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初步形成道德認知和批判能力的階段,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教師應該以道德與法治教材為根基、利用校園文化進行熏陶、以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為抓手等多種渠道落實好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關鍵詞: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懷;主題活動
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小學階段是學生初步形成道德認知和批判能力的關鍵階段,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對其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十八大以來,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小學一線老師兼任班主任,應該從何處入手,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呢?
一、以道德與法治教材為根基
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上。現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每一冊教材中都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如現在的部編教材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課的內容就是《我們愛和平》。本課的目的就是通過回顧戰爭讓學生了解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傷害,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向往和平美好的生活,愿意和各族人民友好相處。
世界和平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在經受了一次次的戰爭之苦后,全世界各國人民逐漸意識到有一個和平安穩的環境,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是多么重要。中國一直以來就極其重視對少年兒童進行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教育。思政課老師應該利用好教材中編入的這些素材,扎扎實實、有效地上好這些內容,為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利用校園文化進行熏陶
校園的文化建設對學生的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引領作用。在學校的校園文化墻上,張貼民族英雄的感人事跡,如不怕敵人、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精忠報國的岳飛;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毅然決然回到祖國、報效祖國的科學家錢學森……除此之外,還有國歌、國旗、隊歌、隊旗、紅領巾的含義,圖文結合,讓學生步入校園就能從這些文化氛圍中感受到濃濃的愛國情懷。
三、以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為抓手
1.影響重大的節日和事件——觸動心靈,事半功倍
每一年的國慶節、清明節等重要節日,都是老師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時機。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可以開展“我與國旗合個影”活動,讓學生出謀劃策,編排具有不同含義的各種圖形,與國旗合影。這樣的活動,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愛國主義氛圍,激勵少先隊員不忘初心,勇于進取,從小樹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遠大志向。
2.扎實有趣的讀書活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結合學校的讀書計劃,開展“讀英雄故事 向英雄致敬”為主題的讀書交流活動,通過制作讀書交流卡、寫讀后感、辦手抄報等形式,讓學生以書中的人物為榜樣,樹立正確的愛國思想,從一些名人小故事當中明白熱愛祖國要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中,進而埋下愛國的種子。
3.主題明確的研學活動——親身體驗,影響深遠
根據學校每月的教育主題,結合一些特殊日子,帶領學生走出封閉的校園,走進“大自然”這個廣闊的課堂,在切實的行動中踐行愛國主義教育。
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鄉,感受家鄉的風土人情,組織學生踏上以“探尋家鄉歷史,聆聽古跡之聲”和“感受沙井文化,體驗勞動快樂”為主題的研學之旅;“走進火星基地 啟迪航天夢想”帶領學生體驗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探索宇宙的奧秘,感受祖國的強大,增強民族自豪感。學生的研學旅行活動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旅行,更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一次真實的體驗與成長。通過直觀的實物遺跡參觀和講解員耐心細致的講解,學生更進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家鄉,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聚焦青少年”“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的。國家領導人在多次參加少先隊活動講話時也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全社會樹立起來并長期發揮作用,就要從少年兒童抓起。”
作為小學一線教師,我們必須吃透國家的相關政策和精神,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努力踐行,把對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落細落實。
參考文獻:
[1]俞瑋.愛國于心踐于行:小學德育教學中愛國情懷的培養策略[J].教書育人,2020(7).
[2]劉光霞,張易.培育愛國之魂 奠定人生底色[J].中國德育,2019(8).
[3]劉毅,趙琴.弘揚民族精神加強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J].北京觀察,2010(4).
[4]朱伯華.如何進行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4(31).
作者簡介:李力(1977—),女,漢族,甘肅民勤人,本科,甘肅省金昌市實驗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