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數字經濟發展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以武漢紡織大學經濟學院為例,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建設現狀入手,分析了數字經濟時代課程建設面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 “三維”培養模式的實踐。
關鍵詞:數字經濟;國貿專業;課程建設;人才培養
2020年5月8日,教育部頒布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在該《剛要》中提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同時也指出: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
該《綱要》的出臺,為高校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以下簡稱國貿專業)在數字經濟時代如何貫徹上述《綱要》精神,進行卓有成效改革創新就成為當務之急。
一、數字經濟時代國貿專業課程改革與建設背景
1.數字經濟正在成為推動我國數字貿易發展的新引擎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網絡技術的應用,數字經濟不僅引起的當代社會變革,也極大地推動了全球產業鏈上的一系列新的變革。在國際貿易領域正在產生多方面的效應,已經成為促進外貿業務增長的重要貿易方式之一。
數字貿易是以數字技術為內在驅動力,以信息通信網絡為主要交付形式,以服務和數據為主要標的的跨境交易活動。既包括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進行的貨物貿易,也包括與貨物交付相關的服務貿易,如營銷、支付、物流、通關、倉儲、商檢等產業鏈上所有服務環節。 ,數字貿易將對未來的貿易方式、貿易產品、貿易參與者、貿易規則產生深遠影響。
根據新思界發布的《2021-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2019年,全球數字貿易市場規模為15萬億元,中國和美國在數字貿易領域處在領先地位,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數字貿易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可以預見,未來的國際市場的競爭就是數字貿易的競爭。
2.數字貿易助力國貿人才培養已成為各高校改革與創新的共識
數字經濟推動數字貿易日顯規模化發展,必然引起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以跨境電商發展為例,作為發展數字貿易的重要抓手,專業人才缺乏是發展最大瓶頸。
各地高校國貿專業正在理性面對數字貿易時代的到來,積極把握機遇,并將數字化內容的課程貫穿到傳統課程當中。不少高校積極建立通識知識平臺、創新素質平臺等,并將數字貿易課程建設作為的重要內容。
3.學院國貿專業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圍繞“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經濟學院基于數字經濟發展,堅持“人人成才,多元發展”的教學理念,并于2014年立項建設“紡織外貿復合人才培養試點班”。 學院發揮“重品格、牢基礎、強實踐、能創新”的培養特色,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品格”的協調發展,在培養專業知識面寬廣、實踐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應用創新型人才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目前在數字貿易發展中,正在找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更好地適應數字貿易人才需求的發展趨勢。
二、數字經濟時代國貿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
經濟學院國貿專業課程建設雖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但在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課程建設面臨新的問題。
(一)課程內容建設與數字貿易發展的契合度不緊
雖然本專業按照教育部《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設置課程,但過于強調統一化,課程結構封閉性較強,學生選擇的空間有限。總課時量過大,學生自學時間減少,數字貿易課程發展空間有限。目前開設的課程與其他不同層次、不同規格學校相同,同質化程度較大,特色不鮮明;相同的課程,沒有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差異;課程建設的內容與數字貿易的發展契合度不強,除跨境電商外,相關數字貿易課程建設滯后。
(二)師資隊伍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
我院教師雖然學歷和職稱較高,但教師實際教學能力、教學水平以及教學效果與數字貿易發展要求較大。
1.師資隊伍年齡結構亟需優化
學院教師比較突出的問題是50-57歲教師的比例過大,青年教師較少,在專業發展上青黃不接,新生力量不足,沒有形成良好的年齡梯隊。
2.課程團隊建設較為薄弱
我院教師在傳統貿易課程教學上具有優勢,但數字貿易教學團隊尚未形成。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教師數字貿易教學研究和學術研究成果不顯著,未形成研究能力較強的教學隊伍。
3.實踐型師資隊伍建設滯后
現有教師教學缺乏數字教學經驗和技巧,教學能力、教學水平以及教學效果發展不平衡,一些與數字貿易有關的項目規劃和實施比較困難,影響了教學質量。
(三)教材單一和教學方法不靈活
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加快,教材不應僅局限于文字、書籍等單一的形式,數字貿易要求立體化教材和前沿性先進教材。傳統單一的紙質教材令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個別教師課堂教學方法單一,存在“滿堂灌”等填鴨式等教學現象,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各專業課程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
長期以來,國貿專業課程教學任務分屬于不同教師擔任,但“各吹各的調”。相關的課程改革呈現碎片化傾向。雖然院級管理機制相對比較健全,但系級管理職責沒有很好地履行,影響了教學工作的嚴肅性和規范性。
三、國貿專業本科人才培養“三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面對上述問題,提高數字貿易教學質量,我院進行了如下實踐。
1.確定“三維”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
如圖所示:
(1)創新素質教育
