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華
摘 要:在傳統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很多教育者都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課堂中一直處于被動狀態,教學效率較低。為此,通過分析常見的教學問題,從新課改的角度出發給提幾點改進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美術;鑒賞教學
一、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部分高中美術教育者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對于美術鑒賞課程的重視度不夠,在課堂中大多采用的是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只能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學習積極性不高。另外,還有一部分美術教育者自身的藝術修養水平有待提升,雖然專業知識比較豐富,但對于美術史論的掌握還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只能完全依賴教材,缺乏新意。
其次,從學校的角度加以分析。美術鑒賞課程沒有被納入高考科目中,所安排的課時數量很少,由于課程本身不具備很好的連貫性,兩節課之間的間隔時間較長,因此學生難以形成整合化的理解模式,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最后,從學生的角度加以分析。很多學生受學校和老師的影響,認為美術鑒賞課程不重要,因此會將大多數的精力和時間放在文化課上。在課堂中表現出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不強的學習狀態。
二、改進建議
1.全面提高教育者的人文素養
一名優秀的美術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同時還要樹立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根據美術鑒賞課程的相關要求強化自身的人文素養。隨著新課改工作的持續深入,美術教育者要進一步增強自身的人格力量,為學生樹立起良好的學習榜樣。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尊重學生的教學態度,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與自然、社會之間的聯系。此外,教育者還要逐步豐富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從人文角度出發理解美術和感悟美術,將更加廣闊、豐富的美術世界呈現給學生,進而獲得人文精神的洗禮。
2.積極創新教學方法
(1)比較法
在高中階段的美術鑒賞課程中,教師一定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避免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其中,比較法所指的是,教育者可以根據課程主題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鑒賞作品;可以按照縱向或橫向的方式;也可以按照同類和異類的方式。例如,在進行美術鑒賞教學時,教師可以挑選《寶座上的圣母和圣嬰》《大公爵圣母》這兩部作品進行比較教學。其中《寶座上的圣母和圣嬰》這幅作品的整體風格比較死板,不能夠凸顯古希臘的藝術特征。借用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推崇的主流觀點,這部作品太過于程式化而缺乏人文性。而《大公爵圣母》這部作品則完全不同,整幅畫面向人們傳遞著綿延不絕的生命力,作者通過陰影變化的方式將圣母的面部造型隱沒在陰影之中,懷抱中的圣嬰與慈祥的母親和諧統一,仿佛將人間的所有溫情和愛意都凝聚在了這幅畫作之中。通過比較分析后,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不同時期繪畫藝術的特點與區別,以此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強化審美體驗。
(2)討論法
教育者一定要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采用寬容和開放的態度落實美術鑒賞教學,尊重每一位學生所提出的不同觀念,并允許他們有自己的情感取向。為此,教育者應合理應用討論法來打造更加輕松、愉快、開放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審美觀念和審美態度。例如,在介紹《蒙娜麗莎》這幅作品時,蒙娜麗莎那神秘又定格的微笑令人心馳神往。有人從蒙娜麗莎的微笑中看出了她的氣定神閑,有人從她的微笑中看出了心事重重,有人從她的微笑中看到了樂觀自信,有人從她的微笑中看到了強顏歡笑。教育者要引導學生主動進行交流,鼓勵他們運用想象力填補畫作中的空白,進而形成情感和精神上的愉悅。
3.引導學生體驗創作過程
在傳統模式的美術鑒賞課程中,教師大多會讓學生先自行觀看圖片,而后再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理論介紹,整個教學過程十分枯燥乏味,學生因缺乏記憶點而無法順利理解和消化課堂知識。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盡快創新教學方式,將學生帶入創作過程中,讓他們在作者的創作情境中產生別樣的鑒賞感悟。例如,由張樂平所創作的《三毛流浪記》,在進行美術鑒賞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大致了解作品主人公三毛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中有怎樣悲慘的人生經歷。隨即,教師再讓學生從作者的角度出發,表達自己對這部作品的想法和理解表達不難想象,唯有先讓學生深刻體會小三毛經歷了怎樣的命運,才能夠真正理解畫作中所傳遞的精神,從而產生情感共鳴。
三、結語
新課改模式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課程需要不斷創新。教育者要從自身出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引入不同的教學元素和教學情境,與學生共同進步,提高審美能力與藝術欣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宏.優化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三個關鍵詞[J].上海教育科研,2014(10).
[2]沈艷麗.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實踐與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