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娣
【摘要】拓展性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生通過閱讀積累能夠不斷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還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文章對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的開展策略與實施方法開展
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拓展性
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中,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與參與課程教學實踐的動力與熱情,對學生的綜合學習與閱讀習慣發展具有良性作用。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通過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開展拓展性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與應用能力,充分發掘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與鑒賞審美能力,這對于傳承與滲透人文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一、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
核心素養背景下,我國的新課程改革標準不斷升級,素質教育、核心素養等教學理念紛紛涌出,在教育教學中發揮著尤為重要的積極作用。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以及人文精神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1]。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基礎性知識進行拓展性學習,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自主學習能力,是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理解認知能力以及增強學生知識儲備的有效手段。現代教育核心素養理念下,為了增強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教師需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遵循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原則,將人文教育的滲透與傳承融入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核心素養。
現代教育背景下,核心素養注重的是讓學生通過自我學習與教師指導后,能夠具備良好的、適合自身發展與社會需要的必要基礎能力與綜合素質,如人文涵養、科學素質以及社會實踐能力等。核心素養背景下的現代化教育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傳授基礎教學知識,還需要將培養學生的綜合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核心素養以及拓展學生的學習知識面作為教學目標,有效制定與規劃設計適合學生發展與進步的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為學生形成新時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創新實踐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課程外開展拓展性閱讀教學,是新時期教學改革的重要體現,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
二、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一)利用課前預習拓展閱讀學習資料
對于學生來說,課前預習十分重要,不僅能夠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夠提前了解課程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2]。通常情況下,語文教材中的多數課文內容都涵蓋了文學知識,這些教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水平等都存在較大的差距,學生學習與理解起來很有難度,如果提前進行教學材料的搜集,將這些文學知識進行拓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知識面,長期的文學積累還能夠不斷增強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與理解能力。在具體的拓展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以及學習認知水平進行綜合分析與考量,增強對每位學生的了解,為制定合理的拓展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利用課前預習與搜集的資料進行拓展閱讀時,教師要積極鼓勵與引導學生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與教學信息,彌補學生認知上的不足,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比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提前搜集一些與圓明園古跡以及歷史相關的戰爭等內容:鼎盛時期恢宏壯麗的圓明園為什么會變成一片廢墟?它的毀滅為世人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圓明園不可估量的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在開展課程教學時,如果學生對這些內容與歷史背景能夠充分地了解,對于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節課就易如反掌。要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進行課程教學知識的預習與學習,讓學生充分理解文章中估量、銷毀、瑰寶、舉世聞名、眾星拱月、玲瓏剔透、奇珍異寶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閱讀,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單地概述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最后,通過課堂評價的形式,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關于評價圓明園的詞語或者短句。通過這種課前預習方式,能夠在豐富學生知識面的基礎上,讓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更加輕松。
(二)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閱讀拓展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拓展性教學時,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閱讀動力,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式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問題式導入教學法進行教學,向學生拋出問題:“同學們,你們了解恐龍嗎?”“誰能簡單介紹一下恐龍?”在學生爭先恐后的回答當中,教師將自己收集的恐龍照片向學生展示,隨著學生們一聲聲霸王龍、馬門溪龍、劍龍、三角龍……教師再次提問:“看了這些圖片,恐龍在你們的腦海中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為什么它叫做恐龍呢?恐字是什么意思?”帶著這一系列問題,教師將《飛向藍天的恐龍》課題進行板書,并隨即提出疑問:“為什么恐龍要飛向藍天呢?”看著學生們一臉疑問,教師進行課文預習生字生詞的檢查,并帶領大家閱讀全文。通過這種問題式教學引導法,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緊隨著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與思考,不僅增強了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熱情,還能夠通過對辨析課題的訓練,有效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知識快速、高效地理解。
其次,在開展閱讀拓展性教學實踐時,教師就可以依據課文內容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吸引到教學情境中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制定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時,教師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以及學習認知規律、學習能力等為主要的教學課程方案設計依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與分析問題,以符合學生心理特征與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開展課程教學[3],以來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實現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三)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
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時,應該注重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良好的閱讀意識與閱讀精神有效貫穿到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生活中。比如,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生字時,要養成自主查找字典或者上網搜索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遇到優美詞語與哲理性的名言名句時能夠立刻摘抄或者記錄下來,不斷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加強對閱讀詞匯量的積累。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多方面地體會與領悟作者描寫優美句子的技法與寫作技巧,還能夠提升自身的語文閱讀語感,增強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多元化的閱讀方法進行記憶與收藏[4]。比如,教師可以教學生制作一些文稿卡片,既方便保存又能夠隨時翻看。另外,在閱讀到優秀的文學作品時,要引導學生精讀、細讀,通過在課文中做標記、打重點符號等形式加強對好詞、好句的理解印象;在遇到不懂或者難懂的文學寫作手法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在此處打上問號,邊閱讀邊思考,待完成閱讀后,再向教師或者其他同學請教與討論。隨后,有基礎的學生還可以撰寫此類讀物的讀后感來抒發個人對文章的理解、感受與體會,有效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表達能力。
(四)構建拓展性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知識具有多元化、豐富性的特點,因此,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拓展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局限,有效轉變傳統教學功利性的教學目標,帶領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訓練,有效增強學生對課堂內教學教材的補充與拓展,實現對學生全方位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專門設立班級圖書角,讓學生依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不斷豐富圖書角的書籍種類與數量,學生相互交換閱讀。這些課外讀物中不僅包含了如自然、科技、古詩集等類型的書籍,還包括童話故事、寓言故事以及名言名句等多種類型的書籍,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時間,還能夠通過同學間的相互分享,不斷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學習知識面。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閱讀國內外的名著,有效增強課外閱讀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自主拓展閱讀模式,有效促進綜合素養的提升。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拓展性教學要與時俱進,從學生的角度去分析與思考,有效明確拓展性閱讀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創造良好、輕松、高效的閱讀課堂,加強學生對閱讀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拓展,促進自身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穎.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策略研討[J].速讀(上旬),2020(5):115.
[2]彭銘韞.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研究[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0(1):26-27.
[3]李秀娟.高效整合拓展延伸——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探討[J].課外語文(下),2019(7):43,47.
[4]孔春梅.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拓展性閱讀的實踐與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21):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