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英
【摘要】小學階段的教育中,數學作為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門基礎學科,在實際教學中不僅僅是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還需要重視新課改中提出的培養小學生的應用意識。小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培養就能將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因此,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小學生的應用意識極其重要,文章主要對如何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可行性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應用意識;培養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漳州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聚焦綜合實踐活動,發展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有效途徑和策略研究》(立項編號:ZPKTY19171)
小學數學課程中,“應用意識”是其中重要的關鍵詞,因此,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貫穿整個小學階段數學教育的始終。同時,綜合實踐活動是培養小學生應用意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能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未形成抽象邏輯思維,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具有一定的難度,為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應用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探究如何利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意義重大。
一、利用實物開展數學課內綜合實踐活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綜合實踐活動十分重要,也是培養小學生應用意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應用意識進行培養,可將學生較為熟悉的物品作為教學示范或輔助來開展教學活動,使得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培養[1]。例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正確理解分數的意義、讀出分數并掌握相關分數各部分之間的名稱”。教師在準備教具的過程中,可利用硬幣、粉筆、紅繩、鉛筆等具體實物開展相關的課內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所掌握的知識在紙上“畫一畫”“分一分”“拿一拿”,理解“平均數”“分數”等。學生通過具體的物品進行操作能夠激發應用意識,同時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及掌握。緊接著在強化學生對知識掌握練習的過程中,可適當地設計一些和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題目,如,教室中共有10張課桌,搬出去2張課桌,那搬出去的課桌占教室全部課桌的幾分之幾?把小明從學校到家的路程作為整體“1”,假如小明走了2/4,你能在紙上畫畫小明走到哪嗎?在教學中,教師通過相關具體物品開展活動,尤其在練習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和生活相關的數學問題,能讓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培養。另外,對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前可讓學生準備好圓形的紙片,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讓學生體驗如何均勻“分餅”,對分數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關的知識點,進而達到教學目標。這種貼近小學生生活,同時又是學習中常見的物品,將其用來開展數學課堂綜合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在課堂實踐活動中的應用思維得到培養的同時,綜合實踐能力也有所提高。
二、結合生活開展數學課外綜合實踐活動
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能夠加深理解,學會應用,不僅僅是在課堂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也可以在課外適當開展,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應用意識。因此,除了課堂教學應用實物作為教具,在設計課外實踐活動中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能夠保持將相關的數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的熱情。例如,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教學中,因為學生已經對相關的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活動前教師可先做好活動準備,備好24cm長的細鐵絲、長方形和正方形紙張若干、剪刀一把。課外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利用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和周長的相關知識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先提出問題:“爸爸有一塊24米長的木材,為新房子制作一扇窗,怎樣制作才能讓射進的陽光最多?”學生分小組到操場上進行實踐操作,明確問題的內容,將生活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24米長的木材”是圖形的周長,“射進最多的陽光”是確定圖形的最大面積。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學習,教師主要聽取綜合意見,總結歸納后再予以指導。讓小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細鐵絲,確定圖形的形狀,對形狀的大小進行調整,確定最大面積。結束后,教師引導各小組學生展示成果,進行交流討論,由此解決實際問題。在此活動過程中,學生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通過自主探究、實踐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等,使得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進而實現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將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意識。教師在總結時可根據學生的表現予以適當的獎勵,調動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從而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使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培養及提升。又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中,關于“速度、時間及路程”三者的關系,可讓兩名學生去走走,讓其他學生觀察,進而讓學生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這樣能使數學課外實踐活動和教材內容有一定的關系,同時結合生活實際培養了學生數學知識應用意識。
三、設計布置實踐作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小學數學課程明確提出,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關鍵是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實踐中進而使自身的應用意識得到提高。教師需要布置一些課后作業,同時布置的作業也要有意識地偏向于綜合性較強的實踐作業,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完成課后作業中加深感悟[2]。例如,在“周長”教學前,教師可設計布置相關的作業,讓學生動手量一量自己家地板磚的邊長,進而算一算周長,學生也可在家里找一些工具,剪一個周長為16cm 的長方形,帶到學校和其他同學介紹和交流寬和長;“克和千克”知識教學后教師可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放學回到家中和父母一起去菜市場或超市調查使用的秤,了解一些稱重的單位,嘗試動手稱稱幾個物品感受一下,回到學校后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里程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的內容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見的電表、水表、汽車的里程表等,并將其中的數據記錄下來,連續記錄幾天后和其他同學交流數據的變化情況;學習完“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師可布置手工作業,讓學生在家中用硬紙板或其他物體動手制作一個棱長為5cm的小正方體;“百分數的初步認識”中,讓學生去超市做簡單的調查,查看一些飲料中所含有的物質的量,再將查看到的數值記錄下來或將飲料帶到課堂中,和同學討論交流標簽中維生素、水、鈉等的含量;“小數初步認識”課程可讓學生和父母到超市進行購物,一些物品在付款時會出現小數,可將小票帶到課堂交流,教師也可準備一些在超市或生活中出現的百分數或小數的照片,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展示在學生的眼前。通過設計布置綜合實踐作業,學生完成的過程其實也是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把學習到的知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靈活地應用,既能強化課堂教學知識,同時學生也可以明白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對數學學科的求知欲。完成布置的課后作業,并在教學中再組織探究及交流活動,學生能更真實地體會到數學知識存在的現實意義,活動的開展也更加具體形象,長此以往,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應用意識也會有所提升。
四、引導家長給學生提供數學綜合實踐機會
利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不能僅僅依靠課堂內外教學活動,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培養,而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因此,教師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通過微信創建家長群、走訪或召開家長會和家長進行交流,讓家長了解到應用意識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及生活的重要性,引導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幫助學生,為他們在生活中提供能夠體驗生活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機會。例如,開展家庭超市和菜市場購物活動,讓學生當購物的“小管家”,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對涉及的加減乘除法進行簡單的運算,甚至是小數的運算,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在實踐中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分析、解決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提升。教師可引導家長,對于家庭生活中產生的交通費、電費、水費、生活費等結算核實,可以讓學生根據家長的講解對水費、電費、生活費等賬單的發票進行一定的了解,讓學生明白分段或分標準收費的現實意義,為學生今后的混合運算、自變量及應變量等數學知識的學習打基礎;也可讓學生多參與一些商店的打折活動,讓學生能夠對折扣的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理解生活問題解決的真實背景;引導學生會看日歷、鐘表、溫度計等,讓他們參與到面積計算實踐活動中,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及內容。通過引導家長帶領學生參與到生活綜合實踐活動中,久而久之能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其靈活應用掌握的數學知識,在實際的生活學習中用數學思維分析及解決問題,真正實現活學活用,增強其數學核心素養及綜合能力。
綜上,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不僅在于學校數學教學課堂,還需要學生家長在生活中的配合,多給學生提供應用數學知識的機會,共同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意識。但方法在實際應用中還要不斷加以優化及創新,以最終達到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鄒松,牟艷.綜合與實踐活動課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公關世界,2020(20):156-157.
[2]王介鎖.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應用意識的培養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20(S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