,將分析結果共享給用戶,提高線下讀者使用效率。
(三)傳統服務與智慧服務相融合
對于圖書館,不管是傳統服務,還是智慧服務,都要按照以人為本原則進行服務理念優化,利用傳統服務模式實現借閱流通、參考咨詢等。智慧服務則是在傳統服務的基礎上,通過采取人工和智能相結合的方法,適當擴展服務內容,對新資源和新知識高效開發,將圖書館自身的價值充分發揮。通過創新服務內容,改革服務模式,將其充分融合,貫通到圖書館中,讓其逐漸發展成數字圖書館、智慧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數字化、智慧化服務。通常情況下,智慧圖書館自身具有一定感知功能,智慧服務的主要優勢在于服務泛載化,也就是不會受到時間、地域等因素影響,能夠給讀者提供更加專業的知識服務。所以,在智慧服務模式建設過程中,應該從傳統服務基礎上完成,具體展現在智慧化制定和管理服務。即:根據每個讀者實際要求,鼓勵讀者積極參與其中,根據實際情況完善相應規章制度,給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框架,促進智慧服務資源傳遞;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資源推送,結合情境感知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給讀者提供專業服務。除此之外,也可以把智慧服務運用于教育等行業中,凸顯其智慧化特點。
(四)凸顯知識型服務
知識型服務也就是智慧圖書館具備的主要特征。智慧圖書館能夠給讀者提供智慧化服務,把開發知識當作核心,把提供知識型服務為根本,給讀者提供紙質圖書、信息服務及海量數據。但是在此過程中,將會產生大量無序信息。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們對知識需求逐漸升高,智慧圖書館應充分展現出知識型服務特點,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深度開發各種指揮信息,對收集的信息重新組合,營造多元化知識環境,實現知識網絡化組織,根據人工智慧要求,給更多讀者提供知識型服務。在知識型服務中,涉及的內容有三點,一個是通過使用語義網技術,讓各項知識得到充分融合;另一個是通過數據挖掘、主題分析等,對海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最后建立數據透析和知識圖譜,以更好滿足不同讀者實際需求。通過建立相互連通的信息生態系統,利用各種現代化手段進行信息采集,在智能化技術作用下,實現各項數據信息的整合,讀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信息查找,不會受到空間約束。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智慧圖書館已經成為今后圖書館建設發展的主要趨勢,和傳統圖書館對比分析,其具有智能化、數字化特點。現階段,我國在智慧圖書館建設上,正處于起步階段,隨著互聯網技術水平的提高,智慧圖書館理論知識也在逐漸完善,在云計算等現代化技術引導下,根據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要求,總結西方國家智慧圖書館建設經驗,以此來更好完成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 邵波,單軫,王怡.新一代服務平臺環境下的智慧圖書館建設:業務重組與數據管理[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2):27-37.
[2] 李玉海,金喆,李佳會,等.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面臨的五大問題[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2):17-26.
[3] 戈文錦.智能化技術在智慧圖書館建設中的應用和趨勢[J].信息記錄材料,2019(3):81-82.
[4] 劉婷.高職院校智慧圖書館建設芻議[J].知識窗,2019(4):33.
[5] 廖素明.基于大數據的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研究[J].人文之友,2019(13):97.
(作者單位:中共濰坊市委黨校 山東濰坊 262406)
(責編: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