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煌強 黃曉曦



摘 要:當前我國經濟處于迅速發展時期,各個行業不僅需要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具有職業精神的高素質人才。近年來,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時,比較注重對綜合素質和實踐技能的培養,相對忽視了對學生職業精神強化和培育。基于此,本次研究目的是研究高職學生職業精神現狀及培育策略,首先,本文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精神培育的內涵和重要意義進行闡述;其次,比較研究了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育面臨的主要問題和現狀;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高職學生;職業精神;策略構建;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3(a)--04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產業結構快速迭代升級,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的辦學過程中,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以此為社會提供更多高素質的技能人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如何更好融入社會和行業,良好的職業精神的強化和錘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此,高職院校在開展人才培養和教學過程中,應當強化職業技能方面的訓練,并且要注重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社會適應能力,有效將學校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進行有機銜接和融合,才能夠更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1 職業精神培育的內涵和重要意義
1.1 職業精神培育的內涵
職業精神具有較強的職業特征,主要指在長期職業活動中參與社會工作個體所表現出的特有精神動力,屬于個體在職業生活中所體現的一種行為和表現。職業精神需要具備的職業特征有敬業和奉獻精神,職業精神是對職業一種特殊的傳承,也屬于一種情操[1]。職業精神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涵:(1)職業精神實踐當中應當體現出敬業與奉獻。(2)職業精神在實踐中應當表現出勤奮與努力。(3)職業精神在實踐當中體現為創新與務實。職業精神培育的內涵是在開展個體教育工作時,將具備職業精神的一些理論內容進行講解,并且通過案例或者是實例分析的方式,讓受教者領略到職業精神在實際工作當中的具體表現,并且讓受教者能夠將這一理論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以此來提高從業人員的工作效率與質量[2]。
1.2 職業精神培育的意義
高職院校對學生開展職業精神培育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能夠促進社會和經濟的長遠發展。在我國經濟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完善之后,社會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一方面要具備比較豐富的技能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在當前合作共贏大背景下,從業人員如若能夠具備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守信精神,則能夠讓共同合作和研發的項目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也具備較強的技術含量,這樣對于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促進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3]。
(2)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開展職業精神培育,能夠落實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根據教育部的數據統計,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學校(機構)專科人數達2171.6萬,占全國高等教育學生人數的44.33%,即高職院校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主要指的是就業教育,其根本的目標是按照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培養出更多新型的技能型人才。國務院也指出,高職院校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應當重點突出自身的辦學特色,將培育學生職業精神和專業技能進行充分結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工作,讓學生能夠樹立良好的職業精神,這樣才能夠滿足社會與企業的發展需求,尤其是在當前我國經濟不斷發展轉型的重要時期,不斷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精神境界,才能真正實現高職院校教育改革,進而為社會培養國家需要的人才類型[4]。
(3)職業精神培育工作能夠促進高職院校的健康發展。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中,應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其中,培養具有愛崗敬業、誠實守信以及較強責任感的人才。高職院校只有培育出更高水平的專業人才,才能夠體現出自身的價值。當前高職院校面臨著較大的競爭,為了能夠保障高職院校未來得以長遠和健康發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養是提升高職院校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工作。只有提高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整體水平,才能夠讓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在社會當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促進社會和企業能夠與高職院校達成長期人才供給戰略合作[5]。
