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
摘 要:基于新課改以來課堂教學多種形式的學習和嘗試,都無法很好地解決一部分學生學習困難,對學習缺乏興趣,在學習中舉步維艱的現象,學習共同體的理論和實踐,給課改指明了一個方向,即一個關乎人終身發展的正確方向,也是人類社會走向和諧的方向。實現學習共同體首先要構建課堂平等關系,其中最關鍵的是傾聽,體現出對學生足夠的尊重和接納。
關鍵詞:課改;平等;傾聽;尊重;接納
筆者從教近二十年,對課改的多種形式有所了解,也做過一些實踐,接觸了學習共同體以后,發現以往的課改基本都是課堂教學手段的變化,學習共同體提出的是一種生命哲學,它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課堂改革,把課改引向更深層次的發展。它不僅要求學生學會學習,也要求教師首先學會學習,家長也要成為學習共同體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氛圍的營造、方式方法的應用、效果的可持續性……都是值得期待的。
佐藤學先生認為學校和教師的責任并不在于“上好課”,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乃在于實現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權,提供學生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要提供學生這樣的機會,就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也就是陳靜靜博士所提出的“讓學習真實發生”“走向深度學習”。在學習共同體中并不只是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教師教授過程的融合,更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精神和心靈的碰撞,情感、思想和智慧的交融。在學習共同體中,教師和學生在理解、信任、交流、互動中臻至完善,達成共識,增長智慧,體驗生命,完善人格,這就是教育的真諦和教育的本真。
筆者就學習共同體里的一個關鍵詞——“傾聽”,談一下個人的理解和看法。傾聽是構建課堂平等關系的關鍵性因素,也是實現學習共同體最重要也最基礎的一步。傾聽看起來是如此簡單——就是不要說話,聽別人說話,然而在學習共同體中,傾聽不僅是用耳朵還是用整個身體和心靈去傾聽,是需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用心去體會、共鳴和反思。我們在傾聽時不僅要關注那些說出來的話,還要關注身體姿態、面部表情、手勢動作等,也就是我們還需要關注那些隱藏在身體、表情、手勢動作后未說出來的話。對于對方的發言,我們要學會不打斷、不卷入、不做判斷,讓發言者把自己的思維完整呈現出來。
傾聽對于教師的艱難之處還在于它需要教師內心充滿謙遜,需要向下的一種恭敬的姿態。教師從一直以來高高在上的絕對言語主宰者變成一個細膩、敏感、溫柔的傾聽者,老實說,單是課堂教師閉上嘴巴這一點,就需要很長的時間來轉變。筆者作為一線教師,不論是在自己的課堂,還是無數次觀察到的同行的課堂,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是被忽略的,只有那些學習能力強、思維活躍、發言積極的學生才能被注意到。他們在課堂上的優秀表現,不足以代表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態。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坐姿端正,遵守紀律,教師的每個指令都堅決執行,對其他同學沒有任何打擾。這些學生看起來很乖、很認真,教師在課堂上對他們的表現很滿意,其實這些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教師并不知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是一種虛假的現象,他們既缺少同伴間的互動,又得不到教師的關注,于是他們在一種孤立無援的狀態下日復一日地堅持聽課,勉強完成作業,或者無法獨立完成作業,于是學習越來越吃力,他們對學習越來越畏懼。同時,學生還需要經常承受來自教師、家長的批評,來自同伴的成績競爭的壓力……這些讓學生慢慢對學習這件事感到痛苦,進而厭倦、放棄。
傾聽被尼克爾斯稱為“失去的藝術”,他認為傾聽的缺乏破壞了我們最感自豪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使我們失去了親密關系,失去了被需要的滿足感,導致人際間的沖突。不會傾聽,讓我們感覺自己不重要,不被重視,也不值得別人關注,使人容易產生自我懷疑。傾聽是一種比較高階的能力,善于傾聽的教師,在課堂上聲音是平和舒緩的,話語是簡潔洗練的,表情是舒展放松的,姿態是親和自然的。這種外顯的姿態是內在心理沉穩、愉悅的自然流露。筆者觀察了學習共同體的三節示范課,發現執教教師在課堂始終面帶微笑,課堂上學生小聲交流或者上臺給全班展示,都是從容而安靜的。也就是說,教師這種傾聽的姿態,這種信任的接納,使整個課堂氛圍也發生了變化,學生以老師為“參照鏡像”,也變得更加安心、沉穩,說話自然也會降低音量,讓人感受到安靜、潤澤的氣息。這種安靜、潤澤的氣息最有利于學生安心學習。
如果在課堂上每個人都學會傾聽,如果每個人的傾聽都能如此清晰、深入,能讓他人真正覺得“被聽到了”,這樣的傾聽就是一種神圣的傾聽,就像公益作家道格拉斯·斯蒂爾所解釋的那樣:“神圣的傾聽能聽到他人心靈深處的聲音,能讓他人敞開心扉并對自己產生新的認識,這可能是一個人能為他人提供的最了不起的幫助。”這種傾聽是可傳授的,可以從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如果親身體驗過這種傾聽的力量,我們就能明白傾聽的能力是如何讓我們走得更近,如何加強我們跟自己、跟他人之間的關系,從而有效改善學生在課堂上的存在感、參與感、自信感。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就是他的生命狀態。基于這樣的觀點,站在課堂上的每一個人都應謹言慎行,參與教育活動的各方都應心存敬畏,這不是簡單的課堂學習,而是一種個人及集體的生存及發展模式。卡爾·羅杰斯說:“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啊……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聽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繼續前進……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傾聽,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辦法,千頭萬緒的思路也會變得清晰起來。”
參考文獻:
陳靜靜.學習共同體 走向深度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