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摘要】深度學習從字面上理解是還原深度教學,實現以生為本的教學課堂.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探究深度學習理念下的教學方法.如何在學生原有基礎上構建新知識結構,并將其融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教學中的主要問題.本文基于深度學習理念下,探究小學數學課堂優化教學方式的策略,希望能夠為一線教師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深度學習理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
引 言
深度學習理念下提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散良好的學科思維,并且能夠掌握數學知識,獨立處理數學問題.在深度學習理念下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創新教學思想,以深度學習作為教學目標,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環境,促使小學生能夠深度學習,確保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開展深度學習的價值、意義
深度學習主要是以發展學生高階思維為主的認知性教學活動,自我國教育改革創新以來,人們開始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思維能力,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在不斷地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力求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盡管教師也在創新教學方法,可一旦出現考試或者其他情況,教師還是會用分數去判斷學生的好壞,導致學生的學習只是為了成績而學,學習也只停留在知識表面.深度學習與簡單學習在本質上存在很大的區別,深度學習理念由美國學者提出,意指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融入新知識,并形成新的知識結構體系,同時可以將知識運用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從而獨立解決問題,而這一思想理念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起到巨大作用.
首先,開展深度學習能夠有效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言堂”“填鴨式”“滿貫式”的教學局面.在實施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在深入的溝通交流中更好地提升教學或學習效率.其次,以學生的角度來說,深度學習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內容,并掌握運用新知識,培養學生獨立解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能力思維等,樹立學習自信;以教師的角度來說,深度學習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學科素養和職業能力,同時,在實施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能夠與學生一同探討學習,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共建高效教學課堂.最后,開展深度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認識新知識,小學數學的深度學習有助于學生充分體驗數學知識的樂趣,同時,在具有深度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小學生們可以更好地收獲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實施價值和意義.
二、深度學習理念下優化教學課堂的策略
從以上對“開展深度學習的價值意義”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大多數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嚴重,授課手法過于僵硬,導致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受到了消極的影響.在深度學習理念下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促使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從而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質量.因此,筆者立足于實際,在深度學習理念下提出優化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優化策略,以下策略觀點僅代表筆者個人意見,不足之處還望大家踴躍補充.
(一)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培養孩子的數學學習興趣.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的思想,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創設教學情境,從而有效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因此,可以看出興趣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活動時,應該積極創建教學情境,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營造出輕松的學習氛圍,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才能夠主動參與深度學習.
例如,教師在教“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時,為了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小學生現階段的認知水平,以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教學素材,從而構建內容豐富并具有教學特色的教學情境.首先,教師在教“平移”時,可以借助現代多媒體的動畫設備,播放圖形平移的過程,通過動畫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展示出平移的效果,同時加深小學生對平移知識的印象.“平移”是在同一位置往一個方向移動相同的距離,不改變原有圖形的形狀、大小,并且圖形經過平移后對應的線段也應相等.生活中常見的拉窗簾其實就是一個“平移”的現象,在拉窗簾的過程中,窗簾的位置發生了改變,且是沿一個方向移動,不改變原有窗簾的大小.教師通過構建生活情境,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中,在舉生活實例之后,教師還可以追問學生:在生活中大家還見過哪些平移的例子,可以分享一下嗎?學生回答問題或是分享案例的過程,就是深度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對平移的知識有進一步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其次,“旋轉”的性質是圖形圍繞著固定的一個點或者角度發生位置改變,旋轉前后的圖形是全等關系,也就是說旋轉前后圖形的大小和形狀并不會發生改變.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以生活中常見的“風車”“電風扇”“時鐘”為例,引入“旋轉”的性質,從而鼓勵學生通過自主觀察思考并討論問題,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對這些轉動的物體進行特征描述,初步地感知旋轉的本質其實就是圍繞某一個固定點或角度進行轉動,從而理解旋轉的概念.
最后,在教學“軸對稱”時,教師可以開展“折紙游戲”,在折紙的過程中漸漸引入軸對稱這一主題內容.另外,通過開展剪紙活動,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學生會自主反思圖形如何才能對稱,這時就會對軸對稱的知識展開研究,有效培養學生探究新知的能力,滿足深度學習的基本要求理念,確保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質量.在教學中,教師注重創建教學情境,能夠令師生之間產生情感共鳴,促使小學生在教學情境中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深度學習中,漸漸提升學科素養,為之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二)培養探究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深度學習主要強調的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并具有一定的深度,這對于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來說是一項新的挑戰.數學與其他學科不同,數學知識更為抽象,大多數小學生無法理解知識概念,并且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學科性和思維性,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小學生的知識探究能力,促使小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數學知識本身就是為了讓學生對數學活動產生探究興趣,從而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在深度學習理念下,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在面對難題或具有挑戰性問題時要自主探究,嘗試獨立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到“垂線與平行線”這一單元內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直線、射線和線段的區別,同時要理解角、分類、度量等概念,而這些知識點是平面幾何圖形中最基礎的知識點.教學這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知識,并累積到相關的經驗,同時能夠感受到幾何圖形概念的嚴謹性與抽象性,發展小學生的空間思維和立體思維.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的案例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線段、直線與射線的知識.首先,線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到黑板上畫出兩點之間的線段,并追問學生兩點間一共可以畫出幾條線段,通過實踐得出兩點間只能得到一條線段.其次,射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手電筒的光源,當手電筒打開時,可以將光看成一條射線,由此可以得知射線只有一個端點,但是沒有盡頭,也就是說射線可以無限延伸.以手電筒為例,學生能夠更好地記住射線這一特點.最后,直線教學時,教師可以告知學生直線本身是由無數個小點組成的,因此沒有端點,兩邊都可以無限延伸.
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積極思考、主動實踐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而筆者所說的“交還課堂”并不意味著放任學生自由,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遇到困惑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通過引導、舉例、實踐等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印象.同時,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心理發展特點科學設計自主探究活動,培養小學生的想象思維,并將觀察、實踐、動腦等多方面結合在一起.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挖掘知識本質,教師利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動手實踐的同時學會動腦思考,促使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逐漸發展理科思維,能夠對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深度加工,有助于小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從而深入探究問題、理解問題本質,在深度學習中促進小學生的終身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深度學習理念背景下優化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有助于小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深度學習中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實施深度學習,可以讓教師收獲理性,讓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不再是“滿灌輸”或“填鴨式”的教學形式.而是立足于學生實際,透過本質看問題.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培養自主探究能力,促使學生的思維、想象、創新、創造等各方面得到可持續發展.因此,實施深度學習理念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提升數學綜合能力,也能夠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的職業水平,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在師生共同努力下推動深度學習的發展,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邱雪華.思維生長的課堂活動設計——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J].新教師,2020(3):57-58.
[2]周雪梅.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分數乘法”教學片段賞析[J].江西教育,2020(26):57-58.
[3]楊琳.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6):189-190.
[4]陸蓮花.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析[J].小學教學研究,2020(15):62-63.
[5]張海平,李海峰.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2020(28):28-29.
[6]朱怡虹.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學習活動設計例談[J].小學數學教育,2020(2):11-12.