2 高職院校職業精神培育面臨的主要問題和現狀
2.1 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現狀
為了了解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現狀,在本次研究中,對部分高職院校進行問卷調研與數據分析,主要針對高職學生對職業精神教育認知狀況和教師對職業精神教育開展狀況這兩個維度展開研究。本次使用問卷對205名學生和12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20份,其中,關于學生問卷中,有效問卷200份,關于教師有效問卷12份,有效總問卷212份,有效率為96.36%。
關于高職學生對職業精神教育認知狀況方面,本次調查設置兩個問題:
問題1:請問您對自己所學專業應當具備的職業精神了解狀況是?(單選)
A非常了解;B了解一點;C完全不了解。
得到的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問題2:請問您認為職業精神對個人職業發展的影響程度是?(單選)
A非常大;B一般;C沒影響。
通過對調查匯總的表1和表2的數據調查得知,在參與調查的學生當中,對職業精神認知不高,其中有30.5%的學生完全不了解職業精神的內涵和相關的內容。根據職業精神對個人職業發展的影響程度調查的結果,有18.0%的學生認為無影響,這樣的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職業精神方面的認知水平偏低(表2)。
關于教師對職業精神教育開展狀況方面,本次調查設置兩個問題(表3):
問題1:請問您開展職業精神培育的方式是?(多選)
A簡單滲透;B理論說教;C實踐說明。
請問您認為開展職業精神培育效果如何?(單選)
A培育效果較佳;B培育效果一般;C無效果。
通過表3對教師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參與調查的高職院校當中,12名一線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采用簡單滲透的教學方法的教師人數占比45.4%,采用理論說教教學法的教師占比36.4%,采用實踐說明培育方法的教師人數占比18.2%。調查數據說明在S高職院校教師以采用簡單滲透和理論說教教學法為主。通過表4關于教師認為開展職業精神培育效果方面,有2名教師認為培育效果較佳,有9名教師認為培育效果一般,有1名教師認為無效果。這樣的調查數據充分說明在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精神培育之后,效果不佳。
2.2 高職院校職業精神培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首先,通過問卷調查可以了解到,高職院校當中關于學生職業精神培育方面,學生對待職業精神認知低,教師也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職業精神培育不同于職業技能教育,無量化的考核來證明學生所具有的職業精神高低,導致學生不了解職業精神的內涵和相關理論,也未能引起其重視。雖然當前高職院校為了能夠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不斷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但是在實際教學開展過程中,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比較注重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教師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這是由于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在較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而關于素質培養方面由于比較復雜,需要長期進行滲透和培育,會耗費較多的時間,并且效果不明顯。因此,多數教師忽視了教學過程當中開展職業精神的培育工作。
其次,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精神培育方面的方式比較簡單。教師通常會采用簡單滲透或者是理論說明的方式,而針對職業精神內涵的重要性以及具體的體現內容講解得比較少,也未能通過實踐來證明職業精神的重要性,這樣被動的培育方式無法讓學生了解到職業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并導致其對職業精神的內涵以及職業精神的認識比較少,未能深刻印在意識當中,并以此作為學生自我素養提升的重要內容。另外,即便教師會在教學活動中開展職業精神培育,但是關于培育的方法比較單一,無法激起學生對職業精神的學習熱情,因而導致職業精神的培育獲得的效果不夠明顯。
最后,學校教育理念和管理不到位。由于職業精神的培育,對于提升人才的綜合水平影響較大。高職院校在開展學生教育的過程中,在教育觀念與管理方面存在不到位的狀況,進而導致職業精神的培育工作難以得到有效落實。雖然當前高職院校從師資隊伍到辦學水平方面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是仍然帶有明顯的普通教育的特征。由于高職院校和高校在人才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很多教師的理念不夠先進,對職業精神培育方面不夠重視,導致職業精神培育工作的開展多數是在缺失教材的狀況下開展的。職業精神具有針對性、專業性、實踐性的特點,但高職院校優秀的“雙師型”教師短缺,職業精神培育通常是由政治老師或者是班主任通過幾次思政教育課程或就業指導課程等公共課程進行的。同時,在教育管理方法方面,理論多于實踐,缺乏對學生主動性的調動,因而使得學生無法積極參與到職業精神培育教學活動當中。
3 高職院校職業精神培育的策略構建
3.1 轉變高職院校教育理念,優化教學管理
為了能夠讓高職學院的學生職業精神培育可以達到較高的水平,高職院校應當轉變教育理念,明確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當遵循社會發展對人才需要的原則來設定教育目標。當前整個社會對于高技能高素質人才需求量比較大,高職院校為了能夠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以及社會影響力,需要轉變以往比較陳舊的教育理念,不僅要在技能和專業知識講解方面更為細致,同時也要在教學活動開展當中增設職業精神教育工作,加強對職業精神培育工作的重視程度,然后要針對該方面的培育制定出匹配的教學管理。例如,針對教師而言,為了能夠讓職業精神培育工作得到順利開展,應當定期對教師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內涵以及培育的方法有效性進行考評,以此來保證職業精神培育工作得以高效開展[6]。
