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單親家庭的結構缺陷和后天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這些孩子由于缺少物質的供養、親情的關愛、傾訴的對象、家校的溝通、正確的認識而導致的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讓人著實擔憂。探析這些孩子心理問題背后的成因有助于家庭和學校共同攜手,助其走出困境,實現他們的夢想。
關鍵詞:單親家庭孩子;心理健康;成因
隨著愈加繁榮的社會經濟對家庭生存和家庭消費的不斷刺激,現代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急劇加速的經濟齒輪無情地拽曳著參差不齊的家庭蹀躞向前,自身結構關系不夠穩定的家庭因為這種被飛快牽拉的速度而變得極度不適,甚至被撕裂。離異、病故、父母一方非正常死亡的家庭,子女心理和性格變化、人格和智力發展都將遭受重挫,還未成年的孩子無法應對這一急劇變故而出現心理障礙,變得敏感、焦慮、自卑、封閉、抑郁、厭學、妒忌、暴力等[1]。要想及時干預和疏導他們的心理,及時提供給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就必須先對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有所認識,而后才能施以援手,幫助他們走出成長困境。
經過長期的調查與研究,筆者發現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缺少物質的供養導致的自卑
單親家庭子女因為只由父母中的一方撫養,如果是離異的,則撫養方有權獲得另一方的子女撫養費,但如果撫養方自身經濟條件一般甚至困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極容易變得敏感和自卑。
懂事的孩子往往想著大人的不易、家里的困難,從不會主動向家里要錢。但也容易在與同學的相處中和平時的生活中變得郁郁寡歡,主動與比自己家境好的孩子保持安全距離,生怕自己會受到比自己家境好的孩子無意間的刺激與傷害。他們往往選擇把自己置于一個邊緣化的、安全的、沉默的灰色地帶。長此以往,自卑感與日俱增,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性格發展和人格發育。
二、缺少親情的關愛導致的孤獨
單親家庭學生的撫養者一方往往為了生計而奔波,本就殘缺不全的家庭在生活的重壓下往往空心化,他們把孩子常年留給老人。老人由于年邁,除了能給孩子基本的物質供養外,很難有多余的精力再去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精神需求。
如果父母中的撫養方不能主動地、積極地定期和孩子以及老人、老師進行一些必要的溝通和交流,那么孩子極有可能會野蠻生長,他們絕大多數會沉溺于電視、網絡游戲、手機、玄幻書籍中,在虛幻的世界中滿足自己生活中所有的精神需求,在現實的世界中卻覺得自己無比孤獨。[2]久而久之,甚至會變得乖戾、暴力,不可收拾。
三、缺少傾訴的對象導致的自閉
單親家庭中若是多生子女,則即使家長外出打工,那還有成長的伙伴。然而,多半情況下的離異家庭只是將其中一個孩子判給了父母中的一方,這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缺乏適當的關注和良好的引導,他們往往由于缺少傾訴的對象而變得自閉,凡事都藏心里,不夠自信,膽小怕事。家長若缺乏自我的審視,不能做孩子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認真聆聽和感受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孩子性格又較為內向,心里憋的事越多,無法找到泄壓口,那就會湮沒他的精神自覺。
四、缺少家校的溝通導致的無助
單親家庭的孩子向來比較敏感,不愿意向學校和老師或同學坦言自己的家庭組成。孩子的家長若缺少和學校老師的溝通,經常聯系不到,是一個問題家長,那這種因缺少家校溝通而導致的無助就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和健康生活。若家校溝通良好,老師則會在掌握學生具體情況后適當給學生一些建議或向學校申請并尋求幫助。
五、缺少正確的認識導致的無視
單親家庭的孩子如若留守一方的家長教育得好,能適時引導孩子,幫助他找到正面的榜樣,啟發他發現自己的方向,就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但若家長自身發展有限,無法顧及孩子的狀態,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并及時干預,那就會使極細小的問題積累成大隱患。這種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自我審視,易無法看到真實的自己。而看不見的隱患如同暗處的魔鬼,它在不知不覺中傷人于無形。
以上就是我對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的認識。當然,并非所有的單親家庭的學生都會有心理健康問題,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僅沒有什么心理健康問題,而且還非常健康,成長得非常優秀。這是因為這些單親家庭的家長能夠認識到這樣的問題并規避這樣的問題,甚至有教育孩子變得更優秀的方法。但大多數家庭卻由于自身認知有限,無法規避這樣的問題,因此我們才有必要去認真觀察和分析這些家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以及時干預,讓每個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都能鮮花盛開,艷陽高照。
參考文獻:
[1]吳雄錄.淺析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策略[J].天津教育,2020(27):4-5.
[2]李曉琴.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與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20(7):23-2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家校共育下的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 [2020]GHB 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