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會珍
摘 要:在初中階段,許多學生的性格、心理等方面會發生較為顯著的變化,為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道德觀念構建,用適當的方式,引導學生的道德認知以及道德行為能力的發展。作為初中教師,需要對這一階段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著清醒的認識,并具體分析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進行深度研究?;诖?,對初中德育的重要性以及意義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德育;重要性與意義;分析研究
在當前的教育工作中,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道德素養是學生綜合素養中的重要部分。為此,教師需要對德育相關課題進行廣泛的研究,了解德育工作中關鍵的時間,關注學生的道德體系構建狀況。學生的道德體系構建狀況,能夠適應社會需求,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與成長都會產生重要的幫助,教師需要對初中德育工作給予特殊的重視。
一、初中德育的基本狀況
學生的德育主要有三個構成部分,包括學校中的德育、家庭中潛移默化的德育引導,以及社會中的道德觀念影響。相對家庭教育以及社會教育,學校中的德育有著明確的德育目標,同時關注學生的道德認知體系構建,相對較為完善。然而,學生的活動場所不限于學校,家庭生活中的見聞以及社會信息,也會對觀念的形成帶來影響。在許多情況下,學校中所引導的道德觀念,與學生的所見所聞會存在區別,這導致學生出現道德困惑,影響了道德認知水平的提升以及道德行為能力的發展[1]。
另外,學校德育工作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當前學生的課業壓力增加,許多初中教師更關注教學專業能力的發展,對自身道德素養的提升以及德育工作重視不足。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教師失去道德示范作用,學生沒有明確的道德模仿對象,影響德育效果。
二、初中德育的重要性分析
1.引導學生建立起正確的道德認知體系
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初中學生已經建立起一個覆蓋面較廣的知識體系,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隨著學生身體生長的變化以及認知的積累,其思考事物、認識事物的深度將會有所增加。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著主動進行外部探求的傾向,許多學生迫切地想要了解自我與他人、自我與外部世界的聯系,在這一探索、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將會逐漸地形成。在初中階段關注學生的德育,能夠應用正確的道德觀念引導學生,解決學生在認識世界探索中存在的一些困惑,有利于其樹立正確的觀念體系,適應發展需求[2]。
2.規范學生的獨立行為模式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行為模式上具有更明顯的獨立性。無論是在校園生活還是家庭生活中,學生需要更多地應用自我的力量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行為能力也會得到發展。在行為能力與行為選擇自由提升的同時,需要采取合理的手段限制行為,確保行為的合理性。通過德育,學生不但能夠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念,這些觀念也能夠應用于行為中,規范學生的獨立行為,幫助學生在獨立的學習與生活中,保持行為的正確性。
三、初中德育的意義分析
1.初中階段學生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國與教育相關的法律規定中,對學生發展中德育的要求進行了說明,同時在中學階段的《德育大綱》中,也闡釋了德育在初中教育體系中的構成作用。初中階段的德育是整體德育構建中的一個部分,相對小學階段,初中德育更為重視學生對道德觀念的理解,希望能夠通過道德意識的提升,引導學生道德行為能力得到發展,偏重于觀念與行為的結合。由此可見,初中德育是德育體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學生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2.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兩個重要的內容,分別是教育科學文化建設與思想道德建設。開展德育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也是其必然的要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具有漫長的發展過程。從小學階段開始對學生進行道德引導,幫助學生在初中階段構建完整的道德認知體系,對于其今后的道德思想狀況,社會參與行為都將會構成積極影響。同時,學生的道德思想狀況不僅受到家庭的影響,也會對家庭產生影響。以學生為中心,也會有助于相關的道德認識拓展到學生的家庭當中。家庭是社會群體的最小單位之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3]。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特殊的成長時期,在這一階段特別關注學生的德育,對其道德認識體系的構建以及道德行為能力的提升,將會產生積極幫助。教師必須認識到初中德育的重要性以及意義,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習狀況,采取合理的方式展開德育引導,確保教育引導與學生實際需求相適應。
參考文獻:
[1]張建榮.初中德育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24):195.
[2]王星.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意義探討[J].新一代:理論版,2020(1):54.
[3]鐘承宏.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與心理溝通的重要性[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