高素質人才必定是具備創新素質的人才。創新素質教育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習慣,使學生具備進取精神和探索精神,擁有良好的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我們通過理論引領、實踐訓練、成果展示、素質測評四個方面,構建了系統的創新素質培育模式。
(2)專業素質教育
專業素質教育內容包括:專業觀念(提升)、專業品格(職業道德養成)、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習得)。尤其要求課程教學大綱、教案、畢業論文、畢業實習中應包含專業觀念、品格等內容。這是國貿人才培養的基礎工程。通過教學方法創新,將專業知識教育上升到專業素質教育。
(3)通識素質教育
通識素質教育是培養學生走向成功所需要的基本素質。其內容包括:政治思想素質、社會公德(品德)素質、通識知識素質、通識能力素質、身心素質等。
通識素質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通識素質(重點是思想品德素質和非專業能力素質),教育和引導學生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成功的人,解決“做人”的問題。這是人才培養的靈魂工程。
2.“三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目標
“三維”人才培養模式是使國貿學生達到專業素質扎實、通識素質過硬、創新素質突出的水平。如培養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良好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掌握經濟學以及經濟與貿易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方法,熟悉國際通行的經貿規則,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成為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全球視野和較為完備知識體系的創新型人才。
3.“三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成效
我院“三維”人才培養模式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成效:
(1)國貿人才“三維”培養目標清晰
國貿人才“三維”培養目標包括培養目的、培養方向定位、培養類型定位、培養質量定位、培養規格等內容。人才培養目標是對人才培養質的規定,體現著所要培養的人才的根本特征,是人才培養中的決定性因素。經過幾年的實踐,各專業老師對此目標的認識更加清晰。
(2)國貿人才“三維”培養方案規范
國貿人才“三維”培養方案根據其培養目標而制定,一般包括教學計劃、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大綱、教材建設以及素質學分制等內容。課程負責人在編寫教學大綱時,嚴格遵守學校關于制定教學大綱的原則規定,積極吸收課程改革的成果,做到了培養目標細化和規范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嚴格依據教學大綱撰寫教案,進行課程教學,取得了積極成果。
(3)國貿人才“三維”培養方法創新
國貿人才“三維”培養途徑包括理論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通過啟發式、互動式、討論式、案例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實現了學生在教學過程的自我參與,鞏固了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4)國貿人才“三維”培養考核制度嚴謹
國貿專業嚴格實行教、考、評分離,建立試卷庫(庫內試卷不少于20套,庫內試題不少于3套);試題類型力求多樣,避免單一;考試內容重點要考核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教學大綱科學設置考核內容比例;試題難度適當,既要反映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又能測試學生的學術水平;學生的課程考試分數應為正態分布;教師應對課程教學、學生學習及課程考試結果進行分析總結,提交質量分析報告。
(5)國貿人才“三維”培養模式評價體系建立
我院的評價體系包括內顯質量和外顯質量兩方面,即評價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與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培養目標的符合程度;評價培養的畢業生與和社會需求的適應程度等,并有具體的評價指標。如選用教材,每門課程的教師所推薦的教材要與基本教材相配套,同時反映不同學派學術思想或最新成果,拓展和深化教材內容,供學生進一步自主學習,數量不少于3本的教學參考書;實驗、實習課應有一套體現教學大綱要求,啟發學生自學和思考、規范教師教學的教學指導書。
(6)國貿人才“三維”培養模式保障機制的建立
學院充分發揮教研室、教學團隊、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作用,建立集體教研制度,開展經常性的典型經驗交流、現場教學觀摩、教師教學培訓等活動,促進了優質資源在各個教師間共享共用。
目前我院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國貿專業課程采用了線下、線上、線上線下混合式、虛擬仿真及社會實踐等方式,并著力打造本專業金課。一批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高級職稱教師和雙師型教師承擔核心課程建設任務,全面負責課程建設,通過課程培訓、參加教學研討會、校內外教學交流、組織課程教學研討小組、個別指導等多種方式提高青年教師,尤其是新近博士的教學水平,確保了教學改革落地、見功見效,為數字貿易背景下國貿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積累了經驗。
參考文獻:
[1]盧澤回. 地方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探討[J],高教論壇,2019(3):59-61
[2]曹銀華. 國標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 黑龍江教育, 2020(3):28-30.
[3]譚俊杰. 基于交叉學科視角的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型人才培養升級版研究[J]. 教育現代化, 2018(4):27-29.
[4]楊艷. “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商場現代化, 2020(5):68-70.
[5]王春雷. 進一步擴大開放背景下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J]. 中國商論, 2019(12):28-30.
武漢紡織大學校級教研項目(2019JY082):我國國貿專業本科人才“三維”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武漢紡織大學為例
作者簡介:呂西萍 (1966-),女,漢族, 陜西西安人,教授,研究方向:國際商法。
武漢紡織大學 呂西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