3.2 提升教師對職業精神培育的認知和重視程度
教師需要明確職業精神培育的主要內容以及重要性。針對該方面高職院校應當組織教師開展職業精神培育課程、職業精神培育說明會。在說明職業精神培育重要性方面,可以從國務院提出關于素質培養相關指示精神作為會議主旨內容,要讓教師明確在高職院校當中開展職業精神培訓的勢在必行,并且是提高高職院校綜合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可以讓學生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更高境界的職業精神,對于學生日后的就業發展,也能夠奠定堅實的基礎[7]。
3.3 促使職業精神理論知識的踐行
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理論設置時,需要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充分考量,然后時時滲透職業精神培育工作,并且在專業課講解過程當中,需要模擬各種各樣的情景來講解在開展各項工作時職業精神的具體體現,這樣能夠讓學生理解職業精神的理論內容,也能輔助學生在日后工作開展時可以記住這一教學情景。在步入工作崗位遇到同類型情景時,能夠表現出較高的職業道德水準。實踐教學屬于理論教學的一種延伸,能夠讓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得到踐行。因此高職院校為了能夠持續性地提高學生的職業精神,可以采用產學合作或者是校企聯合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實習期間可以了解到職業精神的主旨內容,然后借助實習這一契機讓企業能夠輔助學生真正踐行職業精神理論知識,同時學校可以組織一些社會公益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8]。
3.4 借助榜樣的力量營造校園職業精神學習氛圍
為了能夠最大程度上讓學生通過職業精神培養之后,具有較強的職業道德素質,教師應該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職業精神的培育滲透到教學中。例如,教師可以借助當前的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充分地展示先進人物的工作事跡,然后提升其對職業精神的理解。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在開展職業精神理論講解過程時可以對一些先進勞動者的工作事跡和人物進行簡要的介紹,這樣能使學生了解到,在當前我國社會全面發展的背景下的一些先進勞動者事跡,通過案例展示的方式學生可以了解到職業精神的真正體現和表現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責任感,同時在榜樣的影響之下,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培養其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這樣讓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之后能夠踐行職業精神。
4 結語
在當前,我國經濟處于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各個行業都希望能夠獲得高素質的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支撐。但目前高職院校比較重視專業技能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對職業精神的培育和塑造。雖然不同的行業在經營過程當中所需要的職業精神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從本質上來看職業精神,還是有著普遍的共性,職業精神的培育的作用主要是讓從業人員具備端正的三觀和較高的職業素養。此外,職業精神屬于我國社會公民職業生活當中重要的精神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培養高職學生成為既掌握職業技能又注重職業精神的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從而適應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在未來高職院校中應當明確職業精神的重要性,加大加重職業精神培育工作。
參考文獻
宋立峰.“課程思政”視閾下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育路徑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8,10(04):73-76.
陳育榮.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精神的現狀及提升策略——以蕪湖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8,10(02):73-75.
田秀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研究[J].消費導刊,2019,10(13):109.
陳燕妮.藝術類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現狀與有效對策[J].藝術科技,2019(05):105.
蔡瓊,周雁.高職院校護生職業精神教育現狀及培養途徑[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3):52-55.
張海燕.高職生職業精神現狀及培育路徑探索——以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學生為例[J].科技視界,2019,10 (34):216-217.
于強波,李云飛,蘇丹.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培養研究[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06):42-44.
顧永新.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高職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研究[J].職業技術,2018,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